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宏伟蓝图(第2/2页)

苏联的各大电影厂都是一副凑云惨淡的情况。

毕竟一年就出四部电影,电影厂要分流走多少人才能保持运转啊。

扎导在苏联各大电影厂绝对是说得上话的。

他强忍着自己的冲动和同伴们希翼的眼神,他说到:“这个……不急,我们可以先拍摄《赡养人类》然后其他的往后放。”

李锐笑了笑,话说到这个份上就够了。

剩下的就让中国的电影拍摄手段来折服他们吧。

接下来中苏合拍的《赡养人类》进入到了紧张忙碌的拍摄阶段。真到了拍摄阶段,扎导和一群苏联过来的演员和同行们就立刻被中国团队的专业给折服了。

其实拍电影这种事和战士练枪法一样。

战士练枪是用子弹喂出来的,拍电影是用胶片喂出来的。现在这年头胶片昂贵,很多导演和摄影一辈子拍的胶片时长,加起来还没基地里那些摄影干事们拿数码摄影机折腾一年半拍摄的时间长。

摄影干事们有工作就去拍摄,没工作就在基地里研究拍摄。

反正数码拍摄的好处就是内存卡是可以反复利用的。

拍摄几百个小时的练手内容,说删就删,一点都不心疼。要换成胶片你试试,一口气删五百小时的胶片内容。

就算是好莱坞名导这么干,都会被制片人提枪上门问候全家。

这年头很多导演一辈子拍摄的各种胶片时长加在一起也就千把个小时,这还是大导演才能达到的水准,小导演还没有。

一般小导演能拍几百个小时就不错了。

摄影干事们拍的太多了,虽然这次是中苏合拍采用的是胶片拍摄。

但是他们一点都不怯场,把他们的技术很好地发挥了出来。

什么导轨拍摄、跷跷板拍摄、机械式云台的空降拍摄等等。

各种拍摄手法让一众苏联同行大跌眼镜。

扎导更是化身成为了小学生,每天在片场拿着小本本疯狂记录。但是记录了半个月后,他发现不行啊。

记下来也没用,苏联没这么多预算来做这些事啊。

而且看这些摄影干事这么熟练的拍摄,怕是花了上百个小时甚至几百个小时的真实拍摄才能练出来的吧。

现在苏联哪来那么多的胶片啊。

虽然扎导也怀疑中国也没这么多胶片,是怎么练出这些好手的。

对于扎导的疑问,中方代表总是笑呵呵的说到:“中国地大物博,五亿多人口,偶尔有那么一些惊才绝艳的天才之辈也属于正常。”

好吧,人口基数大,出现天才的概率也就大了。

扎导只能以这群人都是优中选优的天才来解释。

所以扎导在两个月后给斯大林去了信,想要苏联派遣留学生来中国学习中国人的影视拍摄。

在得到斯大林的肯定答复之后。

扎瓦茨基又试探性的向斯大林写信到:“尊敬的斯大林总书记,中国方面向我提出了一个颇有诱惑力的合作方式,关于在不占有我们苏联本国现有资源条件下,扩充我们苏联电影和电视节目拍摄的邀请。”

扎瓦茨基把李锐给他说得东西详细的记录下来,然后发回到了莫斯科。

伴随着扎瓦茨基的信件一起去到莫斯科的,还有《碧潼战俘营2》的真人秀。

青年璇工尤金午休时买了一份《真理报》,午休时一边啃面包喝格瓦斯一边看《真理报》。

当看见《真理报》上今晚电视节目播出安排上出现《碧潼战俘营2》的字眼时,他顿时眼前一亮,招呼着工友们道:“同志们,快来看啊!美国佬和英国佬的群架有续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