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困难(第2/2页)

中央直接访问地方精确到乡镇一级的数据。地方上的活动空间变得极小。

一个地区的医保消耗过大会引起注意。一个地区的化肥使用量过少也会引起注意。一个地区的卡车运货量和钢铁厂钢材生产量对不上账,还是会引起注意。

OGAS如果真的完美的按照基托夫和格鲁什科夫的规划去运转。那么就是天然的对权力的监管。

把权力关进笼子,这不是任何一个官员想要看到的。因为那样的日子可是太难受了。

“所以,即便是裹挟上百万名以此为生的普通人,这些人也不会同意把权力关进笼子的。到时候百万曹工衣食所系,那就是煌煌大势,对抗的了吗?”

钱学森说道这里已经很明白了,他说的是苏联,但是何尝不是中国呢?

即便是现在的中国官僚主义气息还没苏联那么严重。但是建国十余年,已经开展了两次整风运动了。

革命和保持队伍的纯洁性是最难的。

钱学森的话其实也是在告诫李锐,这个事情很难,很难。

最难的是技术吗?反正钱学森不这么觉得。因为以钱学森的聪明才智,他觉得所有的技术屏障最终都会因为时间的前进而被打破。他压根不相信什么技术屏障能困住人永生永世。

但是人心的向背确实最难的。就算是他这样一个顶级天才都难以考量。

李锐坐在沙发里沉默了五分钟,钱学森也安静的看着他五分钟。

“总要试―试吧。"李锐的声音低沉却坚定:“你不做,我不做,难道指望上天送来革命成功?”

“有的人会绊脚,有的人会使坏。革命者如果没有革自己命的觉悟,怕是也做不成任何事情。”

钱学森平静的看着李锐:“主任做好了打算?”“嗯,总要试一试。”

钱学森深吸了一口气:“好,那就试试吧。决定好了,要邀请基托夫和格鲁什科夫来吗?”

“嗯,我会以公务函的名义邀请。刚好他们在苏联负责中国基建项目,正好有一个合理的理由让他们来。”

“几天后到?”

“三天。”

“行,三天后我赶回北京。”

“嗯。”

“那我还是先去一趟于敏那边了。三天后回来。”

看着钱学森要离开办公室,李锐拿起他放在茶几上的茶叶:“老钱。”

“嗯?“

“茶叶别忘了。"李锐将茶叶罐抛了过去。

钱学森稳稳接住,他举起茶叶罐晃了晃,笑道:“走了。”

“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