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在这里,叙述的线索中断了(第19/26页)
“从舞会来,对吗?”
“对,从舞会……”
尼古拉·阿波罗诺维奇被弄得措手不及,不过这又有什么:参加舞会并不等于犯罪。
“我就知道……”
“原来是这样?您怎么会知道?”
“您的外套下面露着,怎么说好呢,喏——多米诺的一角。”
“哦,是的,多米诺……”
“昨天它也露着……”
“就是说,怎么昨天?”
“在冬宫运河边……”
“先生,您记错了……”
“啊,得了吧,您就是穿多米诺式斗篷的人。”
“穿什么的人?”
“对——就是那个……”
“我不明白您的意思,再说贸贸然跟一个对您来说陌生的人攀谈至少是件怪事……”
“完全不是陌生人,您是尼古拉·阿波罗诺维奇·阿勃列乌霍夫,而且您还是——报纸上说的那个穿红色的多米诺式斗篷的人……”
尼古拉·阿波罗诺维奇的脸色变得比麻布还要苍白:
“您听着,”他向美滋滋的先生伸过一只手,“您听着……”
但是,先生没有就此罢手:
“我还认得您爸爸阿波罗·阿波罗诺维奇,我有幸刚刚和他谈过话。”
“哦,请相信我,”尼古拉·阿波罗诺维奇感到不安起来,“那全是些卑鄙下流的传闻……”
先生解手完了,慢慢从栅栏边走出来,系好大衣扣子,随便地把自己的一只手往口袋里一伸,并有所暗示地使了个眼色:
“您上哪儿?”
“去瓦西列夫斯基岛。”尼古拉·阿波罗诺维奇随口说道。
“我也去瓦西列夫斯基岛,瞧——我们是同路人。”
“就是说,我得去——滨河街……”
……
“看样子,您不知道自己该上哪儿,”令人讨厌的先生冷冷一笑,“根据这种情况——我们上餐馆。”
一条又一条偏僻的小胡同;一条条偏僻的小胡同通向马路。马路上跑过黑黝黝不安静的影子模样的通常的居民。
同路人
阿波罗·阿波罗诺维奇·阿勃列乌霍夫穿着灰大衣,戴着黑色的高筒大礼帽,一张脸庞像是蒙了一层薄薄的发绿的灰麂皮;他有点慌张地跑向开着的院门口,突然发觉已处身在潮气弥漫、又湿又滑的门廊上,便疾步走下院门口的台阶。
有谁叫了一声他的名字,听到这大声的叫唤,棕红的昏暗处露出一辆轿式马车的轮廓,慢慢驶进路灯的光圈下,突出着车上的纹章:一头伸出角去顶住骑士的独角兽。潮湿的雾霭中显露出了阿波罗·阿波罗诺维奇·阿勃列乌霍夫的埃及人的身形,他弯起一条腿,刚准备登上踏脚板,跳上马车并乘着马车往那潮湿中疾驰而去时,后边的大门敞开了。刚才把真实而令人痛心的实情当面告诉阿波罗·阿波罗诺维奇的那位讨厌的先生,出现在马路上,他往前低着脑袋,胆怯地朝左边走来。
这时,阿波罗·阿波罗诺维奇收回弯举着的腿,把手套举到高筒大礼帽的边沿上,对不知所措的马车夫干巴巴地命令道:回家去,不用马车了。然后阿波罗·阿波罗诺维奇做出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举动,他一生的历史中已经有十五年没有见过这举动了,阿波罗·阿波罗诺维奇自己也困惑地眨巴着眼睛,并把一只手放在胸口,好像是为了减轻气喘,同时跑步向那个悄悄在雾中溜走的先生追上去。请注意一个实质性的事实:有名望的男子汉的下肢极为细弱消瘦。诸位如果注意到这个实质性的事实,那就当然会明白,阿波罗·阿波罗诺维奇开始跑步去追赶时还挥舞着一只手,借以助力。
我提到不久前去世的官居一品的人的行为的这个珍贵特点,只为引起有关他未来传记资料的诸多搜集者们注意;不久前,报上好像已经刊载过他的传记。
看到了吧,是这样的。
阿波罗·阿波罗诺维奇·阿勃列乌霍夫做了两件违反自己刻板的生活准则的最不可思议的事:第一,不要马车效劳(考虑到他的空间病,这可以称是一次真正的功勋);第二,在最直接的而不是间接的意义上,漆黑的夜间他在空寂无人的马路上奔跑。而当阿波罗·阿波罗诺维奇·阿勃列乌霍夫的高筒大礼帽被风吹下,当他四肢落地趴在水洼子里找回高筒大礼帽时,他对着一个不知要跑到哪里去的背脊用颤抖的声音叫喊起来:
“嗯嗯……您等等!……”
但是,背脊没有理他(其实,那不是背脊——是在背脊上边的两只奔跑的耳朵)。
“您停下啊……巴维尔·巴甫洛维奇!……”
一闪一闪的背脊在那里停下来了,它扭过头来认出是参政员后,便跑过来(不是背脊跑过来,而是背脊的拥有者——满脸短胡子的先生)。满脸短胡子的先生发现参政员四肢落地趴在水洼子里,大为惊讶,动手把漂着的高筒大礼帽从水洼子里捞出来。
“最尊贵的阁下!……阿波罗·阿波罗诺维奇!您怎么会到这里来的?……好,您拿着(令人讨厌的先生说着,同时先把一顶很高的高筒大礼帽用自己肥大的袖子擦干净,再把它递给有名望的男子汉)。
“最尊贵的阁下,您的马车呢?……”
但阿波罗·阿波罗诺维奇把高筒大礼帽戴上,打断对方的话头。
“夜间的空气对我有好处……”
两个人朝一边走去。走的时候,先生竭力要和参政员保持一致的步调,这真是太难了(阿波罗·阿波罗诺维奇的脚步小得只有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阿波罗·阿波罗诺维奇向同路人抬起双眼,眨巴了一下眼睛后——怀着明显的仓皇失措的神情说:
“我……你——您知道吗……”阿波罗·阿波罗诺维奇这次又说错了人称。
“什么——啊?”先生随即警觉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