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最初的企鹅(第4/7页)
像企鹅一样,大海雀是出色的游泳健将。有亲眼目睹者的记录证实,这种鸟在水中可以游出“令人震惊的速度”。[27]同样与企鹅类似的是,大海雀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也生活在海水中。但是,在五六月的繁殖季节里,它们会成群结队蹒跚走上海岸,也就暴露了它们的弱点。美洲原住民显然也会捕猎大海雀。在加拿大的一座古墓中曾经发现了超过100只大海雀的喙。而旧石器时代的欧洲人同样以大海雀为食,因为它们的骨头曾经在很多考古地点被发现,包括丹麦、瑞典、西班牙、意大利、直布罗陀以及其他一些地方。[28]在第一批定居者到达冰岛的时候,大海雀的很多繁殖地已经被侵占了,其活动范围很可能也大大缩小了。然后,大规模的屠杀开始了。
在16世纪初期,受到鳕鱼贸易的巨大利润诱惑,欧洲人开始定期前往纽芬兰。在路上,他们会遇到一块面积大约20万平方米的粉色花岗岩,堪堪露在海面的波涛之上。春天,岩块上站满了鸟,摩肩接踵,似乎是在交谈。它们大部分是鲣鸟和海鸠,其余的则是大海雀。于是,这块离纽芬兰的东北海岸约75公里远的岩块渐渐被人们称为鸟岛,在某些记载中也被称为企鹅岛。今天人们称之为芬克(Funk)岛。想象一下,漫长的横跨大西洋之旅已经接近尾声,船上的供给已经接近短缺,新鲜的肉变得非常有吸引力。人们很快就注意到,这里可以轻易地开枪打中大海雀。在一份来自1534年的记载中,法国探险家雅克·卡蒂埃(Jacques Cartier)写道,鸟岛上的某些居民“跟鹅一样大”。
它们总是在水里,却不会在空中飞,因为它们只有很小的翅膀……用这对翅膀划水……它们在水里的速度与其他鸟类在空中飞的一样快。而且,这种鸟太肥了,简直是妙极了。不到半小时的时间里,我们捕到的这种鸟就装满了两艘小船,因为它们几乎像石头一样一动不动。于是,除了直接吃它们的鲜肉,我们每艘船上还用盐腌了五六桶这种鸟。[29]
几年之后登上这个小岛的一支英国探险队发现岛上“满是大鸟”。人们把“很多的大鸟”赶上了船,并宣称结果是收获了美味——“营养丰富的好肉”。1622年,来自船长理查德·威特波恩(Richard Whitbourne)的一份记录中描写了大海雀被赶上船的过程:“一次能赶上来几百只,就好像上帝赦免了让如此可怜的一种生物变成供养人类的可贵产品这一罪孽。”[30]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大海雀又有了除“供养”之外的用途。就像一位记录者所写的那样,“人类以其创造力所能发明的所有方式,开发着芬克岛大海雀的用途。”[31]大海雀曾被用来当作鱼饵,当作填充床垫的羽毛来源,甚至当作燃料。芬克岛上还立起了石围栏(其残存部分今天还能看到),把大海雀养在里面,直到有人能腾出手来屠宰它们,或者干脆就把它们留在那儿。根据一位英国海员亚伦·托马斯(Aaron Thomas)的记载,他随波士顿号驶往纽芬兰时看到:
如果你来这儿只是为了获得它们的羽毛,你根本不用费事去杀死它们,只要按住一只,直接把羽毛拔出来就成了。然后你把这只可怜的企鹅扔到水上漂着,一半的皮肤脱了毛裸露着,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慢慢死去。
芬克岛上没有树,也就没有可烧的东西。这就导致了托马斯笔下记录的另一种行为。
你可以带上一口大锅,往里面塞一两只企鹅,然后在锅下点一把火。这把火绝对也要用那些可怜的企鹅来点。它们的身体太多油了,很快就能点着。[32]
据估计,欧洲人最初来到芬克岛的时候,他们发现的大海雀有10万对之多,照料着10万只蛋。[33](大海雀可能一年只产一只蛋,长约13厘米,表面有斑点,像杰克逊·波洛克[34]式的画作一样,棕色和黑色掺杂在一起。)芬克岛无疑是一个大型繁育地,所以才能承受住200多年的人为掠夺。然而到了17世纪晚期,这种鸟的数量急剧减少。羽毛贸易的利润太过丰厚了,以至于人们组成团队,整个夏天都待在芬克岛上,干着烫皮拔毛的事情。1785年,英国商人和探险家乔治·卡特赖特(George Cartwright)是这样描写这些团队的:“他们所造成的破坏令人难以置信。”[35]如果不尽快制止他们的行为,卡特赖特预计大海雀将很快“减少到几近为零的程度”。

这些团队是否真的把岛上最后的大海雀都赶尽杀绝了?或者这些屠夫只是把种群数量降低到了一个岌岌可危的程度,使其很容易受到其他力量的影响?(减少种群的个体密度可能会让剩下的个体变得不易存活,这个现象称为“阿利效应”[Allee effect]。)对此我们尚没有答案。无论是上述哪种情况,大海雀从北美地区消失的时间一般被定为1800年。大约30年后,约翰·詹姆斯·奥杜邦(John James Audubon)在绘制《北美鸟类》的时候专程来到纽芬兰寻找大海雀,期望能描绘它们在野外的生活状态。然而他一只大海雀也没有找到。为了完成绘制工作,他不得不使用了一只来自冰岛的大海雀填充标本,由一位伦敦的商人提供。在对大海雀的描述中,奥杜邦写道:它们“在纽芬兰沿岸地区很稀有,偶尔才能碰上”,以及它们“据说是在该岛的岩块上繁育后代”。[36]这段描述自相矛盾,因为没有一种繁育中的鸟类会是“偶尔才能碰上”的。
当芬克岛上的海鸟被盐腌、被拔毛、被油炸直至灭亡以后,世界上只剩下一处与之大小相当的栖息地,叫作盖尔菲格拉岛(Geirfuglasker)。该岛也叫作大海雀礁,位于冰岛的雷恰内斯(Reykjanes)半岛西南50公里处。但是大海雀太不走运了,1830年的一次火山爆发摧毁了盖尔菲格拉岛。这一来,大海雀只剩下了最后一处庇护所,那是一座叫作埃尔德岩(Eldey)的小岛。此时,大海雀又要面临新的威胁了:它自身的稀有。像拉本伯爵这样的绅士们热切地想要寻找大海雀的毛皮和蛋,来填补自己收藏品中的空白。为了满足这股风潮,人们所知道的最后一对大海雀于1844年被杀死在埃尔德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