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第2/3页)

赵三壮再度怀疑自己撞鬼了,抵了抵赵青山胳膊,“堂兄,这是我娘吧?”

“嗯。”赵青山奇怪堂婶怎么转性了,眼神询问自家老娘,后者朝他摇头,“待会就知道了。”

初到山谷,几头牛略显不安,赵广安怕它们不小心摔下去,便跟刘二守在这儿,听到底下有人喊,探头瞅了眼,借着山石间插着的火把,看清楚了人,“四婶,你怎么来了?”

“四婶来看看你。”老吴氏往日只觉得这个侄子败家,现在一瞧,五官周正眉眼清朗,俊得像画里出来的人,她哎哟一声,“广安长得可真好看。”

“???”赵广安疑惑,侧目跟刘二比口型,“我不会撞鬼了吧?”

从小到大,四婶没少骂他,有时他赶车走出去老远都还能听到她说他是好田里长出的歪苗,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夸他?

刘二也迷糊,“她是不是认错人了?”

将赵广安认成赵广昌了?

赵广安觉得是,朝老吴氏道,“四婶,我大兄回去睡觉了,不在这儿。”

老吴氏怕摔着,走得很慢,“我找你的。”

“找我?”赵广安更觉疑惑,问扛着锄头的赵三壮,“四婶找我何事?”

赵三壮摇头,他要知道就不会觉得撞鬼了。

附近没有多余的人,老吴氏不卖关子了,开门见山地说,“我越看三娘越喜欢,恨不得她是我亲孙女...”

赵广安眉头紧皱,这番话他可不陌生,他和王家二郎交好那阵,王家二郎有意与他结亲,每次看到梨花就说’三娘要是我闺女多好啊,赵三郎,让三娘嫁到我家吧,我保证待她如亲闺女‘。

四婶莫不是也想...

赵广安打断她,“四婶,三娘可是你侄孙女。”

同族不能结亲,否则生的娃会不好,西边那些同族通婚的部落都没好下场,官府也明令禁止这么做,记得不错的话,去年里正还挨个村子的巡视过...

老吴氏没明白他的意思,以为他舍不得梨花,特意指明两家关系。

“是啊,三娘要是我孙女,我睡着都会笑醒。”

这话一出,赵广安认定老吴氏为梨花的亲事来的,脸色变了变,“四婶,你要不问问四叔吧。”

四叔是村长,懂得轻重。

老吴氏会错了意思,只当他觉得老伴儿不同意,说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你堂兄他们这辈子就这样了,我和你四叔能盼的就是宝珠过得更好。”

咋又和宝珠扯上关系了?难道想让宝珠跟书墨...

赵广安甩甩头,“四婶,去年里正进村巡视你不是在吗?”

怎么还会说出这种话?

两人牛头不对马嘴,后面的老秦氏急了,“广安,同里正没关系,我两看你把闺女教得好,想让你教教宝珠她们。”

“啊?”赵广安惊讶地张大嘴。

见他吃惊,老秦氏又说了一遍,赵广安看着老吴氏,“四婶来就是为说这事?”

还有两步就到了,老吴氏没有回话,而是爬上去站稳后才气喘吁吁的说,“对啊,三娘有勇有谋,族里姑娘都像她的话是族里的福气...”

这话赵广安爱听,“三娘是比其他姑娘显得稳重,四婶,不是我吹牛,三娘遇事就没怕过。”

无论是倒在路边的尸骨,还是密密麻麻的苍蝇蚊虫,她淡定自若得很。

便是益州官兵面前她亦临危不惧稳如泰山。

搁以往,面对他夸女儿的行径,老吴氏铁定要翻白眼的,此刻有求于人,欣然点头道,“就是看了她这一路的表现我们才想着让你教教其他女娃。”

这是对他的极度认可啊,赵广安笑出了眼褶子。

老吴氏问,“你觉得呢?”

赵广安不好意思的挠头,“我倒是没问题,就怕堂兄他们不放心。”

族里人怎么看他的他知道,这话光她们表态不行,还得堂兄点头。

“得你教导他高兴还来不及,怎么可能不放心。”老吴氏激动地搓手,“那我明个儿让她们来找你?”

赵广安拍拍旁边的石墩,示意老吴氏坐着说,“不急,有些话得先和您说说。”

老吴氏坐下,“啥话?”

“我常带三娘去茶馆你是知道的。”

这事十里八村的人都知道,为此老吴氏经常骂他毁了梨花,哪有女娃天天泡茶馆的?将来长大了想嫁人都难。

哪晓得没多久梨花就跟王秀才的长子订了娃娃亲,再看梨花,不卑不亢进退有度,老吴氏不得不承认自己浅薄看走了眼,顺着他的话道,“四婶知道,眼下比不得以前,你想怎么教就怎么教,四婶相信你。”

“成,你明天带她们来给我认认。”

四房女娃多,赵广安认不全,何况还有老秦氏家的,赵广安说,“教不好不能怪我啊。”

“不会。”

接下来事情多的是,哪怕赵广安什么都不教,看着她们也好。

赵广安应得爽快,上来准备听听发生何事的赵三壮心里不舒坦,待老吴氏下去后才拉着她的手说,“他当年在学堂就不好好读书,要他教娃不是把娃往坑里推吗?”

老吴氏心情正好,没有踹人,却也黑了脸,“什么往坑里推?不会说话就给我闭嘴!”

赵三壮不知她哪根筋搭错了,天亮换人后,急吼吼的回去找他大兄问问。

彼时朝阳初升,霞光笼罩,所有人都蹲在溪边洗漱,尤其是那群高矮不一的小姑娘,一个个仰起头,任由大人抓着棉巾往脸上反复擦。

溪水清凉,小姑娘们不受控制的缩脖子,他家三个女娃,最小的不过两岁,沾到冷水,哇哇大哭。

他赶紧跑过去抱起孩子,“这么冷,生病怎么办?”

孩子冷不丁被抱走,他媳妇的巾子落了空,见是他,笑眯眯解释道,“堂弟是个讲究人,她要是脏着脸去,堂弟恐怕不会搭理她。”

昨晚婆婆回来就叮嘱她务必将几个孩子收拾干净了,要不是釜里熬着汤,她还想烧水给闺女洗个澡呢。

说到这事赵三壮就费解不已,“你说娘怎么想的?堂弟要有这能耐,当年能把夫子气得半死?能被两个兄长追着打?”

“那时年纪小不懂事嘛,你看他自打做了爹可还荒唐过?”

“抱着几个月大的女娃去茶馆还不荒唐?”

“哪儿就荒唐了?我要有钱,我也天天带着娃去茶馆听书。”

“......”赵三壮难以置信,“你以前可不是这么说的。”

赵广安每年花在茶馆的钱比普通人家一年的花销还多,她痛心不已,说她要有那么多钱,全部买成田地,多的给儿子做彩礼,才多久这就变了?

“以前是我眼拙,现在不同了,族里人都惦记着把姑娘送给堂弟教导,咱再不上道,拖累的是咱闺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