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九地第十一(第12/14页)

张预注:“人情见利则进,知害则避,故勿告以害也。”

前面“犯之以事,勿告以言”,是不要让他思考,不要让他判断,不要让他怀疑,只一心跟着干。这里“犯之以害,勿告以利”,是只告诉他们去多利,不要告诉他们有危险。因为人情都是趋利避害。要让大家见利而亡命,不能见害而疑惧不敢进。

还是要人不疑,不惧。

置之死地而后生,谁真敢干?

原文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

华杉详解

把军队投放在亡地上,然后才能保存;把军队投放在死地上,反而才能得生。因为使士兵陷入危险的境地,反而才能操纵胜败。

曹操注:“必殊死战,在亡地无败者。孙膑曰:兵恐不投之死地也。未险难地,则士卒心不专。既陷难地,然后胜败在人为之耳。”

不到生死存亡的时候,士兵不能置生死于度外,专心致志、死心塌地地殊死作战,因为他还有别的选择。所以要把他们投放到亡地、死地、绝境,才能爆发出他们的小宇宙,打败敌人。

“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例,当然又要说到韩信的背水一战。不过韩信是把士兵们投到死地,但他自己却另有安排,还有两千奇兵在外面。所以士兵们在死地,他心里明白外面还有一个活结。

另一位将军,是真正把自己和大家都放在了死地,就是陈庆之涡阳之战。

陈庆之,南朝梁国名将,人称战神,据说是毛泽东最推崇的古代将领,他的战绩辉煌到令人难以置信,所以现在对他的历史是真是假还有争论。

陈庆之攻涡阳城,就是今天的安徽蒙城,与北魏军队相持,自春至冬,打了数十百战,师老气衰,将士劳苦不堪。这时北魏援军来,在梁军背后筑营,诸将怕腹背受敌,都想撤退。陈庆之说:“咱们来打了一年仗,钱粮靡费巨大,但大家却没有战心,都想退缩。敌人来包围我们,那太好了!我看只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等他们把我们都包围死了,大家就死战了,那才是胜利之时!”

历来打仗,都怕被敌人“包了饺子”,陈庆之却盼着敌人来包自己饺子,因为他认为只有被包了,将士们才会发狠咬出去。

果然,魏军筑了十三座营盘来包围两军。陈庆之率众衔枚夜出,端掉了他四座,涡阳戍主王纬投降。再挑选三十个俘虏放回魏营,传递魏军败讯。陈庆之同时率军尾随在降卒身后,乘势攻击,余下九营全溃,魏军全军覆没。

忠言逆耳利于行,百依百顺有奸心

原文

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华杉详解

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

曹操注:“详,愚也。或曰:彼欲进,设伏而退;彼欲去,开而击之。”

这就是“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意思。指挥作战的事,在于顺着敌人的意图,让他得志,让他松懈,然后打他。

杜牧注:“夫顺敌之意,盖言我欲击敌,未见其隙,则藏形闭迹,敌人之所为,顺之勿惊。假如强以陵我,我则示怯而伏,且顺其强,以骄其意,候其懈怠而攻之。假如欲退而归,则开围使去,以顺其退,遂因而击之。皆顺敌之旨也。”

我们要打敌人,又找不到他的空隙,那就把自己隐藏起来,敌人要做什么,都顺着他,别惊动他。假如他强悍,要欺负我,我就示弱示怯,显得很害怕,让他逞强,让他骄傲,等他懈怠,然后设埋伏打他。假如他想撤退回国,我就开围一面,让他退出,然后击其惰归。

害人的道理都一样,就是顺着他,让他自己变坏。所以忠言逆耳,而奸臣对你都是百依百顺。

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

“并敌一向”,是并兵向敌,朝着一个方向,就是集中兵力攻其一点。

曹操注:“并兵向敌,虽千里而能擒其将也,是谓成事巧者也。”

指挥作战的事,在于假装顺从敌人的意图,让他得志松懈,然后悄悄集中兵力,朝着一个方向,一举击之,则长驱千里,擒敌杀将,这就是巧妙能成事。

战例就是前面学过的,匈奴冒顿灭东胡的故事。冒顿杀了他父亲头曼单于继位。东胡见他初立,欺负他,派使者来说:“头曼的千里马不错,能不能送给我们?”朝臣们都说东胡无礼。冒顿说:“就一匹马,怎么不能给友邦呢?”给了。

东胡又来使者,说冒顿单于后宫美女那么多,分一个给我吧。朝臣们激愤,认为这是奇耻大辱,要发兵攻打东胡。冒顿却说:“一个女人,怎么不能给兄弟呢?”给了。

这样,不仅东胡认为冒顿软弱可欺,冒顿自己的朝臣都觉得他没出息。过了一阵子,东胡又来使者,说匈奴和东胡之间有一块千里荒地,是无主之地,划界归我们东胡吧。

冒顿再召集朝臣会议。一些大臣心想你连老婆都可以送人,一块荒地算什么呀,再给呗,还问我们干啥,于是说给。

冒顿大怒,说:“土地,是国家的根本,怎能给人!”杀了主张给地的大臣,即刻起兵,千里突袭东胡。东胡毫无防备,东胡王被杀,土地、人民、牛羊,全都归了冒顿。

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

这是保密需要。曹操注:“谋定,则闭关以绝其符信,勿通其使。”

决定战争行动之后,就要封锁关口,销毁通行符证,禁止两边百姓往来,也不许敌国使者进入。这样防止军情泄露,不让敌人知道我们的情况。

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

“厉”,严厉、严格、认真的意思。

“诛”,曹操注:“诛,治也。”商议决定。

在宗庙里秘密、认真地谋划军国大事。

杜牧注:“言廊庙之上,诛治其事,成败先定,然后兴师。”

张预注:“兵者大事,不可轻议,当惕厉于庙堂之上,密治其事,贵谋不外泄也。”

所以这里是两层意思,一是谋定而后动,先胜后战,赢了再打;二是计于庙堂之上,运筹帷幄之中,要绝对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