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第3/3页)
吃骨头,这些野猪在吃骨头。
这一幕太惊悚,她忘了逃跑,直至不远处传来惊呼声,“野猪,这儿竟然有野猪。”
一群人惊喜的放下后背上的东西,“老天爷对咱还是好的。”
梨花注意到他们放地上的是人,出声喊,“李解。”
“十九娘...”闻五最先认出梨花,“等咱抓了野猪就回去。”
“别...”梨花喊,“这些野猪不正常。”
这么大的动静,那些野猪好像没有警觉似的,仍专注地啃咬着那些骨头,发出清晰的啃咬声。
李解也看出来了,重新背起边上的孩子,“听三娘的。”
一行人迅速往梨花靠拢,期间,看到了草丛里的兔子,惊喜变成了疑惑,“怎么这么多动物?”
以为益州地龙前都逃去北边了呢。
李解眉头紧皱,“太怪了。”
背上的孩子们软塌塌的趴在他们肩膀上,走近后,睁着眼睛看了眼梨花,眼神空洞麻木,和上一批救回来的孩子一模一样。
梨花说,“咱先进山。”
月色清明,众人飞快的往山里走去。
几里而已,陆陆续续撞到好多猎物,仿佛谁家开了笼子放出来似的。
益州兵脸色凝重,“不寻常啊。”
“三娘什么时候发现的?”
“白天堂叔来找我,说山里动物成群,想搁置手里的活囤肉,我总觉得不对劲,还记得我和刘二叔在北边山岭迷路碰到猛兽的事儿吧,会不会跟这个有关?”
想到益州兵见识多,梨花跟他们说了北边的事儿。
闻五脸色发沉,“照三娘的说法,那些猛兽多半是有主的,早些年就有传闻说京都人士爱养猛兽,且以此为傲,我们在军营,知道的都是武将的事儿,据说勇武将军最爱养犬,其体型如虎,癫狂起来见人就咬,每年死在它嘴下的人数不胜数,勇武将军因此被弹劾...”
“犬形如虎?”梨花倒是不曾听说书先生讲过京城的事儿,“可有其他巨兽?”
“那就不知道了,我们就是个小兵,即使跟着节度使回京述职也只能驻扎在离京城几十里地的林子里,不曾见过京都人士的喜好。”
李解思忖道,“要不这次回去后,我带人去北边看看?”
“别,山里地形复杂,我和刘二叔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走出来,为此还叫人跟踪,若像闻五所言,那些都是有主的,一旦被察觉,山里人都得遭殃。”
是啊,世间养得起巨兽的非富即贵,真要招来祸事,山里人也会受其连累。
李解说,“咱们对北边一无所知不是好事。”
梨花也知道这个道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北边有猛兽,有野人,攻击力堪比千军万马,若成了敌对的立场,她们的处境就难了。
她回头看尸骨上觅食的野猪,“过阵子再说吧。”
话题揭过,李解说起这次的事情来,“我碰到大东家了,他猜到我们会去救人,在附近守着的,里头应该是岭南人进食的地点,他们吃饱就走。”
梨花的目光落在脸色惨白的孩子身上,“救了多少人?”
“里头估计有七八十个孩子,只救出来四十六个。”李解说,“有些孩子的身体不好,救出来估计也活不了了,还有些孩子不想走,死活在留在那儿。”
“为什么?”
“说是岭南人会给他们饭吃,离开岭南人,他们会饿死。”
局势太仓促了,李解跟他们解释有食物他们也不信,宁愿待在岭南人身边。
救人这种事讲究你情我愿,李解不想好心办坏事,就没坚持。
梨花认同他的做法,“他们既不想走,贸然救出来怨恨咱就不好了。”
尽管孩子们的认知是错的,但山里住着那么多人,孩子如果偷跑下山告诉岭南人村子的位置就不好了。
她从来不是什么好人,不会做自掘坟墓的事儿。
“我大伯呢?”
“他往南去了。”提到赵广昌,李解忍不住说道,“大东家记性好,观察细微,救人的路线是他想出来的。”
虽然他不怎么信任赵广昌,重新摸了遍路线,但不得不说,赵广昌还是有本事的。
梨花道,“他经营铺子,天天跟人打交道,要是忘了顾客的模样,哪儿来的老主顾?”
“他比于三更适合探路。”
梨花不置可否,赵广昌心术不正,
她不可能信任他的,倒是赵广从能活下来令她刮目相看,她道,“我二伯比我大伯如何?”
李解愣了下。
赵广从有点油腔滑调,还有点爱邀功。
比如在荆州,他主动请缨去难民村,还把益州兵打发了,估计想在梨花面前扬眉吐气一回。
不曾想出了意外,差点死了。
然而,他做事谨慎,虽然碰到了岭南人,但那时估计刚进戎州,不了解情况,栽了一回跟头后就再没让岭南人追到过。
他道,“赵二叔自然比大东家好。”
一个人躲藏比一群人躲藏要安全得多,但赵广从没想过丢下村民。
换成赵广昌,约莫就舍弃追随他出来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