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多讲的半句话(第2/2页)
“他早走了,急着到工厂去了。”
“急着到工厂?”李老板放下电话,有点纳闷。中午吃饭的时候,跑去工厂干嘛?难道最近这批货出了问题?立刻从电脑撒上看库存,可不是吗?前天就该进来的货,为什么今天还没到?
李老板把脚放到桌子上,一边竖起耳朵听陈老板近来没有,一边推敲这件事,突然飞快地把脚放下来,讲电话拨给工厂。
接电话的是康厂长。
“康厂长!老陈走了吗?”
“走了二十多分钟了。”
“事情解决了吗?”
康厂长好像一怔,隔了两秒才答:“解…解决啦。”
“喂!老康!”李老板把声音沉下来,“我可不跟你开玩笑,有毛病的东西,我一定退件。”
“能改啦!能改啦!我们正在想办法改。”
“该?怎么改?”
“外壳拆下来,把多的一分磨掉,再装回去。”康厂长的声音居然有点发抖,“您放心啦!一定看不出来。”
“看不出来?我今天下午就过去看。”李老板吼了回去。
才挂电话,就见陈老板笑嘻嘻地走进来,还一边拿手帕擦手,敢情刚上完洗手间。
“对不起!对不起!”陈老板一边挥手,一面不断摇头,“无巧不巧,临时来了个美国客户,把时间耽误了,今天罚我请客。”
***
陈老板也真够意思,本来说到旁边随便吃点,现在特别由他请,到泰国鱼翅餐厅。
先上排翅,再上鲍鱼,接着“咖喱瑶柱”和“翠玉丝瓜”,新鲜水果之后,还有高级甜品。
“害你破费了,真不好意思。”李老板一边品尝燕窝雪蛤,一边笑着对陈老板说,“不过你也真该补补,你最近太忙了。”
“是啊!是啊!”陈老板直点头,“忙死了!”
“那多一分的问题解决了吗?”
“什么多一分?”陈老板的汤匙叮的一声撞到碗边。
“哎呀!”李老板伸手过去,拍拍陈老板,“咱们是老朋友了,对不对?我今天找你,原来打算再跟你多订一批货。可是,可是做生意讲诚信。你老兄就算知道我没时间亲自验收,也不能把出了毛病的东西,浑水摸鱼往我这儿塞啊。”
陈老板的脸一下子白了,又红了。
李老板摊摊手:“你把多出的那分磨掉,装回去怎么说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对不对?”
“是的!是的”
“这么办吧!这批货我先去检验,看老朋友的面,如果还过得去,我照七折收。”李老板又拍拍陈老板的手,“至于下面那笔大订单,就等这批货处理完再谈吧!”
***
〖想一想〗
请问,陈老板会不会让步,乖乖打个七折。
那批出问题的货,只要磨一磨,装回去,不“非常小心地对比”,谁也看不出来。李老板要不是听说,绝不可能发现。
陈老板为什么会甘愿照七折卖呢?他很可能赔钱哪!
因为正如李老板所说--
做生意,讲诚信。出了问题,就是出了问题,不能浑水摸鱼、混过关。
更有一个原因--生意不是一天的,今天这件事搞砸,以后的大订单可能全砸了。
原来不会出问题的事,怎么会落得这个下场?陈老板该怪谁?
怪康厂长做错了东西,又被李老板套出了实情?
还是只怪某人多说了半句话:“他早走了,急着赶去工厂去了。”
老板不在办公室,你有必要跟外人说他到哪里去了吗?
问题是,这社会上有多少人,就不懂得少说这么“半句话”。
只要说“对不起!他现在不在位子上”的情况,有必要讲“对不起!他去上厕所了”吗?
只要说“对不起,他二十分钟就会回来”的情况,有必要讲“对不起!他去银行结汇”吗?
***
要知道,人是非常敏感的。他能抓住每个蛛丝马迹,分析、对比,然后猜测、查证。而许多事情被“搞砸”,或被拆穿,都因为旁人一句“无心之言”--
爸爸的朋友打电话找爸爸,小孩说:“爸爸刚出门,去银行存钱。”
偏偏那朋友是要找爸爸借钱。
“对不起,我最近也很紧。”爸爸这样回那朋友,对方冷冷撂过来一句:“你不是才去银行存钱吗?”
***
公司的客户打电话找老板。秘书说:“老板出去打球了。”
接着那客户用大哥大找到老板,老板推说:“对不起,我最阵子都忙。”
那人便冷笑一声说:“是啊!正忙着打球吧!”
***
我有个朋友,找与他往来的下游厂商,对方公司的人说:“他不在,去号子了。”
我这朋友居然不愿意跟那人增加生意往来的额度,理由是--
他上班去炒股票,一定炒不少,哪一天倒了,一定跳票。
***
有个商场上的朋友,只因为听到承包工厂业务员去向他收款时的一句话--“最近公司多添了三部机器,偏偏景气又不好,所以以前不接的生意,现在也得接了。”
这朋友跟着打电话给那工厂的业务经理说:“听说你最近给新客户的价钱都降了,为什么不主动通知我,你是欺侮老客户吗?请你重新估价。”
那公司的业务经理被抓住小辫子,搞不清楚是哪家走漏的消息,又得罪不起大主顾,只好重新估价,居然一下子降了一成。
***
让我们回头看看这些故事。
请问,那许多公司的人,能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吗?
也让我们检讨一下,是不是我们常有个毛病,就是在回答“我不在”或“他不在”的时候,多加一句“到哪里去了”?
岂知仅仅这么一句多说的话,就造成了变天。
***
在一个治安败坏的社会,每个小朋友都应该学会说“爸爸妈妈现在不方便接听,请您留下电话”,而不是毫不隐瞒地说“爸爸出去打球,妈妈出去买菜”。
在这个手机普遍的时代,每个主管都应该知道除非必要,只消说“我出去,下午四点回来,有急事call我”。而不必说“我先去某处吃饭,再去某处拜访客户”。
在这个商场如战场的时代,每个人在学说话之前,先要学会“哪些秘密不能说”、“哪些事情不能问”、“哪些价钱不能讲”、“哪些电话不能给”、“哪些行踪不能透漏”。
记住:
你要是不说话,别人不会当你是哑巴。
你要是多说话,别人一定知道你是个好骗的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