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军争第七(第5/12页)

抢劫是古代战争的潜规则,也是重要的激励,这是军队的丑恶面。

凡是军纪好,秋毫无犯的,那都是政治上有大志的,把老百姓已经预设为自己的子民,要保护,预备未来统治他们。如果是两国交战,纯粹争利,对敌国百姓,就没必要客气,那就是将士们的胜利果实了。就像打土豪斗地主,已经定位你是阶级敌人,就没有什么秋毫无犯,而是要扫地出门了。分“胜利果实”,全村都参与,家家都分点,你就算只拿了一口铁锅,也算参加革命了。

中国和北方匈奴打了两千多年的仗,北方民族下来作战,抢掠是唯一目的。既然大家跟你出来抢,抢的机会,和战利品的分配,一定要公平合理。否则,抢掠团伙,分赃不均,会反目成仇的,军心就垮了。而历代战乱时期的名将,都是在分赃上特别公平的。

怎么做到公平呢,这很难,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公平错觉”,都觉得自己吃亏了,所以“公平”,根本就不存在。有将领就想出一个办法,我自己一分不取。我只拿皇上赏赐的,战场上抢来的全部你们分!那就谁也没话说了。

战争有两种性质:一种是“侵”,侵掠,或者说侵略;一种是“伐”,比如北伐,或诸葛亮九伐中原,性质也是伐。

“侵掠”,就是争利、抢东西、抢地盘,没有准备要推翻你的政权,取而代之,就是抢掠利益,或打得你跟我和亲,向我进贡。

伐就不一样了,伐是政治目的。伐,就是伐木的伐,伐哪里的木?伐你宗庙社稷的木。把你宗庙社稷祖陵的树都砍了,夷为平地,把你的政权推翻了,我来坐天下。所以,伐,是要伐你的政权,伐你的文化,伐你的符号,建立我的政权,我的符号。“文化大革命”,要去毁孔庙。就是政权已经取得了,还要接着伐。

历代战乱的时候,盗贼蜂起,群雄逐鹿。只要你看哪支队伍开始不抢东西,秋毫无犯了,就是有大志要得天下了,比如李自成,就开始有“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但是他打下北京城之后,又旧病复发,忘了自己是来伐的,不是来侵的,大分子女金帛,吴三桂就引清兵入关了。

接着说掠乡分众。曹操注得很含糊:“因敌而制胜也。”这真是什么也没说。大概他自己是带兵的,又是丞相,不想给大家说这些。

杜佑就注得很具体:“敌之乡邑聚落无有守兵,六畜财谷易于剽掠,则需分番次第,使众人皆得往也,不可独有所往,则大小强弱皆欲与敌争利也。”要让大家都有机会去,不能一支部队吃独食,则大小强弱都有积极性。

曾国藩说将道,讲为将要廉。士兵不懂得谁战术高明,但是人人懂得盯钱盯得紧。将领若贪钱,或吃空饷,占大家的便宜,他就不给你卖命。你若自己廉洁,又时常能让大家得些好处,则个个奋勇跟你杀敌。

这里涉及组织的“非正式福利”。组织总得有些福利。但正式的福利,都是该得的,一旦成为理所应当的,激励效果就差了,甚至养出些惰性来。总是要有一些非正式福利,时不时得一点小刺激,又有积极性,又有乐趣。

廓地分利。

“廓地分利”,和掠乡分众意思差不多,都是分胜利果实。掠乡分众,是分给小兵的。廓地分利,是分给大将的。

廓,同“扩”,就是扩张领土,分割给有功者,裂土封侯的意思。曹操注解说:“分敌利也。”

悬权而动。

曹操注:“量敌而后动也。”

《尉缭子》说:“权敌审将而后举。”

“悬权”,就是挂个秤砣,张预注解说,权量敌之轻重,审查将之贤愚,然后决定行动。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权衡了敌军的轻重虚实,再策划地形迂直之计,就是军争争先的原则了。

军队之成为军队,在于指挥系统

没有指挥系统,多少人也不过是盲流,不是军队。所以听说过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没听说过将在战场,军令有所不受,那是一定要斩首的。

原文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华杉详解

《军政》,是一本古兵书,已经失传。

《军政》说:“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

因为相互听不见说话,所以设置锣鼓来指挥。金和鼓,金是青铜的,锣,敲起来“当当当”的,声音尖脆震人。鼓,是牛皮的,擂起来“咚咚咚”的,让人血脉贲张。擂鼓进攻,鸣金收兵,这是最简单的。还有各种号、角等等,传递不同信息。

因为相互看不见,所以设旌旗来指挥。旗帜有各种不同的颜色和图案,用于传递指挥信息。还有旗语,不同动作代表不同敌情和指挥信息,属于视觉通讯工具和符号指令。

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

有了金鼓旌旗,就能统一军人的耳目,一致行动。勇敢的人,没有前进指令,不能独自前进;胆怯的人,没有撤退指令,不能独自撤退。这就是指挥大部队作战的方法。

军法很严:“当进不进,当退不退者,斩之。”独自撤退要斩,独自进攻也要斩。吴起带兵,有一个故事,和秦国作战,两军对阵,还未合战,有一个军士,不胜其勇,自己先冲上去,斩了两颗首级回来。吴起就把他斩首。有军吏进谏说:“这是人才啊!让他戴罪立功吧。”吴起说:“军令没有分谁是人才。”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是,将在战场,军令绝对不可不受。这就是战场指挥的严肃性。所以你若带队追击,眼看要得手了,后面鸣金收兵,你就是放敌人逃走,也必须得收。因为指挥的责任不在你,战场全局你不晓得。

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所以夜战多用火光和鼓声来指挥,白天则多用旌旗,适应人的视听而变动。

曹刿(guì)论战的故事我们都知道,齐鲁长勺之战,齐军败退,鲁庄公要追。曹刿说等等,爬到车上仔细观察一阵,说可以追了,一口气追杀了三十里。后来鲁庄公问他什么道理。他说敌军败退,但若追击,又怕他有埋伏。但我看他车辙乱了,旌旗也倒了,就可以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