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德猫 玫瑰十字侦探的慨然(第42/44页)
“嗨……重死我了。我的手都麻啦,麻痹啦。”
“这个……要给我?”
“快点打开呀,美津子姐。”阿节说,结果自己动手打开了。接着阿节摔了个四脚朝天,一屁股跌坐下去。
“这、这世上居然能有这么多钱!”
美津子困惑万分:
“这……我很为难啊。这种钱……我没有理由收下啊。”
“你为难我也很为难。你不收下我就为难了。”
“可是……”
美津子将皮包的内容物出示给母亲看。
老母发出分不清是倒抽一口气还是喷出一口气的声音,喃喃着“担不起啊,担不起啊”,膜拜起来。
“这钱我们不能收。不能收啊,会遭天谴的。”
我很想看看到底有多惊人,可是又不想被人当成爱凑热闹的,硬是坐着不动。真是吃亏的个性。沼上探身一看,发出“噢”的浑厚惊叫,阿节机关枪似的在一旁说,“收下啦,收下分我一些啦。”
“美津子小姐……”
我灵机一动。
我从椅子站起来,往前走出一些,稍微挺直了背窥看皮包里面,却看不清楚。
“美津子小姐,你先收下那笔钱,然后再还给小池先生如何?像是令堂的治疗费等,把债还清……然后要小池先生撕了你的字据。”
“本岛……”
中禅寺难得露出快活的表情看我说:
“这真是个好点子。这才叫作妙计呢。美津子小姐,就这么办吧。字据的金额大概不及这里的总额。扣掉字据的份,剩下的就当成你的薪水吧。你的劳动应该值得这些。哎,侦探费也从这里头出的话,应该就可以皆大欢喜了。”
中禅寺转向我,慧黠地一笑。
接着他伸手拿起留在桌上的较旧的招猫。
然后说:
“这果然是招客的猫呢。英惠小姐也是……如果想要钱,就该摆上举右手的猫才是。就是因为摆了举左手的猫,才会招来了这么多不速之客。”
“凡事都看怎么想啦。”益田说出莫名达观的话来,“对英惠小姐来说,招猫或许是招来大量不速之客的碍事猫,但对这位美津子小姐来说,招猫可为她招来了无可取代的母亲呢,这是好猫呀。”
“是啊。可是想到英惠小姐为什么会特意把印章藏在招猫里头,而且摆在醒目的地方……因为这个招猫跟这个家的装潢根本不搭嘛。”
中禅寺左右环顾说。真的,完全不搭。
完全看不到其他这类的东西。
家具等一切全都是西式的。
所以……
“我想英惠小姐看到摆在阿陆女士家神龛中的这只猫……想把它摆饰起来了吧。”
“喵咪。”榎木津闹场说。
侦探一定是对这种感伤的情形觉得尴尬吧。
“儒教中说人有五德。即温、良、恭、俭、让这五德。兵法曰,五德为智、信、仁、勇、严。左传曰,武门七德为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
中禅寺突然说起这些来。
温、良、恭、俭、让……
如果说这些是德,美津子就具备了这五样美德吧。
可是——
知识、信念、仁义、勇气、严格……
如果这些是德,又怎么说呢?
我怎么样呢?
“所谓德,是与生俱来之意。”中禅寺接着说,“所以德不像福或富那样,能够授受或交换。天生具备的才是德。”
是这样的吗?
“所以如果要获得德,就是在出生的时候获得的了。人天生就带着种种德出世。不过……”
那并非完满的——中禅寺说。
“也有天生欠缺的德,或与生俱来,却忘了自己的这种天赋的话,德也不成德了。”
中禅寺抚摸招猫。
“有张妖猫的画,标题叫五德猫。光听这个名字,会给人一种有德性的、了不起的好猫之感,但这却是一只无精打采的猫。五德猫是尾巴分叉的所谓妖猫,头上戴着摆在地炉等处的五德 [63],拿着吹火的竹筒呼呼吹炭火。画的作者鸟山石燕写道,这只妖猫似乎忘掉了什么。”
“忘掉了什么?”美津子问。
“对。有支舞乐叫作《秦王破阵乐》。是称颂唐太宗七项武德的乐曲,一名《七德舞》。《徒然草》中提到,有个叫信浓前司行长、富有学识的人,忘了这支乐曲中的其中两段,后来就被戏称为五德冠者。石燕就是引用了这篇故事。听好了,只说五德的话,这是称赞的话。因为有多达五样的德行嘛。但就是以有七德为前提,少了两样才会变成骂人的话。换句话说,念念不忘少掉的德的人,会连原有的德都给忘了。”
小池先生,信浓先生,英惠小姐,他们全是五德猫——中禅寺说。
“他们搞错了左右。”
中禅寺说,把猫交给美津子。
美津子珍惜地双手接过。
客为左。
财为右。
“左与右……客与财,你知道为什么吗?”中禅寺问我。
“完全不知道呢。”
一头雾水。
“这么说来,我发现了一件颇有意思的事呢。”中禅寺说。
“发现?”
“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前阵子呢,我在读一本二十年前写的书,《京都民俗志》,找到一段有趣的文字。京都三条大桥的檀王在江户时代曾经有过招猫——是这样的内容。”
“檀王是啥?”榎木津问。
“檀王院无上法林寺的俗称,它在江户时代非常受欢迎,当时甚至有一句俗话,说碰上麻烦就找檀王。”
“那简直就像我嘛。”榎木津说。
“中禅寺先生说那里有过招猫,意思是……?”
“应该是当成吉祥物,像护符那样贩卖吧。”
“贩卖?”
“用不着举豪德寺的例子,一般认为,寺社系的招猫比民间更晚才成立。将市井流行的吉祥物与自家寺院的由来融合在一起贩卖的情况,多被认为是明治以后才出现的。光说江户时代有些模糊,但从状况来看,也有可能是十八世纪。那么檀王在寺社系的招猫当中要早上太多了。而且一般说法认为关西不盛行招猫,但如果江户时代京都三条有这样的东西在贩卖,这种看法或许也得修正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