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承德府(第9/9页)
柯罗威教士还仔细地询问了司铎,当初的教士们是如何传播福音的。结果他发现大部分传教者——无论是天主教还是新教——只是照本宣科,对着民众朗诵《圣经》布道,举办祝圣仪式,发放圣餐等,不屑去了解当地的情况,更不愿意花费心思去调整。
他们的做法,就像刚刚抵达归化城的华国祥那样,用力甚勤,却只是自说自话。如果你都不能深入民众的内心,又如何能说服他们跟着你走呢?到底是该走向信众,还是让信众走来,这在公理会内部也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原则问题。
每次想到这个,教士就一阵得意。他始终认为,草原动物园是个非常绝妙的主意,是解决这个困惑的最好途径,甚至比电影放映机还好。因为这是最古朴的交流,当初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就是这样做的。
柯罗威教士无意批评遣使会、圣心会和圣公会之前在赤峰州的做法,但他相信自己将开创一个新的时代。他挺直了身子,像一位检阅军队的将军,又像是带领部族离开埃及的摩西。教士知道谦卑是重要的美德,可有时候也忍不住会流露出小小的得意。
面对这位信心满满的传教士兼饲养员,司铎无话可说。但他必须承认,这是十几年来所有前往赤峰州的教士中最有活力的一位。司铎虽然风烛残年,对于生命力的强度反而更加敏感。他仿佛看到,眼前一片草原上的熊熊野火,明快耀眼,火苗不时幻化成各种动物的样子,试图把接触到的一切都投入到燃烧中来。
老人沉思片刻,颤巍巍地起身,为这位胆大妄为的美国人做了一次祈祷。然后他伏在桌子上,用毛笔写了一封中文信,仔细地折叠好。
司铎告诉柯罗威教士,他当年在赤峰州只来得及发展了一个当地信徒,姓汪,金丹道闹起来以后,他们的联系就断绝了,再没什么消息。如果这个人现在仍旧信心坚定的话,也许可以帮上柯罗威教士的忙。
柯罗威教士向司铎鞠躬表示感谢,毕竟两人分属不同教派,能够如此不吝援手,已经算是意料之外的收获。
此时外面的阳光非常灿烂,透过彩色玻璃射入教堂空旷的空间,营造出一种迷离圣洁的氛围。柯罗威教士忽然又异想天开了一下,冲动地握住司铎的手,问他是否愿意一同前往赤峰州。
“我来帮你走完当年的那条路。”他这样说。
司铎苦笑着回绝了这个提议,他已经太老了,从精神到肉体都不能承受这样的重任。司铎转过身,拉开柜橱,把剩下的半罐咖啡交给柯罗威教士:“我会为你的前程祈祷,不过这些苦涩,只能由你自己在未来慢慢品尝了。”
柯罗威教士怀揣着咖啡罐和书信,离开了大北沟教堂。当他迈下台阶时,背后忽然响起一阵洪亮的钟声。
钟声很生涩,似乎已经很久没有敲响过了,韵律里还带着一丝丝忧伤,就像是即将开始的送葬,就连天上偶尔路过的白云都稍稍放缓了脚步。柯罗威教士回过头去,抬高视线,看到钟楼上一个佝偻的身影正奋力敲着铜钟。
教士有一种强烈的感觉,那不只是在为自己送别。
事就这样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