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自报家门(第21/23页)

高邮可能会成为运河线上的一个旅游点,所有的景都需要收拾收拾。文游台最好在原有基础上整建。除了房屋的营造要有点宋代风格,室内装饰也要注意。听说现在刻制了一些楹联,希望朴素一些,不要搞得金碧辉煌。主楼内的家具陈设也要搞得讲究一些。在高邮找一堂红木几案、坐榻、旧瓷器、大理石插屏、多宝格……都还是可以找得出来的。镇国寺塔要维修,现在相当残破了。另外,要多植花木。文游台前宜植罗汉松、柽柳、玉兰(不要广玉兰)、紫白丁香、西府海棠。镇国寺塔的地势很好,洲上现在种的树杂乱无章,且多是槐、榆之类,这个小洲似可辟为果树园,种桃、种杏、种梨,舂华秋实,这样坐在运河的船上望之如锦绣,使过客很想泊舟到洲上喝一杯茶,吃几块界首茶干。邗沟烟柳本不是一个固定的地界,但可选一个合适的地段,移栽大量的垂柳,柳丛中可安置几个牛车篷式的草顶的大亭子,卖酒,卖起水旋煮的缩项鳊、翘嘴白。有些可以想象,无法目睹的景,如甓射珠光、耿庙神灯,可以选一地点,立一碑石。石质要好,文宜雅洁,字要端秀——不要那种带霸悍之气的“将军体”。

高邮的风味食物,有名的是双黄鸭蛋和大麻鸭。双黄蛋容易变质。我从家乡几次带了一些双黄鸭蛋准备送人,结果都坏了。家乡人应研究一下稍可久贮的腌制方法。大麻鸭是名种,但高邮人似乎并不太会做鸭。我建议高邮派定一二厨师到外地留留学,专门在做鸭菜上下一点功夫,学会做口蘑炖鸭、虫草炖鸭、八宝鸭(腔内填糯米及香菇、虾仁、火腿清蒸)、香酥鸭……高邮人不善做盐水鸭,应该到南京学学,不难的。高邮原来有厨师会做叉子烤鸭的,现在好像失传了。高邮既以产鸭著名,应该能像淮安人做得出全鳝席一样做得出全鸭席。

朱延庆同志编了一本《高邮风物》,嘱我为序。延庆治学谨严,文笔清丽,此书必有可观,乃乐为之序。

第十五节 三圣庵

祖父带我到三圣庵去,去看一个老和尚指南。

很少人知道三圣庵。

三圣庵在大淖西边。这是一片很荒凉的地方,长了一些野树和稀稀拉拉的芦苇,有一条似有若无的小路。

三圣庵是一个小庵,几间矮矮的砖房。没有大殿,只有一个佛堂,也没有装金的佛像。供案上有一尊不大的铜佛,一个青花香炉,清清爽爽,干干净净。

指南是个戒行严苦的高僧,他曾在香炉里烧掉两个食指,自号八指头陀。

他原来是善因寺的方丈。善因寺是全城最大的佛寺,殿宇庄严,佛像高大,善因寺有很多庙产。指南早就退居——“退居”是佛教的说法,即离开方丈的位置,不再管事。接替他当善因寺的方丈的,是他的徒弟铁桥。指南退居后就住进三圣庵,和尘世完全隔绝了。

指南相貌清癯,神色恬静。

祖父和他说了一会儿话——他们谈了一些什么,我已经没有印象,就告辞出庵了。

他的徒弟铁桥和指南可是完全不一样。他是一个风流和尚,相貌堂堂,双目有光。他会写字,会画画,字写石鼓文,画法吴昌硕,兼学任伯年,在我们县里可以说是数一数二。他曾在苏州一个庙里当过住持,作画题铁桥,有时题邓尉山僧。他所来往的都是高门名士。善因寺有素菜名厨,铁桥时常办斋宴客,所用的都是猴头、竹荪之类的名贵材料。很多人都知道,他有一个相好的女人。这个女人我见过,是个美人,岁数不大。铁桥和我的父亲是朋友,父亲年轻时刻过一套《陋室铭》印谱,就是铁桥题的签。父亲续娶,新房里挂的是一幅铁桥的画,泥金地,画的是桃花双燕,设色鲜艳,题的字是:“淡如仁兄嘉礼弟铁桥敬贺”。父亲在新房里挂一幅和尚画的画,铁桥和俗家人称兄道弟,他们都真是不拘礼法。我有时到善因寺去玩,铁桥知道我是汪淡如的儿子,就领我到他的方丈里吃枣子栗子之类的东西。我的小说里所写的石桥,就是以铁桥作原型的。

高邮解放,铁桥被枪毙了,什么罪行,没有什么人知道。

前几年我回家乡,翻看旧县志,发现志载东乡有一条灌溉长渠,是铁桥出头修的。那么铁桥也还做过一点对家乡有益的事。

我不想对铁桥这个人做出评价。不过我倒觉得铁桥的字画如果能搜集得到,可以保存在县博物馆里。

由三圣庵想到善因寺,又由指南想到铁桥,我这篇文章真是信马由缰了。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呢?我只是想说:和尚和和尚不一样,和尚有各式各样的和尚,正如人有各式各样的人。

我直到现在还不明白我的祖父为什么要带我到三圣庵,去看指南和尚。我想他只是想要一个孙子陪陪他,而我是他喜欢的孙子。

第十六节 文游合

文游台是我们县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台在泰山庙后。

泰山庙前有河,日澄河。河上有一道拱桥,桥很高,桥洞很大。走到桥上,上面是天,下面是水,觉得体重变得轻了,有凌空之感。拱桥之美,正在使人有凌空感。我们每年清明节后到东乡上坟都要从桥上过(乡俗,清明节前上新坟,节后上老坟)。这正是杂花生树、良苗怀新的时候,放眼望去,一切都使人心情极为舒畅。

澄河产瓜鱼,长四五寸,通体雪白,莹润如羊脂玉,无鳞,无刺,背部有细骨一条,烹制后骨亦酥软可吃。极鲜美。这种鱼别处其实也有,有的地方叫水仙鱼,北京偶亦有卖,叫面条鱼,但我的家乡人认定这种鱼只有我的家乡有,而且只有文游台前面澄河里有!家乡人爱家乡,只好由着他说。不过别处的这种鱼不似澄河的产的味美,倒是真的,因为都经过冷藏转运,不新鲜了。为什么叫“瓜鱼”呢?据说是因黄瓜开花时鱼始出,到黄瓜落架时就再捕不到了,故又名“黄瓜鱼”。是不是这么回事,谁知道。

泰山庙亦名东岳庙,差不多每个县里都有的,其普遍的程度不下于城隍庙。所祀之神称为东岳大帝。泰山庙的香火是很盛的,因为好多人都以为东岳大帝是管人的生死的。每逢香期,初一十五,特别是东岳大帝的生日(中国的神佛都有一个生日,不知道是从什么档案里查出来的),来烧香的善男信女(主要是信女)络绎不绝。一进庙门就闻到一股触鼻的香气。从门楼到甬道,两旁排列的都是乞丐,大都伪装成瞎子、哑巴、烂腿的残废(烂腿是用蜡烛油画的),来烧香的总是要准备一两吊铜钱施舍给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