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做一事就要成一事,成一事就要立一世(第11/11页)
“妙!”王天贵拊掌大笑。
“可是有工无料,也不行啊。”李钦又皱起眉头。
“有钱还怕没有石料吗。李少爷,我帮人帮到底,这事儿也归我办,三天!”王天贵竖起三根手指,“三天之后,你听好儿吧,我顺便再去打听一下古平原的塘工进度。”
王天贵果然没有失言,三天后又来到盐城的海塘塘口。这一次大不一样了,那两顶帐篷已经拆了,塘口工地上满满的都是人。王天贵打眼一看,就分辨出里面既有自己从盐场派来的盐工,也有当地被强拉来的民伕。这些人中,盐丁已经都被将近一年的苦役折磨得形销骨立,眼神无光。而那些民伕则是敢怒不敢言,眼中都露着愤怒的目光。
李钦让人打着油纸伞,自己坐在一把太师椅上,横眉立目地指挥人搭棚子。
“手脚慢就是找打!病了?有药治,抽他几鞭子就好了。”
“哈哈。”王天贵大笑着走过来,“李少爷,看你这样上心,我就放心了。古平原他就是打马也赶不上你。”
“喔。”李钦眼睛一亮,站起身来,先拱了拱手,“王大掌柜,辛苦了。有件事我擅自做主了,来押运盐丁的这些把头个个都很得力,我就给了双倍的工钱,让他们留下,帮我管管这些乡下泥腿子。”
这些盐把头都是王天贵从各处寻来的地痞流氓,个个心黑手辣,挥着鞭子管一群百姓当然得心应手。
“你打听到什么了?”李钦很关心古平原那边的事儿。
“那个古平原沽名钓誉,非要用最好的狼山青石,而且必须是大条石来筑海塘,本省最大的木石商人卢掌柜只能为他现去采石,这一来不就慢了?咱们尽可以从容布置。”
“不行,一定要快!比古平原早几天完工算什么本事,我至少要比他早完工一个月。”
“那好办呀。我想到一个法子,一定可以帮你。”这个法子其实是苏紫轩告诉王天贵的,这整套的计策里面,最要紧也正是这个法子。心狠如王天贵,听完之后也是阵阵心寒。
“我已经把卢掌柜手中的剩余石料都定了下来。那都是些小料,要想用来修筑海塘,要一层层用泥灰黏合,工期也不算短。”李钦听了又有些发急,王天贵摆摆手,“所以咱们不用这个法子。而是用筑龙塘。”
“筑龙塘……这名字倒是新鲜,也蛮好听的。到底什么名堂?”
“筑龙就是竹笼的谐音,所以也就是竹笼塘。”王天贵也知道这是关键所在,细细为李钦解释,唯恐他听得不清,“事先买来竹笼,将小块的石头装在竹笼里,变成一大块,然后层层垒好。竹笼之间用竹篾缠紧,让整条海塘成为一整块大石。竹子不值钱,编竹笼是粗活计,让县里找人来连日赶工编好竹笼。剩下的事儿就好办了,这么做省工省料更省时间,一定能赶在古平原之前做好塘工。”
“用竹笼筑塘,这能行吗?”李钦思来想去,还是不放心。
“行不行,试试就知道了。”王天贵早有准备,喊来人用五尺长三尺宽的竹笼装满了石头,足足几十个这样的竹笼垒成一堵墙,然后让人过来推。七八个精壮汉子喊着号子齐齐发力,结果这堵墙纹丝不动,反倒把几条壮汉累得气喘吁吁。
“这还没用竹篾相连呢,之后会更加稳固结实。古平原用大条石,咱们用大竹笼,胜他百倍。”“好极了,就这么办。”李钦脸上这才绽开笑,点手唤过一名把头,嘱咐道,“这筑龙塘的法子不能外泄出去,以免被人学了去。打今儿起,工地一里之内,不许旁人进出。”
“李少爷真是心细如发。”王天贵赞了一句,“卢掌柜的石料有一部分供给了古平原,剩余虽多,却也不够咱们用的,看来还得再找几家采石场。”
“不必了!”李钦一摆手,“人来人往,万一泄了密让古平原学去了这法儿怎么办,剩下的石头我有办法。”
“哦?”
“你看。”李钦往县城方向指去,“看见那尖顶房子没?那是一处废弃的天主教堂,法国人建的,几年前就因为战乱荒废了。教堂连同后面一大片教民住的房子都是用石头垒的。我打算买下来拆了它,砸碎之后用作筑龙塘的石料。”
“同法国人买?”讲到与洋人做生意,王天贵可是两眼漆黑了。
“是英国人。”李钦纠正道,“那个法国神父回国了,临行时把教堂委托给英国的怡和洋行代卖。我已经写了信到上海洋行,让他们派人来谈这笔生意。”
“原来你会说洋话。”王天贵惊讶地说。
李钦傲然一笑:“何止会说,我还会写呢。我在天津洋行里学过三年生意。”
“有工有料,用的法儿又比古平原巧妙,李少爷,这一次你赢定了。”王天贵拊掌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