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曼陀罗(第9/11页)

我常常想,这个世界的人,钱越多越是赚个不停,人越老越是忙个不停,我真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有时间来善用所赚的钱,是不是肯停下来想想老的意义。

停下脚步,让扰动的池水得以清净吧!

抬头看看,让树上的真金显现面目吧!

人间英雄

英雄,是永恒的诗歌。英雄,是浓云中的闪电人,是危崖间的走索者。

英国作家卡莱尔在(英雄与英雄崇拜)一书里,这样界定人间的英雄:

大勇无畏,勇中有温柔之情的人。

独具慧眼,达于永恒深处的人。

以生命火,来照亮真实之光的人。

甘于沉默,不爱自我炫耀的人。

情智交融,有似云雀般欢愉的人。

自我节制,因节制而高雅的人。

喜爱无限,公然向死亡挑战的人。

天真自然,明亮一如赤子的人。

生而忠诚,因忠诚而伟大的人。

洞察明锐,以直觉便能看见神圣的人。

……

这些话,使我们知道英雄何以为英雄,而这些特质,都是大乘菩萨的特质,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说吧:菩萨,正是最伟大的人间英雄!菩萨行,正是最高远的英雄行径!

菩萨与一般有间英雄最大的不同是,菩萨从不以为自己是英雄,而是随顺在众生之中,与众生同样的仰望。此外,菩萨不求世间的名利与权位、菩萨不被时空所拘限。

菩萨有无边的胸怀,但不认为自己的胸怀够广大。

菩萨有无尽的慈悲,但不以为自己的慈悲够深切。

菩萨有无量的智慧,但不以为自己的智慧够宏伟。

菩萨有无限的柔软,但不以为自己的温柔够细腻。

菩萨是人间英雄,这一点是可以确定的,但菩萨之所以为菩萨,是在他的无求、无私、无怨、无悔、无往、无着。

英雄的成功,是时代与环境改革的标帜,是在无数凡夫的枯骨上站立的。

菩萨的成功,是使凡夫都成为菩萨,使最苦难之地,犹有最高洁的心灵,使最烦恼浊恶之地,也变成最清净殊胜的国土。

英雄,是历史的旗帜。

英雄,是永恒的诗歌。

英雄,是浓云中的闪电人,是危崖间的走索者。

菩萨,是温暖柔和的日月,是架在危崖间让人走过的桥。

英雄的歌谣总是写在书册,以美人的幽魂镶边,用醇酒的熏陶作注。菩萨的诗章则是流在空中,用智慧的馨香做油,以慈悲的清净为火。不断的燃烧,却不留形骸,成为永恒的蓝天的一部分。

精进料理

一个人能以素食维生是分内应为,因为人不应该为了满足一己的口腹之欲,用动物的生命作牺牲。

在日本,把素食者称为“精进者”,素食则叫做“精进料理”,这是最近我到日本旅行才知道的,我很喜欢“精进料理”的名词,它使素食不再是静态的,而成为一种行动,或者一种实践,我觉得这个名词是宜于沉思的。

由于素食的关系,使我感觉到旅行的时候常常带来不便,若到西方国家,往往只有以面包和生菜沙拉果腹。但这种不便也不只发生在旅行,就是在国内赴朋友的饭局也常觉得惭愧,因为满桌的珍肴都无以下箸,还要叫主人特别准备一碗清淡的素面,这样,主人常觉得招待不周,而我则为带给人麻烦,心中不安。

在城市里还好,因为城里到处都有素食餐馆,饭局又多在餐厅进行,即使在荤菜馆子里,请厨子做两样素菜也不困难。一旦到了乡下,招待总在家里,主人既无法宰鸡烹鱼,又没有做素食的习惯,常弄得备菜的主妇手忙脚乱。

其实,素食者是很随缘随意的,青菜豆腐、酱菜花生就感到与山珍海味无异,只是使主人觉得招待不好,我的心中总是过意不去。

近来住在乡下,又逢年关,来请吃尾牙的乡人很多,我很喜欢那种热闹的场面,常一再的嘱咐只要一盘素菜、一碗白饭就是最好的招待,或者只要一盘素炒米粉就够丰盛了。却由于乡人盛情,常为我一个人做了五六道素菜,这就使我心怀愧疚,一来我自己吃不了那么多,二来从没做过素食的主妇一定费了不少心血,三来我何德何能接受如此的盛情呢?

所以,我常想到,中式的素食还可以有更大的改进,使其更方便、合乎营养、不致浪费。像在日本的传统式餐馆,不论城乡,菜单里都会有“精进料理”一栏,最常见的是一碗面,其次是“定食”。定食以划格的餐盘盛装,内有白饭一碗,味噌汤一碗,小菜三四样,既简单又清爽,日本食物分量不多,总可以吃得干净,也不至于撑饱,真是最好的素食形式。

因为到处都有“精进料理”,使我在日本旅行感到并无不便,偶尔到没有素食的馆子,只要在白纸上写“精进料理”四字,也都能很快的送来一份定食。可见日本人虽爱吃海味,素食还是很普遍而有传统的,他们对素食也十分敬重。

“精进料理”这四个字,使我们吃素食时可以感受到素食的意义。因为“精进”乃是菩萨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中很重要的一环,使我觉得连吃饭时都能常怀感恩与精进。

我也喜欢香港人把素食称为“上素”,例如“麻油上素”、“罗汉上素”、“豆腐上素”等等,在广式茶楼里,虽然大部分是大鱼大肉,但通常有一味“罗汉上素捞面”或“汤面炒面”,还有一味是“芥蓝上素”,对素食者而言,如此简单的食物,滋味确在满桌荤腥之上,所以堪称为“上素”。

素食当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一个人能以素食维生是分内应为,因为人不应该为了满足一己的口腹之欲,用动物的生命作牺牲,可是若由于素食带来不便,甚至招来别人的物议,那就让我常怀惭愧心了。

我想起六祖慧能在二十三岁时就顿悟了,可是他在近四十岁才出来弘法,其中有十七年的时间他住在人群里,甚至有许多年隐居在猎人队里吃肉边菜,却没有人发现他是禅宗祖师、法门龙象,这种情怀真是伟大无比。可见重要的还不在于吃精进料理,而在于,不管吃什么料理,内心都一样的明澈与精进。

在台湾,不只是荤菜常一盘盘倒掉,即使偶尔吃素食宴席,也总是分量太多,糟蹋了食物,像日式的“精进料理”或港式的“上素”都是值得提倡的。虽说名相并不重要,但我多么希望,在“精进”及“上素”中,我们能体会到素食更深刻的意义!

宿命之情

人被小利蒙蔽时,哪里会想到会毁掉一生的基业呢?人在仇恨之中,哪里能看到别人情义的珍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