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启示录的慰藉 孤独的红色元帅和三天就被遗忘的革命(第7/11页)
……在戈尔巴乔夫以前,人民只能看到列宁墓观礼台上的国家领导人,看到的只是貂皮帽子和石头一样刻板的面孔。有政治笑话说:“为什么市面上不见貂皮帽子?因为官员的繁殖速度超过了貂鼠。”(笑)其实什么地方的政治笑话都没有克里姆林宫里面的多。政治笑话,就是反苏笑话……(停顿)改革……我记不太清了,好像第一次是在国外从外国记者那儿听到这个词的。以前我们最常说的是“加快速度”和“列宁道路”。国外则开始刮起戈尔巴乔夫旋风,整个世界都患上“戈尔比热病”,国外把我国发生的所有事情、所有变化都叫作“改革”。戈尔巴乔夫的车队从大街上经过,数千人夹道观看,有人哭有人笑。我记得那一切……人民曾经热爱过我们党!克格勃恐惧消失了,主要是宣布结束疯狂的核竞赛……全世界都为此感激我们。几十年来人们害怕核战争,就连孩子也是。人们已经习惯于从战壕里通过瞄准镜互相看对方……(停顿)欧洲国家的人们开始学习俄语……餐馆里开始卖俄罗斯菜肴,红菜汤、饺子……(停顿)我在美国和加拿大工作了十年,在戈尔巴乔夫时代回国……看见很多人——诚实热情的人们,希望全身心参与到改革中去。我上次看见人们这样兴奋,还是加加林飞上太空那个时候……有很多与戈尔巴乔夫志同道合的人,但是在官员当中最少,在苏共中央和各州党委中都很少。他有个外号叫“度假区书记”,因为他是从斯塔夫罗波尔州调到莫斯科的,斯塔夫罗波尔是以前历届总书记和政治局委员都喜欢去度假的地方。他还因为推行禁酒运动而被称为“矿泉水总书记”“果汁之子”。有人在搜集戈尔巴乔夫的黑材料:他到伦敦访问,不去拜谒马克思墓……这可不寻常!他访问加拿大回来,见谁都夸加拿大好,这也好那也好……而我们呢,大家都明白我们的情况。有人不支持他:“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一百年后我们也将是那样的。”“哈,你过于乐观了。”顺便说一句,他刺激了所有人……(停顿)我在一个“民主派”媒体上读到了这样的称呼:战争的一代……就是说我们这些人,抓住权力不放。战争胜利了,重建国家,我们就应该离开,因为除了军事标准,我们没有其他的生活观念。因此我们是如此落后于世界……(恶狠狠地)“芝加哥男孩”[13]……“粉红裤子”[14]……伟大国家又在何处?如果是打仗,我们就会胜利。如果打仗的话……(久久沉默)
但越往后戈尔巴乔夫就越像个传教士,而不像总书记了,成了电视明星。大家很快听厌了他讲道:“回归列宁”啦,“跃入发达的社会主义”啦……问题是,那当时我们建设的是什么?“不够发达的社会主义”吗?我们有的是什么?……(停顿)我记得,在国外我们看到过另一个戈尔巴乔夫,与我们在国内认识的戈尔巴乔夫判若两人。他在国外感到自由,能自在地开玩笑,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在国内,他是迂回而隐晦的,看上去似乎软弱,语言空泛。但他并不软弱,也不是懦夫。那都不是真的。其实他是一个冷静而世故的政治家。为什么有两个戈尔巴乔夫?因为如果他在国内也像在域外那样坦诚,他可能随时会被“老人帮”抓起来吃掉。还有一个原因,我是这样想的,他或许早已不再是共产党,已经不相信共产主义……不论是秘密的还是下意识的,他都成了社会民主党人。虽然没有张扬,但所有人都知道他在莫斯科大学读书时,是和“布拉格之春”的捷克领导人杜布切克及其战友姆雷纳什在一起的,他们成了朋友。姆雷纳什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时他们在大学党委的闭门会议中听了赫鲁晓夫的二十大报告,受到强烈震撼,通宵漫游莫斯科。次日早上,他们在列宁山,就如同当年赫尔岑和奥加辽夫一样,发誓毕生与斯大林主义斗争。(停顿)整个改革,就是从那儿来的,来自于赫鲁晓夫的“解冻”……
我们已经说到这个话题……从斯大林到勃列日涅夫,国家领导人都是打过仗的,经历过恐怖时代。他们的心理是在暴力条件中形成的,他们经历了长期不断的恐惧。他们不能忘记1941年,苏联军队可耻地退却到莫斯科。他们记得那时是如何用言辞鼓动士兵上战场:夺取武器去战斗。那时候不计算人头,只计算子弹头。很正常……从逻辑上说,保存这种记忆的人们都相信,为了战胜敌人就必须制造出坦克和飞机,多多益善。所以世界上积累了这么多的军力,以至于苏联和美国可以互相毁灭对方一千次。但是武器还要继续抓紧。新一代人就是这时登台的……戈尔巴乔夫的整个团队在战争时期都还是儿童……他们的意识中只有欢乐世界的印象……骑着白骏马检阅胜利日游行的朱可夫……已经是另一代人,另一个世界了。第一代人不相信西方,视西方为敌人;第二代人要过西方人一样的生活。当然,“老人党”们很害怕戈尔巴乔夫,害怕他关于“建立无核世界”的谈话——害怕他告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恐怖平衡”学说。戈尔巴乔夫说的是“核战之中不可能有赢家”,意思是我们应该减少国防工业和裁军,让第一流的军工厂改去制作生产钢锅和榨汁机……这样怎么行?军方将领们与政治领导层、与总书记进入了战争状态。将军们不能够原谅总书记失去了东欧板块,不能原谅我们从欧洲撤出,特别是东德。就连科尔总理也对戈尔巴乔夫的慷慨感到惊讶,他们提出给予我们大笔金钱,协助我们从欧洲撤军,但是戈尔巴乔夫拒绝了。这种天真令科尔惊讶。这是俄罗斯式的憨厚。戈尔巴乔夫是那么希望西方人喜欢他……为了法国嬉皮士穿印有他照片的T恤……却平庸而可耻地放弃国家利益。军队撤回到森林中,撤回到俄罗斯原野上。军官和士兵住在帐篷和地下掩体里。改革……如同一场战争,但这并不像是复兴国家……
在苏美裁军谈判中,美国人总是得到他们正好想要的。阿赫罗梅耶夫在《元帅和外交官的眼睛》一书中描述了“奥卡”导弹(西方称为CC-23)的谈判过程。这种新导弹除了苏联谁都没有,美方的目标是销毁它。但它并不在苏美谈判条件中:建议销毁的只是1000至5500公里中程导弹,最少也是500到1000公里射程。“奥卡”的作战半径是400公里。苏联总参谋部对美国建议说:那么,我们可以表达一下诚意,我们可以不从500公里射程起,而是从400公里射程起,禁止400到1000公里范围的导弹,这样美国人就不得不牺牲自己的现代化导弹,射程在450至470公里的“兰斯-2”。漫长的幕后斗争……可是戈尔巴乔夫却背着军方,自己做出了销毁“奥卡”的决定。正如当时阿赫罗梅耶夫所说的那段名言:“不如我们干脆在中立国瑞典申请政治庇护,别回国了?”他不能参与瓦解自己贡献了一生的事业……(停顿)世界成了单极,强权现在属于美国。我们变得软弱,立刻被推向边缘。我们变成了三流国家,成了失败者。我们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却输掉了第三次世界大战……(停顿)所以阿赫罗梅耶夫元帅……他不能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