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元娘看着那人的侧脸和背影,已经将人认出来了。
还不等她有所反应,那人似乎动了,他要去边上折柳枝,也正是这一侧身的功夫,叫他能瞧见元娘这边的情形。
两边人说隔得远,倒是依稀能看清脸,说隔得近,并不能听见交谈的声音。
元娘下意识扭头避开目光,状若在和身边人说说笑笑,她不想让魏观发现自己在看着他。抓着徐承儿硬扯了些话,脸上的笑容灿烂,但手脚僵硬,甚至不敢大口吸气。
元娘觉得自己现在像是粉捏的小人,得受桎梏,否则动作大点就碎了。
她心里也没底,估摸着差不多了,才把头扭向正前,却见魏观也已经回去。
他折柳赠友人,正目送对方*骑马离去。
因为那位友人骑得有些远了,而且还戴了笠帽,同帷帽不同,笠帽沿边的布很短,只到耳下,估摸着是用来挡日头和风沙的。友人前边有仆人牵马,后面跟着几个家仆,穿着短打,用扁担挑起行囊。
若是远行,也不知挑担家仆会不会废了一双脚。
但自来如此,便是公卿府第也不可能让仆人乘车而行。
旁边的徐承儿早察觉元娘的不对劲,但她是好姐妹,自然不会拖后腿,就是没话,她也要配合的做出和乐说笑的样子。
现下见到元娘又不说话,直勾勾地盯着亭子那,徐承儿便知道是不用继续佯装交谈了。
她也跟着一块看过去,因为没有正脸,一时间倒是没认出什么。
徐承儿小心扯了扯元娘的袖子,低声道:“怎么了?”
除了元娘身后跟的万贯,还有徐承儿身后跟的香附,边上没有什么人,其他小娘子都齐聚在搭好的棚子前,看似和睦,实则还在攀比衣裙。
自然没空看向这边。
元娘这才小声道:“那边,好像有魏观。”
听见元娘这么说,徐承儿先是一惊,接着摩挲下巴,若有所思的说,“若要这么说,我觉得亭子边上有个身影还挺像文修的。”
两姐妹目光对视,都生出了些兴趣。
“方才他看见你了吗?”徐承儿问道。
元娘摇摇头,“我不知道,他转身的时候,我有点慌,就侧头和你说话,没看见他是不是望见我了。”
这可就为难了。
她们又不大可能自己上去,要见面打招呼,也得是他们过来才行。
正在这时,棚子里的几个小娘子比累了,索性来喊她们俩一块回去,说要去养种园看景色,那里一年四季草木茂盛,很值得一看,然后还能去玉仙观。
玉仙观是汴京人游春必要去的名胜之地,当然,附近能去的道观、园、楼、亭榭数之不尽。
但实际上,这几日只要是在汴京方圆百里之内,就不会有寂静的地方。
这些去处也会全都是人。
可既然出来了,不游园不上香,就太可惜了。
四处游玩,还要上香祈愿,最好能趁着好签文得个好郎君。
*
一行人说走就走。
虽然都是小娘子,但是粗略数来,有好几个呢,而且身边还跟着婢女,周围纵有繁盛花木,也不至于遮挡视线。
再说了,青天白日,而且处处是人,便是年轻的娘子郎君想偷偷幽会,千辛万苦寻了个僻静点的地方,一抬头一转身,也会发现树丛里有结伴小娘子在采菇的身影,草丛里有小郎君在趴着捉蟋蟀。
看似无人,处处是人,在探春的日子里,任何勾当都无法在汴京附近百里内被掩盖。
窦家棚子搭得太晚,元娘一行人走了许久,沿途见到的都是在给友人践行的,不少都是外出做官的人。
文人们讲究诗情画意,也不肯去附近的宴宾楼,非要在草地上铺布,放几张小案,案上摆了美酒佳肴,像模像样的举酒吟诗祝愿。有些人十分讲究,还让小厮搬来半人高的香炉,非要熏香烟气袅袅才觉畅爽。
即便周围人来人往,也丝毫不会尴尬,甚至继续大声而笑。
也许是因凡事都需对比。
因为除了宴饮践行的,还能看到搭起的高台上,会有妙龄女子在奏乐,有人抚琴,有人击鼓起舞。而草地上,还有天真活泼的小娘子在树下荡秋千,秋千是下人临时搭起来的。
更有甚者,年轻俊朗的男子,会在溪水桥边吟唱,自在随意。
甚至周边不必有人听,他们可不是受众,轻哼也好,曲调也罢,都是唱给早春的遍地春色听的。
这便是汴京人的随性浪漫,商贾繁盛之地,观念开放,只管自在!
元娘看着周围形形色色的人,欢喜灿漫的氛围,不自觉便被吸引了所有心神,左顾右盼,只觉得目不暇接,怎么都看不完,像是初入汴京时的感受。
但刚从养种园里出来,元娘就生出了些苦恼。
“怎么这么多蜜蜂?”元娘头上戴着花冠,又插了满头的花,本就重了,现下更是连动也不敢动。
她轻扶脖颈,像是想扶住脑袋,少受些重。
“养种园常年花草繁盛,所以有人在那养蜂产蜜,据说那儿产的白沙蜜都是专供达官贵人的。”边上的俞莲香忙不迭解释道。
她今日也是盛装打扮,因为知道几个亲戚家里的小娘子都会来,虽说元娘她比不过,但范家的小娘子她一定不能被比下去。
破落户家的女儿,哪能比得上她。
念及此,俞莲香的头又昂了些,她和她们才不同呢,自己的爹爹到底沾了官字,身份上可是大有不同。像她们哪能知道养种园也养蜂的事呢。
俞莲香一边的唇角勾得更起来些,显出几分倨傲。
她静心等着她们的恭维。
然而,只有元娘客气的说了句,“竟是如此,怪不得呢。”
接着便没人继续搭理她了。
像是徐承儿,则正在拉着元娘恼怒吐槽,指着鞋面,愤愤道:“真没想到养种园里人那么多,也不知道是哪个杀才把我新做的鞋给踩脏了,这可是我舅父的学生上任后采买送去的节礼,乃是蜀锦!!”
听到蜀锦二字,几个小娘子都惊呼一声。
俞莲香不高兴地撇嘴,不着痕迹的把脚往后挪了些,试图用裙摆遮一遮自己的鞋面料子。
她心里还在想,蜀锦有什么了不起的,下回自己也央求爹爹给她买!
徐承儿不就是在炫耀她舅父有学生做官吗,那有什么了不得的,自己的爹爹也是官,虽说微末些,但逢年节,前来送礼的人可不少呢!!
边上范家最小的三娘,则抿了抿唇,眼睛乱瞟了下,接着故作义愤填膺道:“那人可真可恨!”
元娘一直是挽着徐承儿的,低头一看,宽慰道:“还好面上没什么磨损,改日去问问我家铺子里的孙娘子,有无何好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