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旧时王谢堂前燕(第2/2页)

并且迸集杂交的奶牛最多不能超过四代,四代后在继续杂交,奶牛的各项指标都会大幅度的退化。属于得不偿失。

所以还必须保留一部分原牛种,作为种牛使用。就这么搞,中国奶产品发展的极慢。

在元时空那个时间,也就是没有网络,没有《读者》等杂志,不然肯定会有一篇文章叫做《农业王冠上的明珠:荷斯坦奶牛》。

元时空之中,中国在七十年代中期才掌握冷冻牛精的技术,在八十年代开始大规模给牛进行人工受精。

这才在八十年代开始拉高中国人均奶制品摄入量。

肉蛋奶,强化一个民族的基本营养。

主席青年时写过文章《体育之研究》,里面提到过: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并且在建国后指导教育工作时多次提出:不要让学生只坐在课堂里读书,要把他们赶出去,去操场跑起来跳起来。增加体育课的比重。身体的强壮是和学问的高低一样重要的事情。

我觉得我们可以适当的减少一些文化课的占比,学生们的课业负担太重了。这对青少年的发展不利。

以主席对青少年身体强壮的在意程度,他对青少年营养的摄入有着极强的关注。

网咖带来的技术需要花费一些后世的钱财,但是却可以加快本时空农业养殖技术的大规模前进,这才是叫做花小钱办大事。

元时空中在七十年代才完全掌握的荷斯坦奶牛与中国本土牛种的杂交技术,提前了二十年问世。

阳早和寒春看到这些技术论文的时候欣喜若狂。他们按照论文上的方式在三边农场开始将荷斯坦奶牛与本土三河牛进行杂交。

当第一只牛犊在海明威去拜访他们时顺利产下后的一年,人工取精、人工受孕的技术开始在牧场大规模推广开来。

从三边牧场取来的优良牛种,通过冷冻技术运抵各养殖场。与适合的当地母牛进行杂交。在新技术的加持下,中国荷斯坦奶牛开始遍地开花。

技术上的一个前进,在农业、养殖业上便是一个阶梯越级式的大跨越。

双塘养殖场已经有了七百多头中国荷斯坦奶牛了。而阳早和寒春也有了新的任务。他们不再是三边牧场的高级技术员工程师。

他们被聘请为中国农业部奶牛养殖行业的专家顾问。并且在天津、北京、内蒙为他们和相关技术人员开了三个研究试验的农技站。

“今岁粮食大丰收,牧料也大丰收。经过悉心培育的奶牛,它们的产奶量也极高。”厂长说到这里的时候脸上有藏不住的笑容。

“有多高?”杜建明好奇问道。

厂长说道:“一头母牛,一年平均产奶六千公斤!”

“六吨?!”

“对,这是咱们养殖场第一年产奶。从牛培育、养殖、产奶,我们花了整整三年半,但是现在到我们出产成果的时刻了。”厂长带着众人前往另一个产奶车间。

学员们看见之前他们见过的大圆盘器械上站着八只奶牛,它们都戴上了专门的吸奶器,通过吸力泵,将它们的牛奶不断吸出。然后在通过管道运送到容器内。

功德林的学员们看呆了,他们又跟着一罐罐的牛奶的脚步,前往了双塘三元奶制品厂。在这里,有的牛奶经过高温杀菌后装入包装袋。

“这些是供应天津和北京和周边的鲜奶。需要比较好的运输和储存环境才行。”厂长介绍道。

而在另一个车间里,牛奶经过更深的加工,被加工成乳白色的粉末,随后,装进密封包装袋内。

“这是我们厂生产的奶粉。这最长可以保存两年。可以将它们送去全国各地。”

……

河北,涿州市安州镇白庄小学,小学的校长兼一二三年级的语文老师赵长民敲响了挂在老槐树下的大铁片。

当当当~的声音响起,在村小门口玩耍的孩子们立刻收敛了心神。

“上课了,上课了,别玩了。”

“欸,不对啊,今天是星期二。赵老师现在敲上课铃……是点心!”

原本还有些恋恋不舍,想要再玩会儿的孩子们一点玩的心思都没有了,他们飞奔回教室。

白庄村小的规模不大,四个联排的瓦房就是他们全部的校舍了。其中一间是赵长民和另外两名老师的办公室兼宿舍。另外三间是白庄村小的教室。

教室里,学生们排排坐好。

当老师拿着奶粉袋子、暖水瓶、小搪瓷杯子和一袋袋点心进来的时候,大家眼神眼里只有直勾勾的渴望,但是没有人敢发出喧哗吵闹。

因为害怕吵闹了,老师处罚他们不给他们发点心了。

赵长民给每一个小搪瓷杯(二百毫升)倒入一勺奶粉,再用热水冲满。全班(两个年级)四十多人的杯子都冲好了,赵长民才开始点名:“李富贵……张有财……贺有牛……王金花……李荷花……”

被他点到名字的学生走上前来,拿去属于自己的那杯牛奶,还有一份对他们来说显得包装极为精巧的点心。来自华北第一食品厂生产的花生糖块。

有的学生拿到花生糖快迫不及待地扒开包装就塞进嘴里吃。有的吃了一半就默默收起来,想要带回去和家人一起吃。

滚烫开水冲的甜奶粉,他们喝的很慢。闻着牛奶的香甜味,他们小口小口的抿着。

有人牛奶喝了一半,问赵老师还能不能加水。

“会变淡哦。”

“嗯!”

学生就是想多喝两口奶味和甜味变淡也是好的。

有路过的村民看着每周二每周五都会给学生们分发点心的村小,忍不住开口道:“现在的小鬼掉进幸福窝哦!哪有上学不收钱,还每个星期喝两次牛奶的学校哦!”

路过的村民、教室里喝奶的学生,给学生们分发点心的赵老师都没有发现。有几个身穿蓝色工装的人站在村小门口,默默的看着这里发生的一切。

黄维开口,他的声音前所未有的沙哑:“所长,这样的……全中国的小学59都有吗?”

“没有。”王英光实话实说:“受限于物资有限、道路运输等问题。我们国家现在的每周两次的营养餐只能覆盖全国百分之三十的小学。还有七成的小学目前无法覆盖,但是在未来十年内,我们要达成营养餐覆盖率八成的目标。”

“等到这里最小的孩子毕业的时候,川西的孩子们应该也能喝到他们人生中的第一口甜奶粉了。”王英光笑道。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叶立三喃喃道,他摇摇头竖起大拇指:“我服了,我真的服了!被你们关一辈子我也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