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谋攻第三(第8/9页)

诸葛亮听说后道:“他要是能制我,还用向天子请战吗?假装说天子不许出战,这是不能之将!”

诸葛亮此语,是引用了《孙子兵法》“将能而君不御”的典故。司马懿要君御,那他就是不能之将了。

不过司马懿的要求君御是假装的,是演戏。诸葛亮心里也明白,五丈原这一仗,他始终没打成,就病故军中了。

古代拜大将于太庙,有一套授权的仪式。国君亲手拿着象征征伐敌人与统御下属的生杀大权的钺,就是一种大斧,实际不是兵器,是砍头和腰斩的刑具。国君先倒着执钺,斧柄对着大将给他,说:“从是以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国君执着斧柄,刃对着大将交给他,说:“从是以下至渊者,将军制之。”这就上管天,下管地,全部权力都授权给他了。

“将能而君不御”,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兵法天天讲,人人都认为这是对的。但这句话真是一个理想状态,很少成为客观现实。执著于兵法这一条的将,往往会死得很惨。

对于大将来说,管着军事,战场上瞬息万变,当然不能事事请示皇上。对于皇上来说,皇上管着政治,内政外交,敌国、叛军和内部政敌,他的压力比大将还大,而最大的筹码都交给你了。他能不派监军已经不错了,你要他不管不问,他一定要得焦虑症。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国君处在生死存亡中,你不能要求他不发表意见,不干涉行动。因为他时时刻刻在作判断。

所以国君要克制自己,学会适当放弃自己的判断。比如安史之乱,哥舒翰守潼关,他坚守半年不战,形势渐渐有利了。唐玄宗却要逼他出战。玄宗为什么判断可以出战呢?一是君王的骄傲,他根本不接受安禄山可以反叛他,甚至打败他这一现实,所以之前斩了作战不利的大将封常清、高仙芝,这都是唐朝最优秀的大将,自毁长城。这下看形势好转,马上想一举扑灭安禄山,出一口恶气。二是杨国忠不断地煽风点火,因为他和哥舒翰是死敌,所以只要哥舒翰想做什么,反着来就是了。

所以唐玄宗的判断,并非一个清晰的分析判断,很大程度上是情绪,是不接受失败,不接受委屈,马上要干一场得解脱。

既然哥舒翰苦苦谏争,说不能战,就听他的,再多守半年能怎么着?非得马上见个分晓吗?这就是杨国忠的谗言发挥作用了。杨国忠一煽风点火,玄宗更认为自己的判断没错。

结果是哥舒翰出关,全军覆没,长安失守,玄宗南逃四川,杨国忠兄妹被杀。

从哥舒翰的角度来说,不能让玄宗信任自己,就是最大的“不能”,就不能说他是“将能”。和杨国忠斗得你死我活,也是他失败的主要原因。杨国忠是小人,但君子有时候就得和小人交朋友。即使做不到,至少要有这个意识。历代依靠太监办成大事的治世能臣也有,张居正就是。

“将能而君不御”,君王要想想,只要不是马上见死活,一输就输光的,不妨放弃自己的判断,让他自己干去。

对于大将来说,不要把君王伸过来的手挡回去,让他随时可以插手,让他感觉你是透明的,对他不设防的。这样关键的时候,你非要自作主张坚持,你的坚持会更有说服力。

知己知彼的问题往往不在于不知彼,而在于不知己

原文

故曰: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华杉详解

如果了解自己,也了解敌人,那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即前面讲的五个知胜之道,五个方面,都清楚敌我双方的情况和对比。如果只了解自己,不了解敌人,则战胜概率是50%。如果既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敌人,则胜率为零。

“不知彼而知己”,李筌的注解里举了淝水之战苻坚的案例,说苻坚是只知道自己,不知道敌人。

王猛临死时对苻坚说:“晋室虽然立于偏远江南,但承继正统。谢安、桓冲,都是伟人,不可征伐。我们内部的鲜卑、羌虏才是我们的仇敌,终会成为祸患,应该将他们除去,以利社稷。”

王猛死后,苻坚没听他的,挥师伐晋。又有人跟他说:“对方也有人才啊!谢安、桓冲都是人杰,不可轻敌。”

苻坚说:“我以八州之众,士马百万,投鞭可断江水,何难之有?”

淝水之战,苻坚大败,之后鲜卑,羌族反叛,苻坚最终被羌族首领姚苌杀害。

苻坚之败,真的是知己而不知彼吗?非也,他的问题不在于不知彼,而在于不知己,或者说内部的不知彼。他的卧榻上,酣睡的都是仇敌。

王猛劝他的话,前半段有些可疑。说晋室不可伐,因为是正统所在。少数民族不太会认为你是正统,不能伐。历史是正统的汉人写的,很可能编了这一段吧。

后面才是重点,“鲜卑和羌才是我们真正的仇敌,应该灭了他们。”

苻坚有巨大的性格弱点,就是对人太好,没原则地好。灭了他人之国,别人都是斩草除根,他则是你只要投降,皇帝也可在我帐下做将军,胸怀大得没原则。

所以淝水之战前,他已经犯了“知胜五道”里“上下同欲者胜”这一条。他的百万大军里,上下不同欲,那些降帝降将,心里想的是复国,而不是帮他统一天下。所以一喊退,都跑了。

鲜卑慕容冲,前燕被苻坚灭国后,他和十四岁的姐姐一起被送进苻坚宫中,姐姐做宠妃,他做男宠,姐弟俩宠冠后宫。慕容冲后来起兵复国,苻坚在阵前看到他,还旧情泛滥,派人送一件锦袍过去。国破家亡,身为皇室贵胄,和姐姐一起被送到敌国后宫,这对慕容冲是怎样的奇耻大辱和国恨家仇,苻坚却认为这是爱情!他就这么荒唐,太把自己当天下共主了,不知道别人也想当皇帝。

我们用“知胜五道”一条条去评估苻坚。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王猛已经说了,内部才是大问题,不可以去跟晋室战。但苻坚不知道。

“识众寡之用者胜”。这一条,苻坚太大意了,没有分兵,挤在一堆,一退全溃。

“上下同欲者胜”。前面说过了,他手下好多将领等着机会复国称帝呢。

“以虞待不虞则胜”。谢玄设计好圈套,他却以为任你什么圈套我都不怕,不做准备,被动挨打。

“将能而君不御者胜”。他是御驾亲征,百万大军,却是各怀鬼胎的乌合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