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要拿回来的地位(第2/2页)

别说审美疲劳的问题,李锐都能看两千多集《致富经》后才觉得腻味。

这个年代的农村老百姓不可能看个十几部农业电影就觉得腻味了。

这些电影大多是针对中国的情况拍摄的。但是也有能用在日本的部分。

毕竟中国沿海地区的很多农业知识和渔业知识也都可以用在日本。

这些日本渔民在第一次看到这种农业电影后,只觉得惊为天人。因为里面的很多知识是他们总结了很多代才慢慢掌握的。

而电影里则告诉了他们更优化的解决方法。

还有许多他们根本就不掌握的知识,包括一夜干的晾晒,虾酱的制作等等。

对于这些渔民来说,农业电影既好看又充满了知识和趣味。是大家都很喜欢的东西。

大家对掌握了这些技术传播途径的吴斌也变的更加尊敬了。现在吴斌只要喊一句,三个渔村都是以他马首是瞻。连村长都没他管用了。

渔村之间的一些摩擦问题现在都是由吴斌来进行裁决了。

吴斌也深刻的感受到自己身后有一个强大祖国的好处。那种看不见但真的能摸得着的依靠,感觉真好。

即便是在遥远的异乡工作,也有一种安全的感觉。

而听着渔民的问话,吴斌笑了笑:“大家不都对中国感兴趣吗?现在我刚收到国内的一份影片,是关于中国国内的情况的。大家可以一起看看。”

现在七豆渔村,以及其他很多有着[吴斌]这样来自中国的赤脚医生+老师的村子和城市底层聚落都对中国有一种浓烈的兴趣。

日本对中国的感情是很扭曲的。犹记得日本黑船事件(贝 里开着美国舰船轰开日本门户)之后,日本的变革派,如坂本龙马、大久保之流。

他们最先想到是前往大清国看看,看看天朝上国是如何应对的。

那时候还有很多日本上层人士尊中国为长者之国。但是后来发生的事情就不用细说了,所有中国人都很清楚,不必展开表述。

而在这之后,中国是什么样子,尤其是中国建国后是什么样子。其实对日本底层老百姓来说是有神秘色彩的。

因为日本政府的宣传是中国被邪恶的马列份子控制,成为了一个人人都不得自由的邪恶国家。好像生活在那个国家就要死掉一样。

这就让很多日本人好奇了。我们都活得这么惨了,还能有比我们更惨的?我们怎么不信呢?

而如七豆渔村这样有吴斌这样赤脚医生的渔村更是不信政府的宣传。

如果中国真的和政府宣传的那么差,那么糟糕。他们是怎么打赢美国人的?

吴老师拿的那些包装上印刷着汉字的各种抗生素也不是假的啊。如果中国那么差,这些东西怎么来的?

还有他给大家放的电影,那也不是假的啊。

所以政府越是宣传,这些底层的日本渔民反而是越发的不信。

但是他们也不可能去中国,所以对中国的感知只能通过吴斌来。总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

而今天吴斌播放的影片则可以让他们拨开谜雾,看看中国的样貌了。

《建国五年小计》,一个对新中国建国五年来的全面回顾。

李锐主持拍摄剪辑的,中国国内那些为了国家建设而奋斗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们,因为投身于自己的工作之中,他们也许并不能一窥自己贡献的全貌。所以这部纪录片需要给他们看看,他们的努力换来了什么样子的成果。

而对于日本这样的国家,则需要给他们看看,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到底走上一条怎么样的道路,取得怎样的一个成果。

说句不好听的话,李锐可能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中国人都更懂日本的民族特性。生于岛国灾难频发的文明,比任何民族和文明都更需要一种偶像寄托。

曾经他们的精神偶像是中国,后来是美国为首的西洋,再后来是明治天皇领导下的贵资阶级。

日本的民族特性就是如此,他们必须要跟着一个偶像去走。独立走?他们真的不会。

虽然说起来有些不好听,但是主管文化和教育方面的李部长认为,是时候把中国的偶像地位拿回来了。

而当一首气势磅礴的宏大又欢快的《北京喜讯到边寨》交响乐响起时,七豆渔村的大人小孩都安静了下来,大家都盯着那被支起来的放映幕布。

在一阵黑沉后,一座被白雪皑皑覆盖的城市出现在银幕上。

[哈尔滨,亚洲第一糖都]的旁白出现。

伴随着旁白一起出现的则是画面上数之不尽的糖果、糖浆、代可可脂巧克力。

吴斌分明听见好几个年轻的少年少女和孩童们吞咽口水的声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