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第7/9页)

听得多,看得多,了解得多了,卢闰英心中也不禁跃跃欲动了,她决心试试自己。是否也能做点什么。

这个动机是她今天下午才萌起的,她在一大批叽叽喳喳的长舌妇们之间固然是受足了罪,但是也在另一些趋炎附势的女人们前面,享受了尊荣与奉承,这些人自然是丈夫们的地位低于李益,而希望能攀上交情,有所好处的。

她们的巴结,奉承,使卢闰英初次享受到尊荣的滋味,当然,她从小就一直在奉承中长大的,阿谀对她并没有太大的刺激了,但以前,人们只是为了她的父亲而捧她,滋味毕竟是两样的,因为以前她受到那些抬举只是次要的,被列在第二位的,别人恭维她,却无求于她,他们的要求都在父亲或母亲的面前去提出了。

现在那些人开始以她为主,向她提出要求,那副嘴脸自然更进一层,使她的感受也更深一层了。

这时,她才了解到权势的滋味,也深深地体味到……大丈夫不可一日无钱,不可一日无权……这两句话的真正意义,权势不是酒,却更容易使人陶醉。

就因为她萌生了想抓住点什么,想做点什么的意图,她才想开始尝试,首先想到的就是刘希侯。

因为这个男人是她认为十拿九稳,牢牢地控制在手,可以叫他做任何事情的。

可是当她提出来要刘希侯帮她整理一下案卷时,几乎就碰了壁。

最后在她动之以情的情况下,刘希侯虽然答应了,却很勉强,而且还加了条件,只限她父亲这一份,其余的,他为了要忠于他的父亲,看来是绝对不肯答应了。

这使卢闰英得到了一个了解,一个女人用情作为影响力,毕竟是有限的。

虽然卢闰英目的也只是要刘希侯整理出她的父亲卢方的那一份,但是卢闰英却感到不满足了。

刘希侯是为她才答应的,但是他的神情似乎是作了很大的牺牲,行了一份极大的人情,成为她一副很重的人情负担了,这使她很不甘心。

因此她开始换个方法,开始从利害关系上去着手,学学李益对付别人的方法与手段。

这一试很成功,刘希侯面无人色地向她道谢,同样的一件事,意义却变了,由求人变成了施舍。

这件事的意义与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心里的高兴,冲去了疲倦,本来她是万分倦意的,这会儿居然精神奕奕,首先到上房去拜见了婆婆,禀明了庙里的情形,李老夫人却十分感慨地道:“英儿,这一次佛事做得我很后悔,我没有想到长安市上的人情冷暖,竟是这么势利法。”

卢闰英笑道:“娘,相互酬酢本来就是这回事儿,不过咱家也特别一点,一则是您刚到长安,很多人都没有机会拜见,平时没来由前来走动,做法随喜可是没有限制的,不管交情厚薄,都可以来行份人情,所以大家都来了。再则是十郎的事业还顺当,算是长安市上的新贵,大家也要来巴结一下,至于那些地位高的,则是来拜会一下您这位有名的贤母……”

李老夫人道:“我怎么又成了名人了?”

卢闰英笑道:“那当然是您教子有方,十郎在人前吹嘘,说他能有今天,都是您教诲策励之功,听几个御史的夫人说,她们的官人准备一开朝,就请旨旌扬,立您老人家为贤慈的母范……”

“这简直是岂有此理……”

卢闰英道:“虽然这是他们锦上添花之举,但是您却真当得起,大概是等十郎的任命正式诏告之后,随同诏命一起颁发下来,朝议是绝对没问题会立刻通过的,因为圣上正在准备广兴教化,去年就要天下各地具文呈秦贤孝节烈的事迹,立旌表扬,以为鼓励,您的事迹正好可以列为今岁新正的盛事以为吉兆。”

李老夫人心里自然是高与的,但是想了一下道:“我只是尽了一个妇人的本份,没有什么好表扬的,而且树大招风,荣华不能至极,要留点福给儿孙的,这件事最好还是能推阻一下。”

卢闰英道:“娘,这种事可没办法推阻的。”

李老夫人道:“为什么?跟他们融通一下不行吗?”

卢闰英道:“您想吧,朝廷已有旨意遍颁天下,有您这么一个现成的范例,他们怎么肯放松呢,这也正好让他们有所表现呀,再说正因为这是难得的殊荣,我们更不能去推阻了,好一点的说我们不识抬举,想不过来的,还以为我们是故意拿矫端架子呢。再说,目前只是由他们的家人口中透露这个风声,还没有见诸行动,我们跑去一说,人家还以为我们是以退为进,故意要他们着力进行呢,事情不但打消不掉,等到颁下来时,反而成了是咱们求得来的,那可太没意思了。”

李老夫人一呆,想想她的话也大有道理,不禁叹了口气:“这真是从那儿说起呢,长安这个鬼地方我真住不惯,明天我就回去了。”

卢闰英一怔道:“娘,您要回去?”

“是的,我是为了替你们完婚来的,这件事办妥了,我本来也该回去了,今天在庙里我就有了这个意思,因为郭夫人她们说要跟我多来往,还准备接我去玩几天……”

“那是好事呀,汾阳王府的园林是长安很有名的,据说比皇宫内苑的御花园还要好玩呢。”

“活到我这个年纪,已经对玩没兴趣了,我对应酬这些贵夫人实在不习惯,而且我相信君儿也不希望我这样的。”

“十郎绝不会有这个意思,他以您为荣,人前人后都在夸说您的教导有方……”

李老夫人轻叹道:“那些话不说了,英儿,你可能还不懂,君儿的那份工作最好是少跟那一家攀交情,以免引起更多的猜忌,尤其像郭家那种人家。”

“郭老王爷位极人臣,功业彪炳……”

“越是那样的人家,越该离远些,世事无常,祸福无门,位高权重,就容易遭忌,物极必反,你总该记得……”

“郭氏一族应该没多大问题了……”

李老夫人笑笑道:“有个现成的例子。就是平辽王薛氏一族,何尝不累世忠贞,功可盖世,结果呢,家里只有一个人犯了错,就株连全族……”

卢闰英默默不语,李老夫人又道:“我说明天走,就是明天走,趁这两天天气好,上路方便!”

“上元未过,商旅都没有开张,路上连个歇脚的地方都没有,那怎么个走法呢?”

李老夫人笑笑道:“你还以为人家都能那么个闲法,一般店家,过了初五就开张营业了。我也不必准备,也没什么行李,一乘车子,让李升送我就行了。”

“这……您等十郎回来再作决定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