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爆炸(第9/20页)

卓师母平静地、甚至有点漫不经心地说:“宇宙公式已经破解了,去年就成功了。”史林瞪大眼睛,震骇地望着师母,“非常简约非常优美的公式。你如果看到它,一定会喊道:噢,它原来是这样,它本来就应该是这样!”她看看史林,“不过,在你正式加入之前,很抱歉我不能透露详情。它对160小组之外是严格保密的,极严格的保密。”

这个消息太惊人了,史林难以相信。当然,卓师母是不会骗他的。他想不通的是,既然已经取得这样惊人的成功,搁在他身上,睡梦中都会笑醒的,卓师母今天的忧思又因何而来?小组又为什么不公布?沉思很久,他委婉地说:

“我上次对司马老师说过,宇宙学研究的最大难点是对于它的验证。这个终极公式一定难以验证吧。不过我认为,再难也必须通过某种验证,超越于逻辑思维之上的验证。”

卓师母轻松地说:“谁说难以验证?恰恰相反,非常容易,已经验证过了。”

“真——的?”

“当然。你想,在没有确凿的验证之前,160小组会贸然喝庆功酒吗?”她说,“虽然我不能向你披露这个公式,但讲讲对它的验证倒不妨的。这会儿没事,我大略讲讲吧。”

史林已经急不可耐了,忘记了吃饭:“请讲吧,师母,快讲吧。”

卓师母对他的猴急笑了:“别急,你边吃边听。这要先说说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不少教科书上说,质能公式的发现打开了利用核能的大门,其实这纯属误解,是一个沿袭已久的误解。”

史林接过话头:“对,你说得很对。质能公式是从分析物体的运动推导出来的,只涉及物体的质量(动量),完全不涉及核能或放射性。核能其实和化学能一样,都是某种特定物质的特定性质,只有少量元素才能通过分裂或聚变释放能量,大部分物质都不行。比如铁原子就是最稳定的,可以说它是宇宙核熔炉进行到最终结果时的废料,它的原子核内就绝对没有能量可以释放。总归一句话:具有能释放的核能,并不是物质的普适性质。但根据质能公式,任何物质,包括铁、岩石、水、惰性气体,甚至我们的肉体,都应该具有极大的能量。”他又补充一句,“核能在释放时确实伴随着质能转换(铀裂变时大约有百分之一的质量湮灭),但那只能看做质能公式的一个特例,不能代表公式本身。其实,所有化学反应中同样有质量的损失,只是为数极微。”

“对,是这样的。质能公式只是指出质量与能量的等效性,但并不涉及‘如何释放能量’。那么你是否知道,有哪种办法可以释放普通物质中所内蕴的、符合质能公式的能量?可以称它为物质的终极能量。”她补充道,“正反物质的湮灭不算,因为咱们的宇宙中并没有反物质,要想取得反物质首先要耗费更多的能量。”

史林好笑地摇摇头:“哪有这种方法啊,没有,绝对没有,连最基本的技术设想也没有。如果有了它,世界早变样啦。噢,对了,我想起来了,某个理论物理学家倒是提出过一个设想:假设地球旁边有一个黑洞,我们把重物投进黑洞,使用某种机械方法控制其匀速下落(从理论上说这可以做到),那么这个物体的势能就能转变为能利用的能量,其理论值正好符合质能公式的计算。”他笑着补充,“当然,这只是一个思维游戏,不可能转变为实用技术。”

“是否实用并不重要,关键看这个设想从理论上是否正确。我想它是正确的。这个设想中有两个重要特点,你能指出来吗?”

史林略略思索片刻,说:“我试试吧。我想一个特点是:这种能量释放和物质的种类无关,只和质量有关,所以它对所有物质都是普适的。对垃圾也适用,填到黑洞的垃圾将全部转换为终极能量。那位物理学家开玩笑说,这是世界上最彻底最经济的垃圾处理方式。”

“还有什么特点?”她提示道,“想想老马曾说过的:抹平空间褶皱。”

史林的反应非常敏捷,立即说:“第二个特点是:它是借助于宇宙最极端的畸变空间实现的,物质释放出了终极能量,然后被黑洞抹平自身的‘褶皱’,消失在黑洞中。”

卓师母赞许地点头:“不错,你的思维很敏锐,善于抓关键,你老师没看错你。”

史林心潮澎湃。他在阅读到这个设想时,只是把它当成智力游戏,一点也没有引起重视。但此刻在卓师母的提示下,他意识到:这个简单的思想实验也许正好显示了终极能量的本质。被投入黑洞的物质完成了它在宇宙中的最终轮回,被剃去所有毛发(抹去所有信息),不管它是什么元素,不管它是什么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离子态,甚至是单独的夸克),都将放出终极能量,被黑洞一视同仁地抹平褶皱,化为乌有。但这和卓师母所说的“对宇宙终极公式的验证”有什么关系?卓师母似乎知道他的思想活动,随即说:

“160小组发现的宇宙终极公式,恰恰揭示了空间‘褶皱’与‘抹平’的关系。利用这个公式,就有办法让物质‘抹平褶皱’,放出它的终极能量,所有的物质都可以。而且技术方法相当简单,比冷聚变简单多了,我们一般称它为终极技术。”

她说得很平淡,但史林再次被惊呆了。他激动地看着卓师母,生怕她是在开玩笑。他忽然脱口而出:

“这么说,冰窟窿可以扩大了,甚至可以无限地扩大!卓师母,那你们为什么还要保密?”

他说的话没头没脑,但卓君慧完全理解。他是在借用卡斯皮的比喻:即将开始的资源之战就像一群海豹在争夺冰面上的换气口。是啊,现在冰窟窿可以无限扩大了,因为对资源的争夺首先集中在能源上,如果物质的终极能量能轻易释放,那么,人类能源问题可以说得到了彻底的解决,以后,只用把社会运行中产生的垃圾、核废料等这么转换一下就行了,哪里还用得着打仗呢。

史林非常亢奋,情动于色。卓君慧心疼地看看这个大男孩:他还是年轻啊,一腔热血,但未免太理想化。她摇摇头:

“不行的,终极公式绝不能对外宣布。这是小组全体成员的决定。”

史林的亢奋被泼了冷水,他不满地追问:“为什么?到底是为什么?”

他真的很困惑。在他心目中,这几个人简直是天界的政治局常委,是超脱于世俗利益的。他们保守这个秘密绝对不会是出于自私的目的。那到底是为什么呢?

卓师母叹口气:“我会告诉你的,我这就告诉你。不知道你是否知道文明发展的一个潜规则,虽然它并没有什么内在的必然性,但它一直是很管用的。那就是:当技术的威力发展到某种程度时,它的掌握者必然会具有相应程度的成熟。形象地说,就是上帝不允许小孩得到危险玩具。这么说吧,二战时核爆炸技术没有落到希特勒和日本天皇手里,看似出于偶然,实则有其必然性,更不用说它绝不会落在成吉思汗手里。大自然能有这条潜规则实在是人类的幸运,否则就太危险了。但160小组的出现打破了这种潜规则。由于智力联网,小组所达到的科技水平远远超越时代,至少超越5个世纪。反过来也就是说,今天的人类还不具备与终极技术相应的成熟度。”她强调着,“不,绝不能让他们得到这个危险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