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无欲则刚(第7/11页)
张望归夫妇因是沙州人氏,两人没有按宋律分开关押,而是囚禁在一处小牢房里。也没有吃太多苦,不像别的杀人重犯那样背负着十斤重的束颈盘枷,只手足上了镣铐。
夫妇二人本依偎着坐在墙角,见到包拯、张建侯进来,便一起站了起来。那牢房极小,四人面对面站立,便再无回身余地。
张望归道:“包公子,想不到还能在这里见到你。”包拯道:“事情紧急,我就直说了,建侯新打造了一对软剑,他手上的是金风,另一柄玉露送给了一位朋友。但眼下这位朋友失了踪,他的玉露剑断成了两截,昨夜被人刻意丢在了宋城县署门口。”
裴青羽道:“包公子是什么意思?是觉得这件事跟我夫妇二人有关么?”包拯道:“不,跟尊夫妇没有关系。但那两截残剑上伤痕累累,断处则是齐整如切,如果我猜得不错,一定是为青冥剑所断。”
张建侯惊讶之极,“啊”了一声,张口欲问,又随即用手捂住嘴巴。他事先得包拯嘱咐,到狱中后不能轻易开口说话,只好强行忍住。
张望归与妻子对视一眼,道:“青羽、青冥虽是利器,但也只是称雄于软剑之中。中原有许多硬质宝剑,如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巨阙、太阿等。包公子仅从断口齐整便判断是青冥剑所为,实在是有些武断了。”
包拯道:“那么为何有人刻意要将两截断剑留在官衙门口呢?青羽娘子,你还不愿意说实话么?娘子想救青冥剑的主人,不惜自承杀人罪名。青冥剑的主人也一样想救娘子,所以杀了或是擒了我的朋友,然后将他的兵器抛在官衙门口,好让官府起疑,认为杀全大道的另有其人。”
张建侯惊道:“啊,许先生死了?姑父,你怎么不早……”被包拯瞪了一眼,这才闭了口。
裴青羽道:“包公子,我不想浪费你的时间,我可以明明白白地告诉你,我绝对不会告诉你你想知道的事。”
包拯道:“娘子愿意为他人牺牲自己,我很是佩服。可而今事态变得复杂,对方也想营救娘子,甚至不惜牺牲无辜的人,娘子难道也任凭这一切发生么?”裴青羽道:“恕我夫妇实难如包公子所愿。包公子,你来回奔走,劳心费力,不为私利,我夫妇二人极是敬佩。我也要告诉你,我一力庇护凶手,不是因为他是我什么人,而是为了整个沙州。公子这就请回吧,不必再来了。”
包拯却仿佛醍醐灌顶一般,蓦然醒悟了过来,道:“你们……你们跟党项人达成了协议!”
他得到提示,瞬间想通了一切究竟——沙州的大敌就是西夏,张望归夫妇来中原寻找《张公兵书》就是为了抵御西夏将来可能的入侵。既然裴青羽称她承认罪名是为了沙州,那么一定是与西夏有了协议了。如此可以推算出,杀死全大道的就是党项人,也就是一直住在望月楼的黄河那伙子人,他们中的一个人身怀青冥剑,跟裴青羽关系非同一般。张望归夫妇当晚虽然去过全大道家,却并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也不知道是谁杀了他,直到从包拯口中得知他死于软剑后,裴青羽立即猜到是那个跟她关系亲密的人所为。她即刻出去寻到那个人,确认无疑后,便提出愿意自己承担杀人罪名,但条件是西夏此后不能进犯沙州。既然她肯牺牲自己的性命,那么那个人身份非同小可,一定有能力承诺协议。对沙州而言,一个协议远远比一本《张公兵书》更有价值,能够不战而息人之兵。
那么,那个人是不是就是那富贵公子黄河?还是黄河的侍从杨守素?如果是黄河,他既是首领,有能力承诺不再进犯沙州,又跟裴青羽有亲密关系,张望归夫妇又何须万里迢迢来寻兵书?倒是那杨守素名字听起来像是汉人,有名门子弟风范,很可能跟裴青羽是亲眷。
包拯失声说了那句话,张望归夫妇震撼得难以形容。张望归道:“包公子,这件事……”却被裴青羽及时打断了话头,道:“无论包公子再说什么,我夫妇二人都不会再吐露一个字。”
包拯道:“是杨守素,对不对?他就是青冥剑的主人。”
裴青羽全身一震,但也不再多看包拯一眼,只扯着丈夫重新坐回墙角。
事情果真如包拯猜测的那样——裴青羽是故灵州知州裴济之女,与党项人杨守素是同母异父的姊弟。当年灵州被党项首领李继迁率众攻陷,裴济死难,其妾温喜带着女儿裴青羽藏在百姓家中,躲过一劫。裴青羽时年十六岁,她恨大宋懦弱无能,不但不及时发兵援救,反而承认了党项对灵州的统治,让她父亲之死变得毫无意义,也不肯跟随母亲温喜逃回大宋投奔裴氏族人,只独自留在灵州,立志为父报仇。没想到没等她动手,李继迁便在征战中中箭身亡。而温喜则早在逃回大宋的半途被党项人捕获,押回灵州后赏赐给汉人大臣杨襄为奴。可叹的是,温喜不但做了杨襄的侍妾,还为他生下一子,取名杨守素。裴青羽无意中发现母亲以身侍奉仇人后,悲愤交加,既在灵州无处容身,又不愿意回去大宋,遂辗转来到了沙州,嫁给了沙州大族张氏之子张望归。然而西夏日益势大,又有狼子野心,张望归夫妇为了保全沙州,遂来中原寻找兵书。他二人本是秘密行事,对西夏派了奸细潜伏在南京一事一无所知,直到当日在性善寺撞见黄河,才恍然明白了过来。然而黄河当场威胁道:“张望归,你我井水不犯河水。你敢坏我的大事,我回去西夏就立即发兵灭了你们沙州。”张望归夫妇遂对西夏人的作为不闻不问,只继续寻找兵书。全大道一案后,裴青羽猜到是黄河和杨守素杀人灭口,遂赶去找到黄河,表示愿以自己承认罪名的代价来换取沙州平安。而黄河因为兵书一事尚无着落,担心官府全力追查全大道一案而坏了己方大事,也表示同意。至于包拯从蛛丝马迹中发现了疑点、又从裴青羽的只言片语中领悟到真相,那就是大大出人意料之事了。
出来大狱,张建侯十分沮丧,道:“就算知道了真凶,也没有任何证据。许先生多半已经遭了那伙人的毒手,唉,全怪我,非要打造什么软剑。”包拯道:“这事跟你无关。我们得赶紧设法找到黄河那伙人。”
张建侯道:“对对,如果许先生还没死,还有救回他的希望。”又问道:“姑父觉得许先生活着的希望还有多大?”包拯本想宽慰内侄,可还是不愿意说谎话,道:“几乎没有。”
差役还想要带张建侯回去大堂,一名书吏奔过来道:“马龙图和石学士联名为张公子作保,提刑官准他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