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塔克特的亚瑟·戈登·皮姆的叙述(第30/43页)

1822年,英国皇家海军的詹姆斯·维德尔船长带着两条很小的船只航行到了比先前任何人都更南的地方,而且也没有遇上特别的困难。他说,尽管在驶达72度之前,船只经常被冰块包围,可到了72度的地方却什么冰块都没有了,等到了南纬74度15分,也没有任何冰原,只看见三座冰岛。不过有意思的是,尽管他们在这里看见了数量巨大的鸟类和其他通常表明附近有陆地的迹象,尽管从桅顶向南观察,在设得兰以南发现了尚未知名的海岸线,维德尔还是认为在南极地区不可能存在陆地。

1823年1月11日,美国瓦斯普号纵帆船船长本杰明·莫雷尔从凯尔盖朗岛出发,目标是尽可能深入南极地区。2月1日,他到达南纬64度53分东经118度27分。下面一段摘自他当天的航海日志。“风很快就变成了11节微风,我们抓住机会向西驶去,认为过了南纬64度,越往南遇上的冰块就越少,于是我们将船稍稍偏向南方,直到穿越了南极区,到达东经69度15分。这一海区内没有冰原,也没见几座冰岛。”

我在3月14日的日志里还读到这样一段话。“洋面上完全看不到冰原,只有十来座冰岛。同时,气温和水温至少比南纬60度和62度处高13度(温和得多)。现在我们在南纬70度14分,空气温度是47度,水温44度。在这样的情形下,我发现方位角偏差为东向14度27分,……我从不同的经线上数次进入南极圈,每一次都发现,越过南纬65度越远,空气和水的温度就越温和,磁偏角也相应减少。而在此纬度以北,即南纬60度到65度之间,我们经常遇上无数体积巨大的冰岛,其中有些的周长达一两英里,露出水面的部分有500多英尺高。”

由于燃油和淡水即将用完,又缺乏合适的仪器,再加上时节已晚,尽管此时前方的海域一片空阔,莫雷尔船长仍被迫回航,不再向西进发。他表达了这样的想法:要不是出于上述考虑,他不说可以直接挺进到南极,至少也能到达南纬85度的地方。我如此详细地把他的想法告诉读者,是希望各位能意识到,我随后的经历在多大程度能证实这些想法。

1831年,伦敦捕鲸船主恩德比兄弟雇下的布里斯科船长驾驶“活跃号”双桅帆船向南海进发,同行的还有快艇“图拉号”。2月28日,到达南纬66度30分东经47度31分时,他远远看见了陆地,并且“清楚地看见雪原上显露出黑色的山峰,山系呈东南偏东走向。”在随后的那个月里,他一直在该海区附近游弋,但因天气恶劣,船始终在离海岸十里格处,无法再接近了。他觉得在这样的季节里已不可能继续探索,便向北返航至范迪蒙岛过冬。

1832年初,他再度向南进发,2月4日那天到达东南方向南纬67度15分西经69度29分,并很快发现,那是他早先看见的那片陆地东端附近的一个岛屿。当月21日,他成功地在那片陆地上登陆,以威廉四世的名义宣布占领,并以王后的名字为其取名为阿德莱德岛。伦敦的皇家地理学会得知了这些情况,便做出了这样的结论:“东经47度30分到西经69度29分之间有一片连绵不断的陆地。”对这样的结论,雷诺兹先生评论道,“我们并不认同这一结论的正确性,布里斯科的发现也并没有为此提供任何依据。维德尔顺着一条经线向南航行到了南乔治亚岛、南桑德韦奇群岛、南奥克尼群岛及南设得兰群岛以东海面,也就是在这一海域内。”我本人的经历则更直接地证明,地理学会的结论是错误的。

上面所述是对南海高纬度海域进行探索的主要活动,现在可以看出,在简·盖依号航行之前,南极圈海域尚有差不多三百经度的地方还没有人穿越过。当然,我们面前还有着广阔的海域等着去探索,我就是怀着这种强烈的兴趣,倾听着盖依船长谈论他要大胆向南航行的决心。

第十七章

我们放弃了寻找格拉斯所说的那几座岛的企图,一连四天都向南航行,没有遭遇任何浮冰。26日中午,我们到达南纬63度23分西经41度25分。在这里,我们看见了几座很大的冰岛和一片漂浮的冰原,不过它们分布的范围并不广。风主要从东南方或东北方吹来,不过相当柔和。西风很少见,但一刮就会带来一场雨飑。每天或多或少都要下雪。27日的温度计上显示华氏35度。

1828年1月1日。我们发现自己完全被浮冰包围,看来前景不容乐观。整个上午西北风一直很猛烈,大风卷起大块浮冰猛烈地撞击着船舵和船尾,令我们担心会出现糟糕的后果。黄昏时分,狂风还在怒吼,幸好前方有一大块冰原破裂,我们便拉起满帆闯过较小的浮冰,驶进一片开阔水域。接近那片水域时,我们开始收帆,完全摆脱冰区后便用收起了背风面的前桅横帆迎风停住船。

1月2日。天气不错。中午时测得方位南纬69度10分、西经42度20分,我们已经越过了南极圈。尽管身后到处是大块浮冰,但朝南方望去却没看见多少冰块。这一天,我们用一个容积二十加仑的铁桶和一根长度为二百英寻的绳子做成一个探测装置,测出海流向北,流速约为每小时四分之一英里。此时气温为华氏33度左右。我们发现此处的地平经磁偏角为东14度28分。

1月5日。一直向南行驶,一路未遇大的障碍。但上午时分,在南纬73度15分西经42度10分处,我们又被一片巨大的坚冰挡住了去路。但我们看到南方海面非常开阔,并坚信最终能到达那片海域,便沿着浮冰的边缘向东行驶,最后发现了一条约一英里宽的通道。日落时分,我们终于穿过那条弯曲的通道驶出浮冰。这时,只见海面浮满了岛状冰山,但没有冰原,我们继续向前航行。虽然降雪频频,偶尔还有猛烈的冰雹,但气温似乎并没有降低。那天还有大群的信天翁从东南方向西北方飞过帆船上空。

1月7日。海面依然开阔,向南的航道通行无阻。我们朝西边望去,看到了几座大得让人惊讶的冰山。下午,我们从一座冰山附近驶过,发现冰山顶端至少高出水面四百英寻,底边周长约四分之三里格,几股涓涓细流从山腰的裂缝往下流淌。随后的两天里,我们一直都能看见那座冰山,不过后来起了雾,便再也看不见了。

1月10日。一大早我们就不幸失去了一名水手。他是在纽约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叫彼得·弗雷登贝格,是船上最出色的水手之一。他在向船头走去时不小心一滑,结果跌进两块浮冰之间,再也没能冒出水面。这天中午我们到达南纬78度30分西经40度15分。此刻天寒水冷,我们不断遇上从北方和东方袭来的冰雹。朝东望去有几座更大的冰山,东方的整个地平线似乎都被重叠高耸的大浮冰堵住了。傍晚时分,一些浮木从船边漂过,还有大量海鸟从头顶飞过,其中有大海燕、海燕和信天翁,还有一种羽毛蓝莹莹的大海鸟。这里测得的地平经磁偏角比我们越过南极圈时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