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求学之路(第15/16页)

美食之旅结束了,但是德国的美食又何止是这些,虽然与中国美食的博大精深相比起来,德国的美食略逊一筹,但在此介绍的也只是沧海一粟,如果想全部吃齐,就应该亲自来德国了。三毛也算是个美食家呢,而且是很能做饭的美食家,随便数一下她做过的菜:粉丝煮鸡汤、肉合子饼、饭卷、嫩笋片炒冬菇……每一样感觉都是如此的秀色可餐,想必对于德国美食,三毛曾经应该也很是希翼的,只可惜,伊人已去,大地一片白茫茫。

生活造就人——德国人的性格

“服从、责任感、朴素的生活方式,这一切保证了德国人能迅速的发展工业……”

——艾米尔·路德维希《德国人》

德国有句谚语——准时就是帝王的礼貌,历史上德国很早就有这个传统了。古代日尔曼民族就用这样的传统来教育自己的下一代。在德国,“遵守时间”已经被视为是教养程度的体现,并且也被德国人自豪地称其为德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德国人的准时可以说是世界闻名的。德国人不管做什么都能体现出“守时”这一性格特点。如果遇到稍微正式些的活动,德国人必先会做出周详的计划,如果要请人做客的话,一般都会在一两个星期之前就向客人发出邀请。如果是正式活动的话,邀请中还会附有一张回执,内容是告诉被邀请人,如果有事不能参加活动请在规定日期之前通知主人。在这种情况下,被邀请人如果不作任何回复,也是不礼貌的,所以去与不去都要回复主人。接受主人邀请之后如果中途有变不能赴约,也应该及早通知主人,以便主人另作安排。如果由于临时原因,迟到了十分钟以上的话,也应该提前打电话告知一声,因为在德国的私人宴请场合,等候迟到客人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十五分钟的。客人如果迟到了,一定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自己的歉意。因此,在德国赴约赴宴,一定要提早出门,以免遇到交通高峰期而迟到。只有提前到达约会的地点,才可以保证准时。这样做当然不是什么坏习惯,但差不多就行,不用太提前。对于邀请,被邀人无疑是要严格遵守约定时间的,否则,如果屋子里的主人正在做一些不想让你看见的事情,岂不使别人和自己都难堪?如果提前到达,建议在外边等一下或者在附近散散步什么的,等到了约定的时间再去按门铃也不迟。

讲秩序也许是德国人的最大特色。凡是接触过德国人、或是去过德国观光访问的人对此都会有比较深刻的印象。在德国,大到建筑物、空地,小到家庭主妇外出购物都会被事先安排得井井有条,很有秩序。就拿德国严格的交通法规来说,德国道路上各种各样的路标清晰醒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就算是一个外国人,只要能认识各种交通标志牌,不用问路,甚至不用张口说一句德语,即可游遍德国的各个城市。德国的公共交通也是以守时而著称的,因为公共汽车公司有自己的运行时刻表,而公交车必须按点行驶,所以居民们只需要在家查准时刻表,然后按时到站上车,不需要提前到站候车。不光是飞机,就连德国火车也以安全和正点闻名世界,德国人非常注重纪律和规则,无论干什么都会十分认真。而凡是有明文规定的,德国人也都会自觉遵守;凡是有明确禁止的,德国人也绝对不会去碰它。有些人认为,在许多情况下,德国人缺乏灵活性,近乎呆板,有时甚至有点儿不通人情。但是细细想来,没有纪律,何来秩序?没有规矩,何有认真?

德国人做起事情来是非常严谨认真,一板一眼的。比如德国人做饭时会一边看着菜谱,一边做饭,一会儿又用秤称一下原料,一会儿又是用量杯倒水,一会儿又用温度计看看温度,与其说是做饭,倒不如说是在做化学实验。在工业革命时期,德国人的这种性格更加明显了。无论是在交通部门还是生产部门,严谨、守时都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德国人办事极其认真仔细,而且责任心也极强,对工作不会有一点儿的敷衍态度,因为德国人都清楚,一旦出现了什么马虎失职,那就只有另谋高就了。德国还有句俗话“公务是公务,烧酒归烧酒”,对于德国人来说,就算是私下烟酒不分的朋友,办起公事来却依然要公私分明,绝不讲一点儿私情。所以德国人工作起来是一丝不苟、不徇私情的,就像一部机器,严格而冷峻,工作效率极高。

穿戴整齐可以说是德国人在穿着上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德国人是非常讲究整洁的,在工作时非要穿上干净整齐的工作服,下班之后,也是非要穿戴得整整齐齐才能上街。如果是被邀请去做客,穿戴则更加要讲究些;如果是去戏院看戏,尤其是看歌剧,女士们一定要穿长裙,男士们一定要穿礼服,如果不穿礼服,至少也要穿深色的外套。至于上层社会或者是社交界的正式宴会等活动,在着装上更有一套讲究的规定。在德国的大城市里,妇女们参加婚礼、宴会、葬礼、舞会时都要戴手套,参加正式的午餐或招待会时一定要戴帽子,在晚宴上要穿晚礼服,而且不论是服装、鞋帽,还是手套、手包都要求在样式和颜色上相互搭配。虽然这些有关服饰的礼节很多,而且复杂,但人们并不觉得它繁琐,相反倒还非常愿意按着规范要求去做,因为人们认为这是教养高低与好坏的表现。德国人不仅注意保持自己所生活的小环境的整齐和清洁,而且也十分重视大环境的整齐和清洁。在德国,无论是街道、公园,还是影剧院或者其它的公共场合,到处都被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下班回到家里,虽然可以穿得随便些,但是只要有客人来访或着外出活动,就一定会穿戴整齐。

勤奋能干是德国人的一大性格特征,将德国的上班一族比喻为“公蜂”也是不为过的。敬业精神、狂热的干劲,刻苦耐劳的品行,这些性格特点无不在德国人的身上体现,但有些时候你又会发现,他们做工似乎“慢慢吞吞”的,与想象中的那种争时间、抢速度的现代化象征特点大相径庭,这让人们不由地怀疑所谓“高效率的德意志人”之说。比如在大学里修缮房子,那脚手架都支起几个月了,也不见卸下来,其实所谓的修缮也就是给墙壁涂漆;医院里要更换一段路边的栏杆,每天叮叮当当的,不紧不慢,竟然捣鼓了将近半年。不过竣工以后观看了一下工程的成色和质量,不得不叹服其质量之优。原来,德国人是不急功近利的,精益求精和一板一眼是他们普遍遵循的一个信条,与中国的“慢工出细活”有异曲同工之妙。办一样事这么费劲,乍一看是有些“浪费”或“没必要”,但那也只是表面现象,却也保证了工作的质量,可谓一劳永逸,虽慢犹快,真真高效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