第二十四回 强弩神箭(第14/15页)
就在这时,前方林子里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只见雪峰寺的住持洁庵大师缓步走来,指着应文道:“大师父好准头,这长程仰射若能练到百发百中,那确是前无古人的绝技。试想两军对垒,弓箭手发箭都是向天抛射,便是为了增加射程距离,但此时弓箭手并无指定目标,只是射向大片敌人,希望利箭从空中落下去,正好射中某个人而已。如今应文你要指定目标抛射,不但准头难,距离太远时若有风力,则命中目标更是难上加难。”
应文见是方丈来了,连忙合十行礼道:“有扰方丈师父清修,罪过,罪过。”郑芫跑过来对洁庵道:“师父好轻功,在后面跟踪咱们好半天了,咱们都没发觉。”
洁庵笑道:“你等专心在研究应文的射术,老衲走到近处居然也不察,实因章逸的弩、应文的射,实在太惊人了。”说着他转向应文道:“我少林的内功修为,对目力的精准判断、手脚的平衡稳定,皆大有助益。大师父,你既有志练成这项绝技,明日起老衲便亲自传你少林内功。”
应文大喜,便要跪下拜谢方丈,却被洁庵双袖一抚,一股柔和之劲将他托起。应文道:“方丈师父乃贫僧俗家先严的主录僧,应文这一拜理所当然,方丈师父休辞。”洁庵道:“大师父休言俗家事,若要说起俗家事,贫僧便要拜你九五之尊了。你来历特殊,咱们便谁也不拜谁,做个好师兄弟吧。”
朱泛和郑芫听得洁庵要亲自传授应文大师父内功,都不禁大喜。朱泛抓住郑芫的手掌用力握了一下,郑芫知他心意:此处既有洁庵的承诺,他俩便可离去了。
郑和得到皇帝的支持开始建造宝船,匆匆已过了十四个月。这段时间里,六十二艘宝船在全国三座造船大厂中日夜赶工。由于朱棣极为重视这一计画,不但工部、户部及兵部全力支持,相关的地方衙门也悉数投入,可以说郑和要什么就有什么,遇到任何困难,只要郑和想得出的解决法子,朝廷及地方都能马上配合,排除万难。凡事起头难,前六个月重重困难逐一解决后,后八个月的工作便以惊人的速度按部就班地进行。终于永乐三年三月底,第一艘宝船大体完成。
郑和恭请朱棣到龙江关造船现场视察,宝船之巨大、船上设计之完备,都令朱棣目瞪口呆。他望着九根巨桅,问道:“这九桅能挂多少帆?”郑和道:“九桅共挂十二帆。甲板虽宽,但两边均架空超出船身丈余,大幅增加甲板的宽度,却不影响水下航行。兵士在上面操练蹓马,均甚适意。”
朱棣看得大乐,夸道:“这宝船堪称前无古人之巨构。郑和,汝率大军浩浩出海,真乃朕之海上张骞也!”郑和躬身道:“此全赖皇上亲下圣令,相关各部及地方衙门全体戮力配合,方能于十四个月内完成此一巨舰,其他六十一艘亦都接近完工。”
朱棣问道:“依你看,何时出发为佳?”郑和道:“臣下遍览群书,并亲向泉州一带经常航海的商旅请教海上季风的风向变化,复参诸船队及人员召募训练的进度,诸事完备,出海吉日当在立秋之后。”朱棣抚掌大笑道:“好,郑和,你就在秋后出海。此间有任何需求但呈报上来,朕为你解决。”
郑和得了朱棣正式命令,他的船舰、人员、补给各方面准备就绪,永乐三年六月十五他叩辞皇帝,带着皇帝给他的任务,也带着满朝文武的祝福,从太仓启航,浩浩荡荡展开了有生民以来最伟大的海上远征。沿途民众放鞭炮相送,一路放到出海口附近的浏河港,来自其他各地造船厂的船舰早已在此集合就绪。
郑和计画出海的第一步是驶向福建长乐。他原就在长乐设立了完善的补给站,准备率两百多艘大小船舰先到长乐,一面等候季风,一面等待全军补给完毕,然后才率领两万八千名兵士和各种专业人才,乘风破浪,驶向南洋。
郑和站在第一艘宝船的船首,船上挂着一条旌幡,上书“大明国统兵大元帅郑”,他的副手王景弘站在一旁。郑和回想出海前他到后宫向徐皇后辞别,徐皇后问道:“郑和呀,你此行何时归来?”郑和答道:“当在一年半至两年之间。”徐皇后道:“愿菩萨保佑,三保此去早归。闻道你的宝船巨大无比,正好为我办一桩大事,此事尚未就绪,等你归来时间正好。”郑和望着这待己如子弟的皇后,双鬓竟然生出白发,神情也现老态,不禁又深深看了她一眼,别时依依不舍。
此时船队进入东海,郑和及王景弘望着东方海平线上一轮旭日升起,霎时海面上金光普照,天边彩霞千变万化,在奇幻神秘之中带有一种慑人心弦的震撼力,两人悚然而惊,肃然而恐,良久不敢出声。直到一轮红日跳离海平线,冉冉升到天空,那些汹涌的彩霞才渐渐平静下来,海上的一日由此而始。
郑和吁了一口气道:“景弘,你看这大海、这日出,咱们这两万多人马的船队固然是史无前例的浩大,但身处于汹涌无常的彩霞与波涛之中,竟然感到沧海一粟之渺,便与驾一叶扁舟时的感觉一无二般。咱们千万要怀着敬畏谨慎之心,不可得意狂妄啊!”
王景弘道:“郑帅所言甚是。我船队虽大,航行于海洋之中,一切要靠风顺浪平。听咱们船上那些讨海的老手们谈起海洋中遇到风暴时的可怕,那真是天威莫之能御。郑帅,您每日焚香礼拜海神妈祖娘娘,深得船工们的欢心,大伙儿都说您本人原信奉回教,却愿为他们礼敬妈祖,妈祖娘娘必定大施法力,护着咱船队海上平安。”
郑和点头道:“心诚则灵,各种天神教义皆是人须敬天,天必赐福。我虽是个回回,也曾拜道衍大师为师,礼佛敬佛。但海上远征除天助之外,尤须自助自强。你我带领二万多人马,身负皇上交付的任务,所到之地宣扬大明国威,大伙儿身在海上,不可有一日怠惰,士兵们每日的海上操练不可一日间停。你就照咱们未出发前在陆上的办法,将各种操演及海上击技编成一套套的操典,按典操课。另设各种比赛的规矩,令各船将士参加,好教各船努力操练,夺取各类竞赛的魁首。咱们奖励要优厚,大伙儿才会卯足劲。”
副帅王景弘微笑道:“正要报告郑帅知晓,各种操典及比赛办法本来早已如郑帅所嘱准备妥当,但在出发前一个月左右,咱们发现仍缺有实际水战经验的带兵者,便向各方紧急征求适合的人选。从兵部及督府推荐来一共十多位人选中,勉强用得上的不过两人而已。咱们正没法可施时,在出发前两天,南京民间忽然来了一人毛遂自荐,说他是水师的实战高手,无论训练、带领与战法、战术,无一不晓,无一不精。咱们听了虽喜却疑,便着三个最有经验的统领轮番考他,那晓得半天下来,三个统领一个个对这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属下听到这个消息,便亲自召见了他,觉得此人的确是个身藏水上实战经验的将才。但这人开价可高,明言愿意参加咱们队伍,但至少要给他总兵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