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第2/2页)

“村长也是这么说的,真到那时,只能这么办了。”

几句话的间隙,梨花的身子又冰冷下来,她裹紧被雾水浸湿的草衣道,“村长考虑周全,我们村到时也这么做,婶子,我阿耶还等着,我先回去了啊。”

“快回去吧。”

梨花实在冷了,没有去看古阿婶她们,不过李解要指导她们打拳,梨花托他捎话,她明个儿出来看她们。

谷里雾色更重,不过一

道石壁门,仿佛两个世界。

守门的是赵青山,看梨花浑身打颤,急忙递上个泥炉,“谷里更冷,快抱着。”

泥炉里烧着炭屑,双手一抱,热气迅速往血液里蹿,她抱了几息,递给刘二,刘二摆手,“我不冷,三娘子你自己抱着。”

他问赵青山,“牛没病吧?”

“没,族里的娃们天天看着呢。”

赵广安带孩子是从捡牛粪割牛草开始的,几头牛被照顾得很好,赵青山说,“牛草囤足了的,咱饿死都饿不着它们,你们去哪儿了?”

梨花出谷就是好几天,赵广安担心她的安危,天天在耳朵边念叨,赵青山耳朵都快起茧了。

“去南边打猎了。”

两人回来时两手空空,估计没收获,赵青山说,“干旱数月,有猎物估计也跑光了。”

毕竟连曾老头都不去南边。

想到什么,他瞪大眼,“你们不会又回戎州城了吧?”

“没。”梨花将炉子靠近脸熏了熏,“戎州城已经是废墟,我们回去干什么?”

“你知道就好,你要有个好歹,你阿耶怕是要哭死过去。”赵青山看门的这些日子,相处得最久的就是赵广安了。

梨花刚烧出炭,流出几句风凉话,赵广安心下恼恨,天天下山拆房子,烧炭的成本降低后,他春风得意,但仍然天一亮就出谷砍柴,进出时,聊得最多的就是梨花。

在赵广安眼里,梨花是赵家祖坟冒青烟才生出来的娃。

她有个三长两短,肯定赵广安最受不了。

“我知道的。”

感觉脸颊暖和了,梨花把泥炉还回去,赵青山不让,“你抱着回家。”

“我不冷了。”

地里的苗全死了,只剩光秃秃的地,地旁边是接着开荒的村民。

隔着雾,梨花看不清长相,但看他们劳作的身影,心里浮起一丝暖意。

山里苦,但一家人齐齐整整的,挺好。

小溪上的木桥请教的老木匠,两米宽的桥,上面铺了厚厚的一层灰,依稀能看到脚印。

抱着盆从小路走来的妇人解释,“桥上结冰了,孩子们全跑到上面捡冰片往溪水里砸,你堂伯就让人多撒些灰,桥脏了,自然没人站上面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