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没有现银的好买卖(第12/13页)

蔡粮商现在早就把肚饿忘到天边去了,一门心思都在这笔生意上。他考虑了半天,也是左右为难,这笔生意一出一入实在太大。

“师爷,既然是这样,您就明说吧,要多少贴水?”贴水就是回扣,只不过用了钱庄汇兑的术语,听起来不那么刺耳罢了。

“这么大的生意,你觉得呢?”古平原不答反问。

“两成半?三成?”蔡粮商接连猜了两次,脸色越来越阴沉,“师爷,我们也是将本求利,要是再……”

“一成。”古平原打断他的话。

“您说多少?”蔡粮商瞪大了眼睛,“这可是正经买卖,不能开玩笑。”

“没开玩笑,我说一成就一成。”古平原说得斩钉截铁。

蔡粮商仔细看了看古平原的面色,不言声返身去找另几家粮商,众人一听这话都大觉兴奋,原本做好了三七开的准备,如今只要一成回扣,那也就是白赚了两成的利润,这笔买卖如此之大,两成就是上万两银子!

“各位,这笔买卖做还是不做?”蔡粮商也拿不定主意了,居然只要一成回扣,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当然要做,总不成多赚钱的买卖反倒不做吧,没这个道理啊。”

确是如此,蔡粮商反复思量,最后一拍手,几步走回来,不看古平原,倒是对着坐在中堂太师椅上,始终沉默不语的陈永清开了口。

“大人,我们是做粮食生意的守法商人,能跟官府做生意是我们巴不得的事儿。如今这屋里也没外人,我就把话说开了,您的这位师爷说只要一成的贴水,往常都是二八回扣,买卖大了,回扣却少了,还请大人示下,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好安下心来实心为朝廷办差。”

古平原心里道一声糟。这蔡粮商明明是怕自己居中捣鬼,这才不管做生意的规矩,非要强从陈永清口中套一句实话。要就换成别人也就罢了,这个陈永清是个“五百减半”,戴着墨镜四平八稳地一坐,看上去像是那么回事,他这个官儿倒是真的,可是开口就透着假,这帮粮商甚是精明,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们哄来,只怕陈永清没几句话就能把这帮人吓跑。

可是蔡粮商已经不管不顾上了前,再要阻止,粮商们肯定也会起疑心,到时候这笔赊账买卖就不好做了。

这也就是一刹那的事儿,还没等古平原想出什么好办法,就听陈永清轻咳一声,站起身来,踱着方步走前几步,将大墨镜一摘,目光闪动扫视全场,眼神之中竟是大有威仪。

“为什么?哈哈,为的是给你们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陈永清的脸像门帘子似的说撂就撂,冷笑了几声,“青阳粮市私通长毛由来已久,诸位做的好事想必心中各自有数,难道还要我一个个点出来不成!有道是‘一字入公门,九牛拉不回。’到了那时候,可就不是在客栈里站着说话了。”他语带威胁,慢慢走近一干粮商,“如今江浙大乱,世道不太平,朝廷呢,也能体恤你们做了一些不得已而为之的事儿,只要你们还和朝廷一条心,那就既往不咎。”陈永清一摆手,止住了刚要说话的众粮商,“可这一条心不是说说就算了,你们到底是助顺还是助逆,就看眼前这笔买卖了。这可是军粮,用来供给大军为合肥解围,方才你们也说了,手中有五万石的粮食,倘若不肯与官府做这笔生意,那岂不就是变相帮助长毛攻打省城!”

“大人,大人,您这话我们可担不起,我们都是守法的商人,与长毛素无瓜葛,求大人明鉴。”这话无异于指责粮商谋反,谁听了不害怕?蔡粮商一带头,几个粮商都跪下了。

“本官之所以不在衙门与你们谈,就是给你们留条退路,说得更清楚些是留条活路,否则刑房书办一字一句承录上堂,你们还要身家性命不要。”陈永清语重心长道,“都起来吧,若说眼下这笔生意,你们不要瞻前顾后有什么顾虑,虽然是朝廷赊了你们的粮,等到各省协饷解到,粮台上自然与你们结清粮款。你们也可以借此洗清嫌隙,再者一说,这大军的粮草供应源源不断,你们搭上这根线,还愁发不了财,只怕亳州、芜湖等地的粮商打马也追不上你们。”

就这么着,陈永清连哄带吓与几家粮商签了合同契书,要他们回去后星夜组织运送粮草到大蜀山军营,又找来青阳县县丞,命他派快马通知乔鹤年接应粮草,一直忙到下半夜,总算把公事都安排齐了。

陈永清安逸地往椅中一坐,念句京白:“主公要取定军山,何必调回二千岁,赐某一支金箭令,取回夏侯头来献。”边念边品了口香茶,大大伸个懒腰。

古平原默不作声看了他好长时间了,此时扑哧一笑。

“古老弟,你笑什么?”陈永清瞥了他一眼。

“我笑大营里那些人,连我在内都是有眼无珠,陈大人真是办事的一把好手。”古平原起初大感意外,随即明白此人精明在心,是员干吏,却不知为何装得一副唯唯诺诺的窝囊样。

陈永清呵呵一笑:“我为官之初也精明干练过一阵子,却始终不得上司赏识。后来才明白,敢情这上司不喜欢比自己精明的属下,要是下属比他还明白,那他就该睡不踏实了。一句话,要想有个好前程,不能锋芒太露,得揣着明白装糊涂。好比一把刀,处处是刃,那就没法用了,好歹给人个把儿攥。”

他论起为官之道,古平原才发现自己是结结实实小瞧了这个“老实人”。

“再说得深点,要不是我看上去好摆弄,乔大人会把这差事交给我?”陈永清看了看面露讶异的古平原,忽地一笑,“方才要不是眼瞅着你应付不下来,我才懒得开口。老弟,我帮了你的忙,你回去可不能泄我的底。”

“这请陈大人放心。不过我有个疑问,大人怎么知道这些粮商私通长毛?”

“嗐,长毛盘踞安徽有几年了,做买卖的人特别是粮商,多多少少都和长毛做过生意,就算真的洁身自好没赚过这笔钱,可都知道内幕,谁敢替同行打包票?我一说要连坐,查出一个就封青阳粮市,他们可不得立时服软嘛。只不过他们也不吃亏就是了,我方才说的那些好处他们一个不落都能得到。”他又看了一眼古平原,“我这人办事儿就这样,两好合一好,你也别吃亏,我也别倒霉,大家有钱一块儿赚。”

古平原闻言大感佩服:“古某有个不情之请,还望大人帮忙。”

古平原本想办了粮之后再办布,估计还要在青阳多耗一两天,陈永清既然这么能干,他打算即刻动身前往休宁去找胡老太爷,青阳的一应公事都交给陈永清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