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乾坤法象(第13/13页)

黄海博道:“如此也好,如果事败,得罪傅拉塔的也只是你我二人,与曹寅兄无关。”又问道:“曹兄,此事极是凶险,你当真要鼎力协助吗?”

曹湛正色道:“黄兄当日曾因我被邵拾遗捉去,施以酷刑。而后又有票号老马持剑威胁一事,也是因我而起。我目下所做之事,亦要担待极大干系,黄兄本可置身事外,可你却没有丝毫退缩,足见已将我的事当作了你的事。你的事,当然也是我曹湛的事,切莫再说见外之话。”又道:“况且郑奇泰所言为真的话,傅拉塔为私利谋害了在任巡抚,这种人,怎能让他继续坐在两江总督的位子上?”

二人商议一番,决定先去江宁织造署调阅江东门通船记录。刚出大门,便见曹寅心腹仆人黑子匆匆赶来。

黑子招手叫道:“原来曹总管在黄公子这里,小人到处找你。”

曹湛迎上前去,问道:“可是织造大人找我有事?”

黑子点了点头,告道:“有人被射死在江宁织造署大门前。小人见过那人,当日西园宴会,他是邵员外父子的随从之一。”

曹湛与黄海博相视一眼,失声道:“死者该不会是……”

黑子道:“他叫高戈,是邵府管家高敏的侄子。”

————————————————————

[1] 傅处士即傅山。

[2] 古时自黄昏至拂晓一夜之间,有甲、乙、丙、丁、戊五个关键时间点,谓之“五更”,又称五鼓、五夜。一更(19:12左右)关鼓闭城门,二更(21:36左右)上床睡觉,三更(00:00)半夜换日期,四更(02:24)睡得最沉,五更(04:48)天光开城门(俗称一更人、二更锣、三更鬼、四更贼、五更鸡)。关于“南京不打五更”之说,据陈乃勋《新京备乘》载:“明初富民沈万三家有古盆,贮以金宝,取之无尽藏,相传为聚宝盆。后因南门城垣倾圮,屡修不举,太祖借此盆为城脚以镇之。始日五更即还,故一名聚宝门。而俗遂传有南京不打五更之说,官厅照壁后有砖塔,上覆以小亭,相传为瘗聚宝盆处。”又据明人周晖在《金陵琐事》称:“聚宝(门)头层城圈左边有一瓦塔,俗传太祖埋沈万三聚宝盆,因造瓦塔以镇之。”大概经过是,明太祖朱元璋为了修好聚宝门,借富豪沈万三之聚宝盆镇门,约定五更的时候归还。城门修好后,为了永远不归还聚宝盆,朱元璋下令南京城中不得打五更,违者杀头。从此,南京就再也没有打过五更。但也有一种说法是,五更只有四个时段,民间习惯在首位及三个节点用鼓打更报时,五更是末位,本来就是不打更的。

[3] 康熙皇帝命织造监管税关为历史真事,有明确历史记载的有:江宁织造监管龙江关、苏州织造监管浒墅关、杭州织造监管北新关等。税关经手银两数目动辄数万、数十万两,数目不小。后来康熙几下江南,曹寅为迎驾造成了巨额的亏空。康熙干脆任命曹寅兼任两淮巡盐御史,命其兼管盐政。两淮指的是淮南、淮北,两淮盐运使司在扬州。两淮盐运使负责向两淮盐商征收盐税,掌握着江南盐业命脉,是当时天下最肥的差事。但由于曹寅开销实在太大,仅康熙南下接驾一项,便花钱如流水(具体描述可参见曹雪芹名著《红楼梦》),掌管盐政也无法弥补。此亏空后成为曹氏衰败的根源。事实上,曹寅所挪用的公款,都是花在了康熙皇帝身上或是皇帝交代的“正事”上,曹寅本人并未贪污一分一毫。康熙对此心知肚明,因而不论朝中官员如何弹劾曹寅亏欠公款(如康熙四十八年,两江总督噶礼参奏曹寅和李煦亏欠两淮盐课银三百万两),也要全力庇护。曹寅死后,康熙为保全曹氏,特命曹寅之子曹颙继任江宁织造。两年后曹颙病故,康熙又亲自做主,将曹寅的四侄曹頫过继过来,接任江宁织造的职务。到雍正皇帝即位,形势为之一变。曹氏素来亲近八阿哥,而今四阿哥得势,自然会被列入清算之列。于是,在大肆清查亏空钱粮官员的背景下,曹頫(曹寅嗣子)因经济亏空、转移财产等罪革职抄家,曹氏家族迅速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