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谋攻第三(第7/9页)
《左传》说:“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什么意思呢,就是让自己的心愿跟随大家的心愿,那样行事就可以成功;如果让大家的心愿跟着你个人的心愿走,则很少能够成功。
所以,我们可以把“上下同欲者胜”这句话改一下来理解,叫:
同他人之欲者胜。
这就回到利他就是利己的大道理了。
对于员工来说,你要始终站在老板的立场思考处理任何问题,你就进步快了。
对于乙方来说,你要始终站在甲方老板的立场,诚则灵,你的业务就稳了。
对于老板来说,你要有员工思维,凡事站到员工的立场去看一看,服务员工,关注员工,就有人愿意跟你干了。
对于企业来说,要始终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不要总想利用信息不对称挣钱,而是实实在在为消费者建起别人做不到的产品和服务体系,这就百年品牌了。
“上下同欲者胜”。如何做到呢?
首先要承认上下不同欲。
你知道不同,你才能想办法同。你认为别人都该跟你同,什么也不需要做,就永远没人跟你同了。
上下不同欲,就是韩非子说的君臣异利。君和臣,利益所在不一样!
曹操伐东吴,孙权开会讨论战还是降,群臣都说打不过,刘琮都降了,安排得还挺好,咱们也降了算了,跟他谈个好条件。
鲁肃趁孙权上厕所的时候跟出去,对孙权说:“主公,我们都可以降,您不能降。”孙权问为什么。鲁肃说:“我们做臣子的,换个主公,还是一样做官,降了,家财利禄都有保障。您降了,做什么官呢?”孙权就明白了,必须战。
这就是君臣异利。
君臣异利,上下不同欲,怎么办呢?
韩非子的逻辑是君臣互市,做交易,就是建立公平透明的激励机制。君不必仁,臣不必忠,在这机制下,自然君王仁爱,群臣忠勇。
君臣之间,不要讲感情、报恩、爱戴之类,但每个人必须忠于自己的角色责任,忠于职守和游戏规则。
在机制设计上假设每个人都是坏人,让坏人为了自己利益也只能做好事。在道德品质是提倡每个人都做好人,让好人好上加好再加分。这就能上下同欲者胜了。
真正认识“以防万一”
原文
以虞待不虞者胜。
华杉详解
“知胜五道”之四:“以虞待不虞者胜。”
“虞”,是预料、预备、防备的意思。成语“尔虞我诈”,就是相互防备,相互欺骗的意思。
《左传》说:“不备不虞,不可以师。”没有预先准备,没有周密防备,那是不可以带军队的。
《孙子兵法》说:“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不能料定敌人不会来攻击,要有准备他来了我也不怕。
春秋时吴楚交战。两军相距三十里,雨下了十天十夜,晚上都看不见星星,漆黑一片。楚军左史倚相对大将子期说:“这么恶劣的天气,吴军肯定认为我们没有防备,一定来偷袭,不如备之。”于是列好阵势等着。
吴军果然来了,一看楚军严阵以待,占不到便宜,转头便撤。
楚军也没追击,因为知道他有所防备。等吴军走远了。左史又说:“他们往返六十里,回到营中,又累又饿,大将要休息,士兵要吃饭,肯定防备松懈了。咱们急行军三十里摸上去,定可一鼓破之。”
楚军依计而行,果然大破吴军。
那开始时下着大雨,楚军列阵等着,吴军不来怎么办?那不白准备了吗?我们经常听见人说:“我白准备了,白浪费了。”这个观念就是兵法要反对的。《兵法百言》:“宁使我有虚防,无使彼得实尝。”宁可我白准备,也不能让他万一来了,让他得手。
绝大部分准备,都是“白准备”,因为准备本来就是“不防一万,只防万一”的,所以每一次有效准备背后,都有九千九百九十九次“白准备”。左史并非料事如神,料定吴军一定会来,他只是按操作规程,做好准备。吴军若不来,士兵们怨声载道,这事过去了,不会写进史书里,我们也不知道。吴军来了,他就名垂青史了。两千多年后我们还能知道这事,可见这样的事是很少发生的。
一位在法国道达尔公司工作的朋友跟我讲,他们公司每次开大会,都有一个安全官,先做半小时安全介绍,这酒店什么情况,走火通道,逃生门在哪儿,防火面具在哪儿,灭火器在哪儿,如果发生火灾,按什么程序逃生,如何自救、互助及急救等等。
按咱们“百年大计,进度第一,质量第二,安全第三”的价值观,这喋喋不休的半小时安全课,每个人都听过几百遍了,得浪费多少时间!
这就是要真正认识“以防万一”!防的就是万分之一!我们很多家长,孩子坐车都不给他备儿童座椅,认为没事儿,却没想过万一有一次事儿,孩子就没了。所以我带孩子旅行,都托运行李带着儿童安全座椅走。
“以虞待不虞者胜”,还有一个理解,就是“机会是属于有准备的人”。人生就是不断地埋下伏笔,机会来的时候,你都准备好了。
作战就那一下子,我们99%的工作,都是准备工作。这个道理太深了。人们容易看到的是战利品的多少得失,时间、资源的分配,总是向收割倾斜,不是向准备倾斜。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我看到有的企业家,把收获的工作交给经理人,因为今天的收获都是他三年前耕耘下的。他把他的精力和关注点,投入新的耕耘,为未来作准备。
老板要适当放弃自己的判断,部下要尽可能允许老板越界
原文
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华杉详解
这是“知胜五道”最后一条,将领能干,君王又不干预者胜。《司马法》说:“进退惟时,无曰寡人。”不要管皇上说什么,进退自己根据形势判断决策。
司马懿和诸葛亮在五丈原对峙,司马懿不出战,诸葛亮天天羞辱他,据说还送女人衣服给他。魏国将士们受不了,甚至也认为司马懿胆小,群情汹涌,个个要战。司马懿说:“好吧,我即刻向皇上请旨出战。”朝廷接到司马懿的请战书,马上明白了他的意图,是要演戏,要皇上配合。派来天子使节辛毗,执节站在军门宣旨:“敢问战者,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