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65/65页)
[9] 西巴里斯人,意大利南部的一个古老民族,历史上以生活奢侈著称。
[10] Der Held一词在德语里既有主人公,又有英雄的意思;文中加了引号的英雄,意在讽刺情场上的争风吃醋。
[11] Persönlichkeit这个词在德语里通常有“富于个性的人”、“人物”、“大人物”、“名人”和“人格”、“个性”等多种意思。
[12] 十三世纪奥地利的英雄史诗,主人公即为文中提到的“那位修士”伊尔散。
[13] 布伦纳山口系阿尔卑斯山的重要隘口,位于意大利与奥地利之间的国境线上。
[14] 关于所谓“执政”的特殊含义,请参阅第六章《关于上帝之国和恶的解脱》。
[15] 这在数学上属于无法解决的问题。
[16] 萨马喜阿系古罗马时代维斯杜拉河与伏尔加河之间的广大地区,这里指的是俄国。
[17] 斯特拉迪瓦流斯(1644—1737),意大利著名小提琴制作家。
[18] 瓜内里是意大利著名的小提琴商店。
[19] 奥芬巴赫(1819—1880),法国歌剧作曲家。
[20] 鲁宾斯坦(1829—1894),俄国钢琴家、作曲家和指挥家。
[21] 出自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1858—1924)的《蝴蝶夫人》。
[22] 指十九世纪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威尔第(1813—1901)于1871年为庆祝苏伊士运河通航创作了气魄宏大的歌剧《阿依达》。
[23] 这支器乐曲为法国浪漫主义作曲家德彪西(1862—1918)的《牧神的午后》。
[24] 因为古希腊罗马神话里的农牧之神芳恩长着山羊腿。
[25] 摩尔风格即阿拉伯风格,指八至十五世纪曾经占领西班牙的阿拉伯人留下的建筑。
[26] 以上情节均出自法国现实主义作曲家比才(1838—1875)的著名歌剧《卡门》。
[27] 根据德国民间传说浮士德博士的故事写成的作品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歌德的不朽诗剧《浮士德》。法国作曲家古诺(1818—1893)则据此成功地创作出了一部享誉乐坛的同名歌剧。
[28] 指他同样是军人的表哥约阿希姆·齐姆逊。
[29] 舒伯特(1797—1828),德国早期浪漫主义作曲家,除了写交响曲,更有影响的是他创作的六百多首艺术歌曲。他的许多传世代表作家喻户晓,其中的《菩提树》则抒发了一个浪迹天涯者的怀乡之情。
[30] 艾莉是艾伦的昵称。
[31] 这几个德文字母刚好凑成霍尔格(Holger)这个姓。
[32] 以Di往下拼有可能是Dieb,即小偷,所以丁富博士感到担心。
[33] 意即诗人,德语应为Dichter。
[34] 相传长于占星术的古巴比伦人。
[35] 士兵瓦伦廷是诗剧和歌剧《浮士德》女主人公玛格莉特的兄长。在歌德的《浮士德》中,他得知妹妹与浮士德私通并怀了孕,迫于当时的道德风尚和习俗,不得不为维护妹妹和家庭的荣誉与浮士德决斗,结果被有魔鬼帮助的对手刺死。瓦伦廷的临别这个唱段,取自古诺的同名歌剧。
[36] 这时主人公想到的是他已故的表兄,“好样儿的士兵”约阿希姆·齐姆逊。
[37] 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前377),古希腊名医,西方近代医学的鼻祖。
[38] 米略克(1842—1899),奥地利作曲家。
[39] 亚利安即日耳曼。
[40] 希尔施的德文Hirsch有鹿的意思,沃尔夫的德文Wolf有狼的意思;这两个词在魏德曼嘴里一语双关,表示他怀疑这两个人“不纯”,有“问题”。
[41] 索嫩塞恩为典型的德国犹太人姓氏。
[42] 意即要对方接受决斗挑战。
[43] 《圣经·旧约》之《摩西五书》第一书即《创世纪》,内容为宣扬上帝创造世界万物之教义。
[44] 海克尔(1834—1919),德国杰出的自然科学家兼哲学家,唯物主义的进化论者。
[45] 德国民间视猪和乌鸦为带来吉祥的生物,口语里讲“有一头猪”意即有好运气。
[46] 正确的称呼应为珠穆朗玛峰,位于我国西藏境内,厄非尔士峰是西方对它的习惯叫法。《魔山》成书之时确实尚无人登上这世界第一高峰。
[47] “自由战争”指1813—1814年德国人为推翻拿破仑的统治而进行的战争。哲学家费希特(1762—1814)和不少著名的作家和诗人一样积极号召参战。“慷慨高歌”指诗人和艺术家为此而创作了许多爱国的诗歌和歌曲。
[48] 阿伦特(1769—1860),德国反拿破仑战争时期的著名爱国诗人。
[49] 格勒斯(1776—1848),德国学者和作家,四卷《基督教神秘主义》为其主要著作。
[50] 柯策布(1761—1819),曾经名噪一时的德国剧作家,曾任驻俄国大使。1819年遭“德意志大学生团”的成员桑特刺杀。该民族主义团体创立于“解放战争”后期即1815年,地点在马丁·路德曾经翻译《圣经》的瓦特堡,所以纳夫塔扯上了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
[51] 相传上帝创造世界就用了七天,一个礼拜也是七天,等等。
[52] 一打的一半是六,一年十二个月的一半也是六,等等。
[53] 布哈拉为乌兹别克城市,布哈拉人为中亚的一个民族。库尔德人也是一个中亚民族,现为伊朗、土耳其等国的少数民族。
[54]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太子弗朗茨·斐迪南在萨拉热窝遇刺身亡,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
[55] 这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著名的歌曲《菩提树》的歌词,在此出现表达了主人公深深的怀乡之情,以及即作者对于战争与死亡问题的思考。请参阅前面《乐声盈耳》一节的有关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