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更美好的社会(第6/6页)
尽管没有试验能够确认不平等与暴力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然而,任何人都可以亲自前往某个贫穷的地区,随机地冒犯当地居民,看看会发生些什么。
我们从各种角度探讨了认为这种关联是因果关系的原因。但正如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等科学哲学家所强调的,评判某项理论成立与否的关键因素在于这项理论是否能够作出正确的预测。能够预测某种此前未知的现象或关联,并对其加以检验的理论才是成功的理论。国际上的一系列数据促使人们提出了“更加平等的社会也更加健康”这一理论。如今,研究者在不同环境下对这一理论进行了约200次检验。除了考察范围很小的试验之外,大多数试验都肯定了这一理论。其次,如果这种关联的确是因果关系,那么必然有某种机制在发挥作用。在探寻这种机制的过程中,人们发现在更加平等的社会里,社会关系(用社会凝聚力、信任程度、对社群生活的参与程度和暴力犯罪率等指标加以衡量)也更出色。与此同时,人们也愈发认识到了社会关系质量的高低对于健康状况的优劣有着重大影响。第三,我们在第4至12章中提及的两种不同环境下的研究均检验(起初检验的是特定原因导致的死亡率)并确认了这一理论:健康状况较差等具有社会坡度的问题与不平等之间存在关联。第四,此前人们不认为不平等会对社会心理状况产生影响。然而,不平等与健康状况之间的关联表明,不平等是通过社会分化这一机制来影响社会心理状况、进而影响健康状况的。不平等程度与社会关系的质量及多种社会问题的严重程度之间存在关联(我们在此前数章中提及过这一点),这足以证明不平等会对社会心理状况产生影响。
如果不承认不平等是造成各种严重后果的共同原因,就很难解释为何那些与低社会地位相关的问题在有些地方十分严重,在另外一些地方却并不严重。
承认不平等是造成各种严重后果的共同原因,并非理论上的一次大跃进。在此我们应该牢记两点。首先,种种证据仅仅确认了人们通常的直觉:不平等会分化并腐蚀社会。其次,所有人都知道,健康与社会问题的严重程度与社会地位的高低有关,这些问题在最为贫困的地区也最为常见。有人也许会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只不过是因为弱势群体往往会沦落到社会的底层。然而,如今显而易见的是,这种说法不足以解释为何在更加不平等的社会里,此类问题会严重得多。本书只不过说明了,如果收入与社会地位差距进一步扩大,那么这些问题只会变得更加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