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中秋夜(第5/7页)
马清明讪讪道:“直接说不是不太好嘛……”
“有什么不好的?你和少爷都到了说媒的年纪,确实也该想想这些事了。既然你有这样的心思,我陪你们去就是。月老庙离这里不远,我们吃了饭去也不算晚。月老庙旁边那条街上年年中秋有花灯可以看,拜完了月老,可以顺道看看热闹。”喜鹊兴致勃勃地说道。
马清明咳嗽了一声,问道:“喜鹊,你……你不求姻缘吗?”
将离扫了喜鹊一眼,慌忙将目光投向别处。
喜鹊笑道:“我求什么姻缘?我才不要!”
“你就没有过这方面的想法吗?”马清明有些着急。
“没有。”喜鹊回答得干脆利落。
他们三人在寺庙里一起吃过斋饭,便赶往年年闹花灯的九庙街。
九庙街以前有九座庙,现在仅存两座,其中一座便是月老庙。由于求姻缘的人从未少过,所以月老庙一直香火旺盛。另一座庙与月老庙隔街相对,却要落寞得多,且年久失修,庙名早已被人们忘记,每被提及便说是菩萨庙,供奉的到底是什么菩萨,无人知晓。
不过大多数人认为这里供奉的是观音菩萨,但这些人中意见也不统一,有人认为供奉的是鱼篮观音,有人认为供奉的是马郎观音。
意见不同的两方都能说出渊源来。
前者说,一千年以前,有一位妙龄美女在这条街上提着鱼篮卖鱼,许多人来这里赶集不为买东西,只为看她一眼。求婚的人络绎不绝,踏破了她家的门槛。
面对众多求婚者,卖鱼美女提出了一个条件,说是谁能一夜之间将《普门品经》背诵下来,就选谁做如意郎君。
那时佛法还没有普及,许多人并不读经书。
因此,众多求婚者寻找该经书,并抄写背诵。就是不求婚的,也慕名求阅。
第二天,能够背诵此经的人有数百人。
于是,卖鱼美女又提出新的条件,在这数百人中,谁能一夜之间将《金刚般若经》背诵下来,她就嫁给谁。
没有求婚的人也好奇地寻找、翻阅此经书。
第三天,仍有五十多人能够背诵。
卖鱼美女再次提出新的条件,这五十多人中,谁能一夜之间将《法华经》背诵下来,她就选择谁。
第四天,只有一位姓马的年轻男子做到了。于是,卖鱼美女嫁给了他。
洞房花烛夜的时候,卖鱼美女自称身体有恙,不能立即同房。姓马的男子便让她睡在侧房,等她身体好了再同房。可是第二天她就死了。
姓马的男子痛不欲生,只好刚刚办完婚礼又办葬礼。刚刚参加婚礼的客人又参加丧礼。
七天之后的出葬那天,一位身穿紫衣、拄着拐杖的和尚来了,声称只要打开棺材,他就能救活卖鱼美女。
姓马的男子便打开棺材,结果发现棺材中没有卖鱼美女的尸体,只见骷髅一副,遍视其身,所有的骨节都像锁一样连接。
众人大惊。
和尚却哈哈大笑,说道:“佛身有舍利骨,菩萨之身有锁子骨!此乃锁子骨是也!”
众人不解,问道:“这新娘子原是卖鱼之人,怎么一夜之间变成了菩萨?”
和尚说道:“她本是菩萨下凡,怜悯你们罪孽深重,便以此法来让你们熟读经书,开导感化。”
众人顿然大悟。
但有人说:“话虽如此,但这新郎官苦读经书,从众多竞争者中胜出,尚未得到任何回报,即遭此不幸,未免太不公平!倘若熟读经书即得到这种下场,还有谁愿意这么做呢?”
和尚点头道:“所言极是。新郎官的福报不在此生,便在下世,或下下世,抑或下下下世。”说完,他将拐杖伸进棺材里,挑起锁子骨,腾空而去。
后来人们便在美女卖鱼的那条街上建起了一座庙纪念她,庙中的雕像是一提着鱼篮的菩萨。
这就是鱼篮观音的来源。
然而关于这庙的起源还有一种截然不同的说法。
相信这里供奉的是马郎观音的人说,很久很久以前,这里住着一位人称“马郎妇”的美女。只要是对她起了淫心的人,她都来者不拒,与人淫交。
与她淫交者有老有少,有贫也有富,甚至有街头的乞丐。
但是,凡是跟她交合过的人,从此再也不会起淫心。
后来马郎妇年纪轻轻就去世了,众人合力将她埋葬。
不久之后,一位僧人来掘墓。墓掘开后,棺材中有一副锁子骨。僧人挑起锁子骨离开了。
因此,此地的人认为她是来拯救罪孽之人的,给她建了这座庙。
奇怪的是,这座庙虽然来历并不清晰,但一直没有像九庙街上的其他七座庙一样断绝香火,湮没于尘土之中。当然,它也从未像其他庙宇那样喧闹旺盛过,多少年来一直修修补补,处于即将废弃却未废弃的边缘。
将离他们赶到九庙街后,立即被如同繁星的花灯迷了眼。街上的人摩肩接踵,如同川流。将离走得比喜鹊和马清明稍慢一些,很快就落了单。
将离以前没来过九庙街,对这里并不熟悉。他记得马清明说要去拜月老,便没再看花灯,打算先去月老庙等着,省得他们到时候找不到自己。
他问了几个人,按照别人指的方向挤到了一座庙宇前。
跨进门去,他发现里面人影寥寥,冷冷清清,与外面相比仿佛是另一个世界。
他心想:今晚来拜月老的人这么少?
往里面走一些,将离发现到处都破破烂烂的,墙壁剥落结网,雕像蒙尘无光,有种被所有人遗忘的落寞荒凉。
将离猜测月老主殿的大概位置,走进了一间相对空间较大、器物较多的房间。
正对大门的主位上有一尊雕像。将离走过去一看,立即被它吸引住了。
这雕像与常人一般大小,并不像其他庙宇的佛像那样又高又大,不知是住持此庙的人经济拮据还是故意为之。不过这不是吸引将离的原因。
让将离目不转睛的是这雕像实在逼真!雕像的眼睛灵动,脸庞细腻,盘腿坐在莲花座上,神闲气定而优雅。尤其是雕像身上的衣服,丝丝缕缕就如针线缝制。要不是怕扰了仙人,将离恨不能伸手摸一摸。
将离很快发现这雕像跟一人相似。
那人便是岳麓山上明白庵里的尼姑。
这么一想,便越看越像!
忽然之间,将离想起幼年时在将军坡遇见的那位路过的尼姑——明白庵里的人,将军坡偶遇的尼姑和这雕像都一模一样!
将离浑身一颤。
难道那尼姑是菩萨?还是这雕像巧合像她?可相像到这个程度着实难以让人相信。
将离细细打量雕像的眉毛、鼻子、嘴巴,处处与那尼姑毫厘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