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安息日前夕(第9/10页)
“我知道了。”费玛说着又披上了外套。他觉得充满他心脏的并不是悲哀或是痛苦,而是肾上腺素在冲动,镇定的、实用的能量在冲动,这让他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甜蜜的感觉。
“他现在在哪儿?”
“还在家里。在扶手椅上。警察来过了。转移他遗体的工作是有些耽搁了——不过现在没关系了。住在楼下的妇女是个医生,她两三分钟就赶到了现场,她经过检查发现,一切都结束了。很明显,她也是他的一个密友。茨维、特迪和舒拉这会儿应该在那儿等着你呢。尼娜这会儿在办公室,等安排就绪、所有的手续都办妥之后就会回来的。”
“好的。”费玛说,“谢谢你。我们上那儿去吧。”
顿了一会儿,他又说道:
“你怎么样,尤里?才下飞机?你刚刚放下行李就来这儿找我了?”
“我们就是不知道你上哪儿去了。”
费玛说:
“我至少应当给你冲杯咖啡的。”
尤里说:
“得了吧。你就将注意力集中一会儿,仔细想想你有没有什么必要的东西得带上吧。”
“没有。”费玛当即用军人般的嗓音坚定地但没有个性地回答道,“没时间可以浪费了。我们走吧。我们在路上谈好了。”
【注释】
[1] 阿什肯纳齐,德系犹太人。源自希伯来语,原指莱茵河流域的犹太人,后包括德国、法国北部、北欧、波兰、立陶宛和俄国等地的犹太人。20世纪前广泛使用意第绪语。在以色列,与塞法尔迪各设一名大拉比,地位平等。
[2] “我的孩子”原文为德语。
[3] 住棚节,又称“结庐节”或“收藏节”,同逾越节和收获节并称犹太民族和犹太教的三大节日,每年自犹太教历提市黎月(公历九、十月间)十五日开始,庆祝七天或九天。犹太教以此纪念以色列人出埃及进入迦南前的帐篷生涯。节日期间,除病弱者外,犹太人都住进临时用树枝搭起的棚中,棚内可以装饰鲜花和水果,献上很多祭品,以感谢上帝赏赐一年谷物丰收之恩。
[4] 巴勒,这里指以色列著名希伯来小说家阿格农(1888——1970)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逝去的岁月》(1945)中一条假想的疯狗,它在耶路撒冷街道上四处狂奔,让全城的市民都惊恐不已。
[5] 即马什哈德,伊朗东北部城市。
[6] 见《旧约·出埃及记》二十章八节、三十一章十四节。
[7] 出自《阿米达祷词》(犹太教祈祷文,指早、午、晚三次礼拜所用祈祷文的主要部分)。
[8] 舒拉米特·阿洛尼(1929——),以色列女政治家,曾创建一个以维护人权为主要目的的左翼政党梅雷茨,在数届政府中担任过内阁阁员。
[9] 这里暗指“立即实现和平”运动。该运动为1977年11月埃及总统萨达特访问以色列之后以色列和平主义者为推动以色列政府同阿拉伯国家和平共处所成立的一个非政党性质的和平主义组织,自1978年3月以来一直积极组织、开展和平运动。
[10] 《旧约·出埃及记》二十一章二十四节上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
[11] 即尤里·马尔米连,一个深受喜爱的以色列足球运动员,曾离开自己一直效力的球队,加盟原球队的敌手球队,所以他原来球队的球迷将他视为叛徒。
[12] 摩西·达扬(1915——1981),以色列将军和国务活动家。
[13] A.D.戈登(1856——1922),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中哈鲁茨运动的创始人、哈鲁茨运动思想家和精神领袖。1909年激励其他拓荒者建立第一个以色列基布兹。其思想深受托尔斯泰的影响,把托尔斯泰回归自然的主张付诸实施,认为体力劳动乃心理和灵修生活所必需,可以打破知识与经验之间的隔阂,认为人参与劳动(例如耕作)可以消除人脱离自然、脱离宇宙的现象。
[14] 即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1883——1973),前苏联元帅。
[15] 这段文字出自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群魔》第三部第七章。这里采用的是南江的译文,见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1月版《群魔》第八百四十八页。
[16] 《猎鹿人》,一部以越南战争为背景的美国电影,获1978年奥斯卡奖。
[17] 出自《塔木德》中的“论犹太教公会”。
[18] 《塔木德》中共列戒律六百十三条,其中训戒二百四十八条,禁戒三百六十五条。
[19] 《旧约·申命记》三十章十九节上说:我今日呼天唤地向你作见证;我将生死祸福陈明在你面前,所以你要拣选生命,使你和你的后裔都得存活。
[20] 《旧约·创世记》一章二十八节上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
[21] 出自《密西拿》十七《箴言》三。
[22] 沃利尼亚,乌克兰西北部一地区。
[23] 赎罪日,犹太教重大节日。节期在犹太教历提市黎月初十(公历九、十月间),是一年中最庄重的斋戒日,称“安息日中的安息日”。为求上帝赦罪施恩而设,人们在这一天应停止一切工作和娱乐,禁止饮食男女之事,全天祈祷和默念。该日前夜,要在会堂集体祈祷,反复吟诵古代祷词“一切誓约,祈求废除”,请求上帝免除一年中未践的誓约。在此之前则有连续十天的苦行忏悔。
[24] 《光辉之书》,又译《佐哈尔》或《光辉》,犹太教喀巴拉派主要典籍,主要用阿拉米语写成,成书于13世纪后半叶,大部分章节出自13世纪西班牙著名神秘主义者摩西·德莱昂之手,少数章节为后人所加。书的内容主要是对《托拉》、《雅歌》、《路得记》和《耶利米哀歌》加以诠释。
[25] 太巴列,巴勒斯坦犹太教四大圣城之一,位于加利利海西岸,现为以色列国内游客最多的城市。太巴列和塞费德均为历史上许多著名犹太学者的安息之地。
[26] 《托拉》雄狮和智慧之鹰,指杰出的犹太学者。
[27] 普尔,一种赌博方法,把赌注押在足球等比赛的结果上,输赢按比例分摊。
[28] 雅弗是挪亚三个儿子当中的一个(另两个是闪和含),可参见《旧约·创世记》五、六、十、三十二章。在犹太传说中,雅弗是欧洲国家的先祖,所以,“雅弗的令人大开眼界的佳丽”即指西方文化中所有美好的东西。
[29] 弗朗索瓦·莫里亚克(1885——1970),法国小说家、诗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爱的荒漠》、《蝮蛇结》、《黛累丝》等,获1952年诺贝尔文学奖。
[30] 安德烈·莫洛亚(1885——1967),法国作家,尤以《雪莱传》、《拜伦传》、《雨果传》、《追忆普鲁斯特》、《乔治桑传》、《巴尔扎克传》等传记著作闻名。这里提及的小说《一个没有爱的女人》也是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