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生产将继续
对于张祥来说,这年产近百万吨的高炉就像是世间最美的绝色女子一样。虽然说在外人看来,高炉这东西傻大黑粗的。
但是在张祥的眼中却是能到绝色美女的姿态。那高耸的结构,那壮实的线条,那无声却又如山崩一般的咆哮。
当一炉一炉的钢水在里面练成的时候,张祥已经可以想象到那在黑夜中都能划破黑暗的火红闪亮。
那样的景色可是太美了。所以张祥情不自禁的向前靠着,想要抚摸这全新的高炉,全新的设备。
“诶,那是谁。干嘛靠那么近。”工业部来的领导正在听着技术员的汇报,结果看见张祥走出队伍,一个劲的向高炉靠近。他忍不住开口问到。
“哦,那是我们厂里的技术骨干。张祥师傅。他就是拿原来的老高炉做了技术改进,把原来年产量十八万吨的高炉改进成年产量二十万吨。这拿到了北京市的先进个人和劳动模范表彰。”
副厂长老雷急忙解释道,怕领导把张祥当成捣乱的。
“今天是张祥师傅退休的日子。也是他工作了那么多年的高炉产线预定开始拆除的日子。所以今天邀请他一起来看看咱们厂里的新高炉。”
听到这话,工业部的领导点点头道:“张师傅,我听说过他。当年我好像还参加了他的表彰会。当时我是记录的书记。啊,对对对,我想起了他。当时总理还亲自给他颁发了劳动奖章。”
工业部的领导想到了从前的往事,那都是十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自己三十出头,现在已经是不惑之年了。十年人事几番新。当年风华正茂的技术骨干,一转眼也到了退休的年纪了。
有跟随过来的工作人员要去拉张祥,因为这个高炉现在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先进的高炉。工业部和北京市委都下了命令,要小心敌特分子的破坏。
不过领导摆摆手,示意那些工作人员不要那么小心了。张祥同志是信得过的,他现在想要看看最新的高炉的心情可以理解。
而在这最新的高炉车间里,还有几个年轻的技术人员认识张祥。其中就有两个是张祥带出来的徒弟。一个白正气,一个洪先进。
他们俩看到了张祥之后,立马走了过来道:“师傅!”
张祥看着这两个徒弟,他脸上挂着笑:“你们当时被调走,说是要筹备新的高炉车间,厂里还对你们车间的参数保密。你们俩也没和我说,原来是来了这啊。”
白正气和洪先进对视一眼,都是嘿嘿的不好意思笑着。
白正气开口道:“师傅,不是我们不想说。是领导和我们打了招呼,咱们真的不能说。连老婆孩子都不能说。就怕这高炉筹建的时候有敌特分子搞破坏。”
这白正气是嘴笨,这话说的好像张祥是敌特分子一样。张祥果然抓着话头道:“你师傅我也是敌特份子?”
张祥这话更多是一种调侃的意味。但是却让白正气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他支支吾吾的好一会儿。
还是洪先进来解围:“师弟不是这个意思。师弟是不想您老也跟着咱们一起心里压着个担子,说不出又难受。您瞧,这建好了,您不也来参观了嘛。”
张祥摇着手指点着自己的这个大徒弟。洪先进确实聪明也会来事儿。当初自己改进顶吹高炉工艺的时候,这小子就总有一些鬼点子。
洪先进和白正气看着厂里领导和工业部的领导都没管张祥,是默许了张祥近距离好好参观这新高炉。两个徒弟也是想要在师傅面前露个脸,所以他们把自己这一年多来接受的培训和掌握的知识都说了出来。
“师傅,现在这底吹炉技术,咱们国家是蝎子的粑粑——独一份啊!全球其他国家都没咱们这么大的底吹高炉。”白正气带着张祥近距离参观介绍道。
“咱们培训的时候那些专家教授们也说了。底吹炉技术,现在全球有一些国家在研究。比如说加拿大和法国。但是他们在技术发展上走了弯路。加拿大最近才解决了底吹喷嘴技术。西德那边今年也才投建一个二十四吨的实验高炉。法国那边实验的早了一点,但是他们目前的单炉年产年量才十五万吨。”
洪先进接着师弟的话继续道:“咱们的这个高炉不一般,咱们的高炉单炉能做到一百五十吨。年产钢一百万吨轻轻松松。后续工作中,要是熟练掌握了高炉的炼铁技术,对其生产加工工艺进行优化改进,年产量突破一百三十万吨都是可以的。”
“咱们从前的顶吹技术,受限于只能顶吹,进氧量不够,最大单炉做到三十吨就是极限了。现在底吹技术出来了,咱们的高炉更大更好,炼钢铁更方便了。”白正气感慨的说道:“师傅,你知道咱们在参加培训会的时候,教咱们的教授和咱说了啥不?”
张祥以憧憬的眼神看着这硕大的高炉,他问到:“说啥了?”
“教授说,咱们中国以后的发展肯定迅速。咱们未来二十年内,一定能成为全球第一大产钢国。而且很有可能,咱们国家一国产钢量就能抵得上英美法德这些传统西方强国的总和。到那时候,咱们就是真正的世界强国了。”白正气向往道。
作为一个炼钢人,对于钢铁的产能是有一种极致的追求。钢铁的工业之母,没有钢铁作为基材,什么重工业都展开不了。
钢铁产量大,就证明重工业发展迅速。有了足够的钢铁,才可以建设更多的高楼和厂房,可以生产更多的汽车与机床。也会有更多的飞机和坦克。
不过作为老钢铁人,张祥知道现在中国的钢铁产能和美国相比那还是相差巨大,所以他下意识的想要来一句:瞎胡扯。
但是他看了眼这高炉,他生生的把这话咽回去了。也许那教授说的不是假的。
指不定真的有那么一天,二十年?好,就二十年!咱还没那么老,二十年后才七十来岁。咱要看看二十年后新中国钢铁产量是不是全球第一。是不是能力压欧美。
张祥给自己定下一个小目标,健康活上二十年,要耳聪目明的看着中国的钢铁产能成为全球第一。
当参观完了新车间,大家和新高炉来了个大合影。虽然张祥只能站在比较靠边的位置,但是他眼神中对于新高炉那寄予厚望的眼神是最坚决的。
而当他回到自己的老高炉生产线时,厂里的领导们也准备好了他的退休仪式,与这个功臣高炉的拆除仪式。
黝黑的高炉上绑着一个大红花,张祥的身上也绑着一个大红花。
那些曾经在这条生产线上工作十年以上的老工人都被找来了,一起拍摄了一个大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