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爆炸(第10/20页)
史林悟到这个结论的分量,但并不完全信服。他不好意思反驳,沉默着。卓君慧看看他:“你不大信服这条潜规则,是不是?我们并不愿意隐瞒终极技术,不过很可惜,它还有一个……怎么说呢,相当怪异的、善恶难辨的特点,它使我刚才说的危险性大大增加了。”
“什么特点?”
“量子力学揭示,一个观察者会造成观察对象量子态的塌缩,也就是说,精神可以影响实在。这个观点有点神神鬼鬼的味道,爱因斯坦就坚决反对,但100多年的科学发展完全证实了它。而且,这种精神作用并不是永远局限在量子世界中——那样给人的感觉还安全些——通过某种技巧,精神作用甚至可以影响到宏观世界,比如著名的薛定谔猫佯谬。这些观点你当然了解的。”
“是的,我很了解,我一点都不怀疑。”
“问题是这种精神作用中的一个特例:当观察者的观察对象就是他本身时,这种‘自指’会产生一种自激反应。把它应用到终极技术上,会得出这样一个结果:如果一个人想引爆自身会特别容易,可以借助于装在上衣口袋中的某种器具去实现。而普通物质终极能量的释放要相对复杂一些。”她看着史林,说,“你当然能想象得到,这意味着什么。”
史林当然能想象得到,不由得打了一个寒战。这就意味着,一旦终极技术被散播到公众中去,那对恐怖分子太有利了。他们今后甚至不用腰缠炸药,只用在上衣口袋中装上某种小器具,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去他想去的地方,然后微笑着引爆自身。而且……这是怎样威力无比的人体炸弹啊。按质能公式,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具有大约5×1018焦耳能量,按每克TNT能量密度为5000焦耳算,即使考虑到损耗,也相当于亿吨级TNT了!而美国扔在广岛的原子弹才1.3万吨!一亿吨TNT的爆炸差不多能把半个以色列从地图上抹去了。如果更多的恐怖分子联手,甚至让日本列岛沉到海里也不是没有可能。
太可怕了,确实太可怕了。现在,史林完全理解了160小组对终极公式严格保密的苦心。卓君慧说:
“迄今为止,世界上只有七个人了解这件事。你是第八个。”
史林沉重地点头,他已经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他也会死死地守住这个秘密,不向任何人透露——甚至包括祖国的国家安全部。随后他想到,卓师母今天主动向他透露这些秘密,恐怕是有所考虑的,也许是受160小组的授意吧。这些秘密不会向一个“外人”轻易泄露,那么,160小组可能已经决定接纳自己。
对此史林没什么可犹豫的,虽然“脑中植入异物”难免引起一些恐惧的联想,有可能毁了他作为普通人的生活(也不一定,司马夫妇照旧生活得很好),但为了他从少年时代就深植心中的情结,为了满足自己的探索欲,他愿意作出这样的牺牲。
卓师母又要进去巡回检查了,史林帮她插好神经插头。等她沉入那个思维场后,史林一个人坐在旁边发呆。卓师母指出的终极武器的前景太可怕,与之相比,今天的核弹简直是儿童玩具了。因为人类所珍视、所保护、所信赖的一切——建筑、文物、书籍、野花、绿草、白云、空气、清水,甚至你的亲人、你自身,都会变成超级炸弹。也许一连串的终极爆炸能引起地球的爆炸,直径6000公里的物质球在一瞬间能被抹平,变成强光和高热,人类的挪亚方舟从此化为没有褶皱的空间,不留下任何痕迹——也有痕迹的,地球的爆炸肯定会毁了太阳系。
话又说回来,如果终极能量完全用于高尚的目的,那时人类文明的前景该是何等光明!这是最干净最高效的能源,它的使用不会在系统内引起熵增,人类社会不但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能源问题,连带着把最头疼的环境污染(本质是熵增)也解决了。
但谁能保证人类中没有一个恶人?没有一个谈笑间在学校教室里引爆自身的恐怖分子?一万年后也不敢保证。由于人性之恶,技术之“善”与“恶”交织在一起,永远分拆不开。于是,160小组的成员们只有眼睁睁地看着已经到手的伟大发现而不能用,甚至还要处心积虑地把它掩盖起来。
他沮丧地想,看来人之善恶比宇宙终极定律更为复杂难解。也许这就是160小组的下一个终极目标吧——致力于人类灵魂的净化。
他出神了很长时间,也许两三小时,甚至没有注意到卓师母已经从思维场退出了。她仍像上次退出后那样,不语不动,躺在手术椅上,望着天花板沉思。不知道她保持这个姿势已经多长时间了,史林能清楚地感受到她的忧郁。这种忧郁很深重,但究竟是为了什么?史林不敢问,也不敢打扰她,在她身后站了很久,才轻轻咳嗽一声。卓师母从忧思中醒过神来,说:
“该吃晚饭了,你替我把食物分给大家吧。”
6个人的“智力攻坚”进行了整整两天。这两天中,卓师母曾四次进入思维场,那里一切正常,后来她就不再进去了。但她也不大和史林交谈,一直沉思着,眉间锁着愁云。晚上她和史林都没去睡觉,只倚在椅子上断断续续眯了几次。那6个人则显然没有片刻休息,一直处于极为亢奋的搏杀状态中。第二天晚上7点,卓师母最后一次“进入”,半小时后返回,对史林简短地说:
“快要结束了,他们已经太疲累。这次不大顺利,看来仍然得不出结论。”
史林试探地问:“他们在思考什么问题?既然终极公式已经得出来了。”
“终极公式可不代表终极问题。现在他们的进攻目标,其实是探究爱因斯坦曾说过的一句话:我真正感兴趣的是,上帝能否用别的方法来建造世界。换言之,如果我们这个宇宙灭亡后还会有‘下一个’宇宙,或者在我们这个宇宙‘之外’还有另外的宇宙——只是象征性的说法,实际上宇宙灭亡后连时间和空间都不存在——我们的公式在那儿是否还管用?”
她微笑道:“你一直强调对真理的验证,但这个问题能否验证,还真的很难说。因为,对它的研究很难跳出纯粹的逻辑推理。要知道,依靠160小组的超级智力,提出几种能够自洽的假说并不难,难的是设计出验证办法。”她补充道,“而且必须要在‘这个宇宙’之内对‘宇宙之外’的事情作出验证。这个问题甚至比破解终极公式更难一些。他们正在做的就是这件事。”
“你说他们这次的进攻没有成功?”
“嗯。”
史林笑了:“这对我其实是个好事,总不能把鞑子杀完了,得给我留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