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第一个战士(八千字二合)(第3/4页)
“那确实是可以看看。报纸上面可说这部电影相当精彩呢。”
“是啊,不光是报纸上面说,就连电视上面都专门做了节目。”这一帮影迷站在电影院门口,就直接开始讨论了起来。
不管是在任何时代,只要有相同的爱好,一群人就很容易聚在一起,开始无所顾忌的聊起来。就像是后世的胶佬,coser,漫友之类的。
影迷圈子也是很容易大家一起聚着讨论的。
必须要说印度人的美元还是没有白花。那么多美元撒下去,还是见到了点成效的。现在全欧洲确实是把注意力从印度特供版的出埃及记转移了过来。
大家现在都想看看玛丽莲梦露到新中国拍摄的第1部电影到底如何?
也是得益于印度帮中国的宣传。现在可不仅仅是法国人知道这件事。欧洲其他国家乃至美国人都知道这件事。甚至还有美国人特别买机票,跑来欧洲看这部戏。
要知道在任何年代都不缺乏追星族这种东西的。
尤其是玛丽莲一梦露本身还是一个知名度极高的明星。她在美国的始终拥趸可是不少。比如说正在飞机上从美国飞往巴黎的威廉姆斯,他就是玛丽莲梦露的死忠粉。
作为一名小有资产的富二代,他是愿意从美国花钱去法国看这样一场电影。
没办法,因为中国的这个电影是绝对不可能在美国正式上线的。而且美国距离欧洲太远了,拉姆文化有限公司的影响力也很难渗透进美国。这也导致了,美国想要看到盗版都很难。
这也是李锐想要向美国文化大本营进行进攻最困难的一件事,物理上的天堑隔绝了他向美国进行大规模意识形态输送的可能.美国好莱坞和他们的美式漫画依旧保有极强的市场。南美洲和北美洲是他们的自留地。
陆地连接和海上连接还是有差别的。
如同威廉姆斯这样的死忠粉富二代在美国还是有不少的。这群玛丽莲一梦露粉丝后援会直接包了一架飞机飞往巴黎,一边旅游,
一边看电影。
别忘了,拉姆文化有限公司的盗版虽然是渗透不进美国,但是拉姆除了搞电影院和盗版之外,他还有一个旅游公司呀。
针对这些富二代,他可是推出了相当不错的旅游套餐计划。
他能赚到钱,中国电影能够得到宣传,这群富二富代还能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那可是一石多鸟大家都赢的局面。当威廉姆斯和他的小伙伴们,从美国不远千里迢迢来到巴黎的时候。关于西嘉尔这部电影的预热已经达到了最高峰。中国这次其实也是采取了全球同步放映的方式。
晚上8点。拉姆的电影院。
今天电影院4块屏幕将全部放映中国的电影西嘉尔。因为排队购票的热情已经超出了众人的想象了。
如果可以卖站票和挂票的话,拉姆是真的想卖呀。眼睁睁的看着钱在眼前,却钻不进口袋的感觉,那种痛苦,相信所有人都有体会。所以在这里还是要感谢一波印度老铁对中国电影的支持。好几百万美元的宣传费用呢。要给李锐,他才舍不得花这么多钱去宣传呢。来自美国的威廉姆斯兴致勃勃的坐在电影院最好的位置,他和他的几十个小伙伴坐在电影院中黄金座次。
他们说着英语。让周围的一些法国人不甚喜欢。
因为现在美国游客在欧洲地区可是没有太好的名声。
坐在威廉姆斯后面的是法国电影周刊的评论员斯加诺。
斯加诺是懂英语的,他听得懂前面那些美国人在吵吵嚷嚷的说着什么。
无非就是他们在期待玛丽莲一梦……不对,现在应该叫诺玛一简的那个女人,她的新片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斯加诺在心里腹诽一句:“能有什么表现,不过是个胸大无脑的女人罢了。除了能卖动性感,卖弄身材和容貌,她还能做什么?也就是好莱坞电影公司里那些大老板们的私人玩物而已……”
斯加诺所供职的电影评论周刊杂志,就是之前一个劲的帮着中国电影鼓吹的新闻杂志。但是他们鼓吹中国电影西嘉尔那纯纯是因为印度人塞钱了。实际上电影评论周刊是一个非常保守的杂志。他们保守到几乎看不起法国电影以外的其他任何电影。
想要让他们嘴里说出一句夸奖的话,那可是太难了。
除非是电影拍的他们真的没有办法去挑刺。要么就是电影的发行商给的钱实在是太多了。否则的话他们都会有办法给你从鸡蛋里面挑骨头,以证明你这部电影是个垃圾。
现在电影还没上映呢,斯加诺坐在后面一排,已经拿出自己的笔记本和钢笔开始刷刷点点的写东西了。
【整部电影看得令人昏昏欲睡,除了玛丽莲梦露在电影里的一些暴露镜头和卖弄身材的火爆场面之外。没有任何看点……电影还没开场,他就已经开始现编电影剧情了。
反正是往坏的地方写,怎么写不是写。
而且在斯加诺看来,以玛丽莲一梦露的脸蛋和身材,任何一个导演都不会放弃以她的身体作为卖点的。
因为那是最容易勾引男人进电影院贡献票房的方法。难不成还真的指望玛丽莲梦露贡献出超凡脱俗的演技表现出一些不可思议的东西?斯加诺是不相信的。
因为他听到前面那些美国人讨论的声音。
那帮美国人也是冲着玛丽莲一梦露会不会在电影里面有一些比较香艳的镜头而来的。这帮子男人总是容易精虫上脑。然后为了他们的上头行为而付出大的价钱。
当灯光暗下来。电影院的音乐起来的时候。
众人才发现好像中国的这部电影弄得还挺有质感。电影的开场是大提琴,低沉悠扬,带有哀伤感的配乐。
当中提琴也加入的时候,整个配乐出现了一种极强的宿命感。丝弦摩擦仅仅是听音乐,就给人一种寒毛倒立的感觉。
那是一种极为严肃,是向命运抗争的感觉。斯加诺不知道该怎么样形容这份音乐。他的主观告诉他,这部电影至少在配乐上应该很强,仅仅是开头的这段配乐就已经超过大多数现在的欧洲电影了。
他这话说的可真不假。
因为现在新中国有钱了,李锐终于能在北京建一个专门的配音室。并且用上了大量高保真的收音设备以及大量高级的调音台再加上拉姆电影院现在所采用的所有音箱单元都是来自中国的产品,整个电影院里面所有的音响配置也全部是由中国弄的。标准高度统一。所以仅仅是配乐还原就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时代几十年了。
要知道在50年代,好莱坞在内的世界范围内所有的电影制作公司,他们的录音设备都还相对简陋。不仅仅是对电影的录音,对于唱片的灌溉也是比较简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