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的日常(第8/10页)

优点④有助于提高新刊书店自身形象

在图书上盖上自家书店的印章,当然也就意味着要负起相应的责任,并注意顾客眼中的自身形象。我相信,这必然会促进书店提高服务质量,同时也能起到宣传效果。Bookoff在这方面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以上说明了几个重要优点,但当然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下面,我想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可预见的问题①进度不同造成的混乱

书店章制度的实施必须全国同时进行,而且必须要义务化。制度实施如果不能统一,便谈不上任何好处。也许有客人讨厌把书弄脏,不愿意盖章,但决不能允许例外的发生。通过正规渠道买的书一律要盖章,这是这种方法必须坚持的底线。基于同样的理由,也不能允许有店家不愿意盖章。

可预见的问题②作者与设计师的反击

据说要加条形码时,主要反对意见来自设计师。如果盖书店章的话,也许也会出现反对的声音。但是,必须让大家了解到这是拯救整个图书产业的有效措施。

可预见的问题③书店的负担增加

恐怕这是最大的问题。大型书店的话,一天要卖好几千本书,而每一本都要盖章,肯定要费不少功夫。但我认为这并不会大幅增加人工成本。根据情况,改变为每本书包书皮的习惯就好了。与包书皮相比,盖章更加简单。

盖书店章这个方法,对防范犯罪是否具有划时代的效果?我认为这将会起到一定程度的作用,但并不是绝对的。小偷迟早会想出在偷来的书上盖加印章的对策,不过,伪造印章的犯罪性质远比偷窃要严重许多,而且现在也不像过去那么容易实行了。不正当退书也不可能完全杜绝,目前就有书店若无其事地拿来盖有漫画咖啡厅印章的书要求退货。但是,再怎么说,盖书店章的方法肯定能对这种行为产生一些遏制作用。

四月份,我有幸与书店人员交流,当场提出上述意见,对方首先指出的就是这样做成本会增加——但这主要是习惯问题。我曾在生产线上工作,负责加工只在流水线上停留数秒的零件,而追加作业内容是家常便饭,即使起初认为根本来不及,但是渐渐地也就习惯了。

当时,书店方面还有人提出能否使用条形码代替盖章。还有人说是不是可以在书中安装防盗产品。我的看法是“预防犯罪,高科技是大忌”。使用高科技产品是为了效率更高,但是,高科技也会被更高效地破坏掉。防范犯罪,“低科技”是最佳手段。在每本书上老老实实地盖上印章,罪犯是无法有效去除的。

尽管是出于防范犯罪的观点才想出书店章的办法,但我认为上述的优点④也不可无视。一旦盖书店章成为常规,这也有可能成为读者的一项新乐趣。比如,在店名外加入日期,这样读者就可以记录购买时间了。这样的书在Bookoff上架又会怎样呢?拿起书的人,大概会在头脑中想象书本的前任主人吧。书从一人手中转移到另一人之手,在这个过程中能多留下一点儿记录总是好的。

以上是本人一些拙见,无论是从防范犯罪的观点,还是为了今后的出版界和书店的发展,希望有关人士能够对书店章办法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这是一场快乐的游戏。谢谢大家!(《ALL读物》 二〇〇六年三月号)

我从小就喜欢模仿,尤其是看到有趣的事物时,总会想自己是否也能办到。大概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我受到《铁人28号》和《铁臂阿童木》的影响,开始画漫画。画画虽然有趣,但我不擅长在对话框里写字。

小学五年级时,我受表哥影响,开始弹吉他,也尝试了作词作曲。但是,后来再听,发现每首歌都“剽窃了”现成曲目,让自己很失望。

初中时代,我迷上了插画,尤其喜欢描画女性形象。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时,如果题目都不会做,我就干脆放弃,直接在试卷背面画画打发时间。有一次被老师看到了,还夸奖我说:“画得不错嘛。”我曾认真考虑过要不要当一名插画画家,还为此去找美术老师商量。上高中之后我才开始读小说。此前我最怕和文字沾边的东西,语文成绩也惨不忍睹。两个姐姐都爱读书,但我却一点儿都不喜欢阅读。

所以,当时我为什么想去看《阿基米德借刀杀人》,至今仍是个谜。但是,那的确是一次幸福的邂逅。从这本书开始,我接连读了很多本推理小说,尤其是松本清张的作品,我几乎读遍了。

喜欢模仿的我终于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我能不能写出推理小说来呢?

从高一那年冬天开始,历时半年,我完成了一部约三百页稿纸的小说。不可思议的是,记忆中,我还不怎么觉得辛苦。学校的社团活动(当时我参加的是田径部)结束后,我就回家一字一句地写,好像不知不觉就写完了。当时的感想是,只要有心,自己也能写小说。

不过,我并没有当作家的想法,反而对拍电影更感兴趣。和朋友拍的傻瓜片子在学校文化节上放映,这让我欣喜不已。当时,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备受瞩目,整个电影界涌现出一批年轻导演。

进入大学,我也没有放弃从事电影工作的梦想。虽然读的是电子工程专业,与电影毫无关系,但是我还是读了一些书,为将来当编剧打基础。

但最后我选择进入制造行业,当了一名工程师。在世人看来,这是一条稳定顺利的职业之路,没有任何人会反对。事先说明,这并不是妥协。我从小喜欢摆弄机械,成为工程师也是一直以来的一个梦想。

就职后的头一两年,我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当然,身为工程师,我还远未成熟,急切盼望能早日成为独当一面的骨干。然而,这样的日子一天天过去,我的脑海中却萌生了一个挥之不去的疑问。

这里真是我的理想之地吗?

的确,成为工程师是我的梦想。但如果这样下去,我从童年时代开始的无数次“模仿”又算什么?我真的不再试着去挑战其中一项,就此终老一生吗?我不会后悔吗?

我一再告诉自己,我是为了逃避不大适应的公司生活才会产生这种念头的。但是,“如果我去追求其他梦想,又会怎样”的想法日日在我心中徘徊。

二十四岁那年的秋天,我终于做出一个决定。我面前摆着一本小说杂志。《小说现代》的这一期登载有江户川乱步奖的评选结果,得奖的是冈嶋二人两位的小说《宝马血痕》和中津文彦先生的《黄金流沙》。其实新科获奖者是谁我完全没放在心上,我想知道的是报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