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曼陀罗(第7/11页)
我的文章,是希望集许多响雷,成为一默。
也成为,响雷之前,那光明如丝、崩天裂云的一闪。
有时候,我说的是雷声闪电未来之前,乌云四合的人间。
那是为了,唯有在深沉的黝暗中,我们才能真正热切期待破云的阳光。

何况恶人
连善人都可以往生净土,何况恶人?
日本净土真宗的祖师亲鸾上人有一册《叹异钞》传世,他有一段话令我非常非常感动,就是“连善人都可以往生净土,何况恶人?”
他说:“具足无量虚妄和烦恼的我们凡夫,除了念佛以外没有任何修行法能借以脱离此迷妄的人世,由于深切的悲悯此众生的苦难相,阿弥陀佛所发起的大悲誓愿的真意,就是为了使在这苦海中沉沦的这些恶人能够成佛,所以能自觉而归信弥陀本愿他力的恶人,正是合乎往生净土的正因(恶人正机),所以说连善人都能往生,那恶人当然就更不用说了。”
“持着自己的思虑分别来谈论善恶二者,说善是往生的助力,恶是往生的障碍,把它区分成二者的看法,这是不信弥陀誓愿,而以自己的想法、做法,当做求往生之业而致力勤修。”
“在弥陀的本愿里,是没有善恶、净秽的差别,一律都能平等的获得救度。”
“当我们发现到己身的恶业,而益发的想到仰仗能救度像我们这样的恶人之阿弥陀佛本愿力的话,在自然的道理下,那柔和忍辱的心也将自然涌现出来吧!”
“我不知善恶二者是什么,对如来本意里指的‘善’能彻底了解的话,那么才可说知道什么是‘善’,再说如来所指的‘恶’能够彻底了解的话,那么才可说知道什么是‘恶’,具足烦恼业障的我辈凡夫,在这火宅无常的世界里,一切事物都是虚假不实,如嬉戏一般,没有一样是真实的,唯有念佛才是真实的。”
亲鸾的这个观念,事实上是来自善导大师所说的:“要深信自身现在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唯有我们有了超越的观点,知道善恶流转的过去,正是生死迁流的原因,知道佛菩萨并不会因恶业的过去而舍离我们,我们才能真实体贴阿弥陀佛悲愿的本怀。
在纯粹的佛力里、在弥陀的怀抱中、在不可思议的悲愿庇护之下,我们是多么幸福,能在这一世遇到阿弥陀佛!“自觉”指的不一定是自我证觉,若能深切体验佛菩萨的悲愿而信靠,是最伟大的自觉。
“连善人都可以往生净土,何况恶人?”
这句话思之再三,令人泪下,阿弥陀佛!
谁是你的后人
在解脱者的眼中,自他一体,自觉就是觉他,哪里有什么前人后学、主人奴婢呢?这无非都是自心的妄念吧!
天皇道悟禅师去参访石头希迁禅师。
天皇:“离却定慧,以何法示人?”
(如果超脱了定慧,请问用什么开示别人?)
石头:“我这里无奴婢,离个什么?”
(我这里本来就没有奴婢,谈什么超脱?)
天皇:“如何明得?”
(这句话如何叫人理解?)
石头:“汝还撮得空吗?”
(你知道空吗?)
天皇:“惩么即不从今日去也!”
(我得到空不是从今天开始的!)
石头:“未审汝早晚从那边来!”
(不料你还是在那边的人!)
天皇:“道悟不是那边人!”
(我不是那边的人!)
石头:“我早知汝来处!”
(我早就知道你的来处了!)
天皇:“师何以赃诬于人?”
(师父没有证据,怎么可以诬赖我呢?)
石头:“汝身见在!”
(你的身体就是证据。)
天皇:“虽如是,毕竟如何示于后人?”
(虽然如此,但毕竟我们拿什么去教导后人?)
石头:“汝道阿谁是后人!”
(你说说,谁是你的后人!)
天皇道悟就在满头大汗中顿悟了。
我第一次读到这个公案也是满头大汗,这实在是学佛学禅的人最常犯的毛病。我们自己不能超脱,还天天想着怎么样去教导后人、去开示后人、去度化后人!
“谁是你的后人!”石头大师的这一句话有如天边轰然的一棒响雷,乌云密布中撕开天幕的闪电一样。
在解脱者的眼中,自他一体,自觉就是觉他,哪里有什么前人后学、主人奴婢呢?这无非都是自心的妄念吧!
从无始劫看来,我们流转不断的前世正是我们的“前人”,如果我们不找到解脱之道,继续在生死波涛中浮沉,我们就将是自己的“后人”,——我们的身体就是证据,谁是我们的后人呢?——
在这段公案里,我们还可以看到禅师如何以严峻的手段教化弟子,读到“我早知汝来处”让我们知道,禅师所说的“印可”乃不是虚幻的名目,这应该也是作为一位禅师(能看出弟子的来处)最根本的资格了。
由于知悉弟子的来处,那么一切逼人的手段都不是可怕的,而是充满了无限的期许与慈悲。

人间游行
我们也是天天在人间游行,可是我们做了什么?又想选择了什么呢?
读(阿含经》,最常从眼前跃起的是四个字:“人间游行”。
佛陀成道以后,在人间各处游化,有时也到天上去说法,在《杂阿含经》最后一部分,都是佛陀为鬼神说法的记载,很有意思的是,佛对“天子”说法总是住在舍卫国的瘆树给孤独园,天子们则都是在半夜来请佛陀开示。而在佛为夜叉鬼、针毛鬼、鬼子母等百千诸鬼说法时,都是佛陀在“人间游行”,晚间接受鬼的供养,住在鬼所变化的居处。
经典一开始的时候,都是: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某国人间游行……”
我很喜欢经典这样的开头,光是“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人间游行”这几个字就够令人沉思了。
《增一阿含经》的“听法品”里,曾记载佛陀到忉利天宫为母亲摩耶夫人说法。
帝释问佛:“为用天食?为用人食?”
佛言:“用人间食。所以然者,我身生于人间,长于人间,于人间得佛。”
于是,佛在天上就吃人间的食物(在天人想来,是十分粗糙的东西),共吃了三个月,娑婆世界的众生很想念佛,优填王首先用栴檀木刻佛像,波斯匿王首先用黄金塑佛像,传说这是佛教有佛相的开始。
经上还有一位佛的弟子,死后升天,怀念佛陀,以神通力变化到佛面前,可是他身体却站不起来,他细致的身体如酥油一般软瘫在地上,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佛陀教他身体变粗糙一点,才能在人间站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