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第5/5页)

周三郎无心说话,却也耐着性子回,“没打仗,我就回来看一眼,明早就走了。”

妇人轻轻拍着怀里的衣衫。

出来得急,平时裹孩子的袄子落在了屋里,现在只用衣衫将孩子裹起来的。

但雨太大了,衣服已经湿了,孩子估计难受,歪着头哭个不停。

妇人道,“我婆婆被埋在了墙下,你力气大,能不能帮我...”

她婆婆没死,就是被脸面倒塌的墙压在了一处缝隙里,她想救,但力气有限,根本搬不动外面的墙壁。

周三郎朝她家方向看了眼,为难道,“我娘受伤了,我爹还没找到,我现在自顾不暇,恐怕无法帮你。”

如果对方给报酬的话,赵广安倒是愿意帮忙,但他看女子的家已经塌得差不多了,即使想给恐怕也给不了什么就没开这个口,而且没有周三郎帮忙,单靠他自己也没办法做到。

见妇人看过来,他搂紧梨花,“我没力气。”

这话从一个男子嘴里说出来颇有没出息的意思,但妇人没办法嘲笑他。

无亲无故的,人家凭什么帮你?

早上,她找了多少人帮忙,大家都拒绝了,为什么,不就是自己

家没有忙过来吗?

妇人朝赵广安笑了笑,央求道,“这位郎君能不能行行好,替我抱抱孩子,他太小了,淋了雨会生病的。”

赵广安下意识看梨花,见她不反对才伸出手接过孩子。

梨花撑着伞,他拖着婴儿的脖子,让他立在自己肩头,和妇人说,“人死不能复生,既然有孩子,就好好抚养他成人,他将来会孝顺你的。”

这种话好像是族里老人爱说,去年老太太她们天天在灶房做竹甲,每次聊起从山下救回来的妇人,老人就爱说这话。

用孩子鼓励还在世的人活下去。

可能听多了,以致他脱口而出。

妇人眼睛一热,抚了抚孩子的后脑勺,“我也想,可惜太难了。”

家里的男子全部被征去从军了,就留她和婆婆两个人,知道城里乱,平日她们不敢出门,即使要出去,也必须跟邻里结伴,一次出门就把所有的物品买齐全,接下来就窝在家。

她没什么本事,刚成亲那会,还能绣花去街上卖,乱起来后,别说绣花,家里的针线都被她卖了。

她问赵广安,“你们从哪儿回来的?外面打仗了吗?”

这个问题周三郎已经回答过了,看她脸色不好,赵广安又说了一遍,“没打仗,我们从南边回来的,明天就要回去。”

“没打仗为什么要征兵?”

往年征兵,顶多一家一人,不想去的人可以花钱,又或者买穷苦人家的孩子替自己去,而这次,只要是没有缺陷残疾的男子都必须去,没有任何周旋的余地。

这是怎么了呀?

赵广安知道益州征兵的原因,但他可不会告诉妇人,只道,“益州境内没打仗,但其他地方就不好说,衙门估计也是怕打仗人手不足,提前囤兵以备不时之需。”

“可我们需要他啊。”

这么一大家子人,因为征兵,全散了。

如果丈夫和小叔子他们在,婆婆就不会困在墙壁缝隙里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