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美人歌歇(第16/16页)

[7] 顾炎武、傅山开创山西票号为历史真事。据史籍记载:“(顾炎武、傅山)两先生密计经营票号,操纵金融,以图举大事,唯忌招祸败事,故其法只凭口授而不传一字。”又:“相传明季李自成掳巨资,败走山西。及死,山西人得其资以设票号。其号中规则极严,为顾炎武所订,遵行不疲,遂称雄于商界二百余年。”足见顾炎武亲自制定了山西票号的组织规则、经营模式,后人遵循下来,山西票号亦得以辉煌数百年。

[8] 顾炎武四十五岁上只身离家,遍游大河南北长城内外,直至去世,整整二十五年再未回过家乡昆山,甚至妻子逝去,也只是遥寄《悼亡》诗五首。其中一首云:“贞姑马鬣在江村,送汝黄泉六岁孙。地下相逢告父老,遗民犹有一人存。”沉郁苍凉,蕴含着感人的悲壮。又,顾炎武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在山西曲沃辞世,享年七十岁,一生没有子女。但据《清史稿》记载,顾炎武在游历中,每到一处,都要以化名另置妻室,居住一段时间后又孤身离去,因而普遍认为顾氏有后人在世。

[9] 明朝灭亡后,清军大举南下,顾炎武生母何氏被清兵砍去右臂,嗣母王氏(顾炎武小时被过继给叔伯家)因家乡被清军占领,绝食十五天而死。临终时的遗训是:“无为异国臣子,无负世世国恩。”自此顾炎武背负着国恨家仇,为反清复明大业而积极奔走,始终未敢忘却复国之念。到晚年时,顾炎武作为学者的名声越来越大,清廷多次下诏征召,顾炎武一概拒绝,甚至多次以自杀来表明决心。康熙十九年(1680年),顾炎武特地撰写了一副春联:“六十年前二圣升遐之岁;三千里外孤忠未死之人。”表明自己故国情怀至死不变。然而不久之后,顾炎武知道来日无多,心境变得平和,在给外甥徐元文的信中,竟夸赞了康熙治下的盛世景象:“国维人表,视崇祯之代十不得其二三。”又指出自己四处查考亲睹的种种强弱凌夷之苦,像这些“一方之隐忧,而庙堂之上或未之深悉”,因此禁不住“贡此狂言,请赋祈招之诗,以代衰秋之祝”。普遍认为,这位曾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时代最强音的鸿儒,最终因胸怀苍生而超越了明遗民群体的复杂与狭隘。又,顾炎武曾从大明亡天下的惨痛现实出发,指出亡国与亡天下的不同:“有亡国,有亡天下者。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进而又提出:“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认为明朝亡于李自成,易性改号,是亡国,只关乎肉食者的利益;而满清入主,剃头改制,率兽食人,是亡天下,即使卑贱的匹夫也要奋起反抗。后梁启超将这番超越时代的言论总结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