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第一个战士(八千字二合)

这个场面,李锐是真的没有见过。

当BBC的纸媒和电视媒体都开始夸《西嘉儿》,开始说什么期待中国电影的上映之类的。这一波整的李锐都不会了。

中国对外收集情报的工作人员把各国的报纸和消息传递回国内。因为闹得动静太大了,所以主席和总理都亲自过问了。

当李锐拿着《西嘉儿》最后的成片拷贝来到中南海的时候,总理正在帮主席翻译从法国那边弄来的报纸呢。“这是法国的头版头条啊。啧啧,法国那边正在大力宣传《西嘉儿》呢。”总理撑开一张法文报纸笑着说道。

“主席,这一段法国记者是敢写啊。”

“写什么了?”

“这里,从这段到这段。【毫无疑问,中国电影在近些年的发展有目共睹。目前我们甚至可以说中国在领导新一代的电影推进

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电

影开始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了……】”

总理拿着报纸念着,主席忍不住笑的别过脸去。

“哎呀,你别念了。我们和这些西方国家打了这么多年的嘴仗,现在猛地一听他们夸我们。我现在可是好不习惯啊,全身的鸡皮疙瘩都竖起来了。还是听听他们前几年在报纸上怎么骂我们的新闻来缓一缓吧。”主席如此说道。

这还真不是主席有什么特殊的贱骨头癖好。纯纯是因为这些外国媒体吹捧的毫无底线了。搞的主席这种见识过大风浪的都有些顶不住。

毕竟夸人的话太多了,会搞的人很肉麻的。

当李锐来的时候,主席和总理正在讨论这话题呢。

“哎呀,我们的李部长来了啊。来来来,来看看现在国外媒体对你的一片赞誉啊。”总理挥了挥手上的报纸,让李锐加快点步伐。李锐也笑着回应道:“那是捧杀啊,真的是飞的越高,到时候摔得越狠啊。”

主席哈哈一笑:“你的脑袋还蛮清楚的嘛,还以为你会被这些人的彩虹马屁给吹得不知道去哪呢。”

李锐摇摇头道:“这些人的吹嘘当不得真的。我自己分析,他们不过是想要转移对印度现在的注意力罢了。印度搞得《出埃及记》特供版算是一个惊天大烂活。激怒了世界主要宗教的愤怒。”

"说到底,他们现在吹,也就是一时之用罢了。他们可不会真的觉得世界电影需要中国来引领。现在不过是一时之选罢了。等到他们缓过来了,他们就会把我们重重的摔下去。”

李锐有理有据的分析道:“不仅仅是美国如此,法国也是如此。即便是我们现在和法国的关系还不错。但是法国可是在文化主权上面看得很重的。”法国这么多年以来,一个劲的想要占据国际审美顶尖的位置和国际时尚文化主流话语权。而且经过这么多年的经营,他们也确实做到了这点。"

“从流行文化到服装,再到绘画和雕塑。甚至是香水百货这些东西,法国都很有话语权。我们这些年虽然是异军突起,打了法国在内的一众欧洲国家一个措手不及。”

“但是除了少数民生用品之外,我们大多数的民生用品包括影视娱乐依旧是被他们列为中低端产品。”

“包括赡养人类那样的片子,也被他们打上一个充满视觉噱头,但是缺乏精神内核的标签。觉得我们拍的东西都不够有深度,没有文艺。”听着李锐的这些话。主席和总理也点点头。

因为这话还真的是一点都不夸张。现在中法关系出现了一些缓和,但是该对抗的地方还是要对抗,今天法国媒体这样夸,明天就会把中国电影重重的摔下。

他们可不会真的想让中国去引领下一代的电影发展,毕竟有识之士都能看得出来电影在文化传播领域的重要性。原时空之中法国就搞过电影方面的对抗,不过他们抗争的对象是大洋彼岸的美国好莱坞。

好莱坞拍摄的商业流水片总是在欧洲受到各大影评人的嘲讽。

将其批评为只有白痴才看的电影。

但是官方的嘲讽归嘲讽,民间愿意花钱买票看的人总是络绎不绝。

所有的文艺思想和他们曲高和寡,乃至形而上学的东西。最终都被普罗大众给抛弃了。

法国电影到原时空的后世。虽然还拥有一席之地,但是想要说他们能真正的抗衡好莱坞。那可是远远都不够的。法国在文化阵地上,可是被美国的好莱坞打得一塌糊涂。

而在本时空中,李锐很有自信,相信本时空中中国的电影对法国的冲击并不会亚于原时空中好莱坞对美国的冲击。主席听闻李锐说的这些话,点点头道:“没错,打铁还需自身硬。他们现在捧你捧得有多高,最后摔你摔的就有多痛。”

总理也点头笑呵呵道:“如你所言,只要市场能够积累起来,时间到了口碑自然是会逆转。那些少数影评人的话,可以不用放在心上。只要民众喜欢就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东西,他们算老几。”

根据中央和新中国政府的战略专家们进行推算,在未来几年里。中国应该不会发生大的战争了。最多可能会在局部有一些小的冲突。可能调动的军队人数和战争烈度,还赶不上58年的对印度自卫反击战。

所以在接下来的5~10年里,国家的主要目的就是修炼内功,增强自己基础建设,同时向外继续输出自己的文化影响力。李锐和电影部门的同志弄出来的这些电影,自然就是对外文化输出中最好的一环。

毕竟之前漫画新时代都能让一堆欧洲年轻人向中国捐钱捐物来帮助中国度过自然灾害。

能让人归心可比,单纯的打一场胜仗来的重要的多。物理层面的胜利,一定也要带上精神层面的胜利。两只脚缺一不可。而在李锐拿着新电影的拷贝给主席和总理看过整部电影的原片之后。两人都纷纷忍不住点头。

“我在延安文艺会谈的时候就讲过,文艺作品也是有阶级性的。超越阶级属性的艺术家和文艺作品,尤其是那些伟大的艺术品其数量可谓是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说是没有的。我们还是要站在阶级叙事的立场上来讲好每一个故事。”

主席是如此评价的。

在法国留过学的总理说道:“我之前在法国留学。看过法国人拍摄的那些电影。大多数还是风花雪月。偶尔也有些反应阶级苦难。这部电影在这期间平衡的很好。”

“别的国家我不好说,但是在法国应该是不错的。”

主席和总理的认可,让李锐的信心增加了不少。虽然说他自己也清楚,不要听影评人的话,也不要相信欧美报纸上的吹嘘或者是贬低。但是那些欧美报纸要真的贬低自己的话,李锐多少是有些心里不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