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第3/3页)

这一句带着哭腔的声音,让大家顿时沉默下来。

赵铁牛把盆放梨花跟前,然后找来碗给她盛汤,和众人道,“岭南人坏事做尽,遭报应是迟早的事儿,我们已经脱离了魔爪,往后就好好过我们的日子。”

他说,“总有一天,我们能堂堂正正的告诉别人我们是戎州人的。”

在那以前,他们都得隐瞒自己的出身。

村民们背身抹泪,“戎州的岭南人死绝了吗?”

“不知道,目前只知道戎州城附近的岭南人全死了,南边的情况怎么样不得而知。”

“希望老天爷把他们全收了。”

庄户人家,从来都是看天吃饭的,一遇到事,能求的只有老天爷。

梨花说,“我大伯往南边去了,不久就知道南边啥情况了。”

说话间,赵铁牛盛了一碗汤给她,另外还有个碗装满了肉,梨花看着盆里的菘菜,“给我舀点菘菜吧。”

“先吃肉吧。”

赵铁牛吃菘菜快吃吐了,现在他是宁肯吃野菜也不想吃菘菜,便想着梨花也是如此。

村民们也说,“对,十九娘多吃点肉,下雪前,咱们隔两天就进山打猎,经常吃着的,你远道而来,多吃点。”

村民没有夸张,赵铁牛为人大方,那天抓到十只兔子,当晚能煮六只,他们一千多号人,进趟山少说几十只猎物。

有时候都怕他们把猎物抓完了,梁州人过来抢他们的。

梨花尝了口肉,问他们在安福镇是否习惯。

村民们的说法和赵铁牛差不多。

在荆州那会就是身份地位的末等民,挨打是常有的事儿,到这儿后,村长态度和善,邻里也好相处,日子闲适自在,不知有多好。

他们道,“比在山里好哟。”

山里太平,却也清苦,还要担心岭南人来扰,哪儿有安福镇舒适。

梨花好笑,“看来章二娘她们来对了。”

章二娘她们也是荆州村里出来的,和大家的话题更多。

李七郎道,“可不是吗?”

有肉有菜,大家甚是健谈。

晚上,梨花和章二娘她们睡在内院屋里,章二娘想找个人说说话,翻来覆去睡不着。

梨花习惯了睡马车,突然换到床上有点不适应,感觉章二娘翻身,轻轻开口,“章二娘睡不着?”

其他人已经睡着了。

炭盆里的炭好像快熄灭了,章二娘坐起,“十九娘也还没睡?”

“太暖和了,不习惯。”

“我也是。”章二娘起身往炭盆里加炭,“我以为这儿很苦来着,没想到条件比山里好。”

“这样你们就不怕饿肚子了。”

“可我害怕。”章二娘回到床上,“我做事笨手笨脚的,留在这儿给大家拖后腿怎么办?”

她不怕吃苦,就怕别人比她勤奋努力,那样会显得她懒惰。

她是后来的,融不进去怎么办?

而且这么多人,只有几个是她认识的,且不过同乡而已,没有人照拂,她怕...

梨花说,“他们不会嘲笑你的,我年龄小,干不了地里的活,但我叔伯他们从来不会因此就苛待我的吃食。”

“十九娘你是族长,哪能和我比啊?我爹娘死了,没个撑腰的人...”章二娘沉默半晌,低低道,“不怕十九娘笑话,来之前,我以为大家都是苦难人,但看到他们脸上的笑,我好像想错了。”

他们已经忘了那些悲痛的事情,振作起来开始新的生活了。

梨花问,“你怕你和她们处不好?”

“嗯。”

“荆州的事,你觉得他们能忘吗?别说他们,就是我这辈子都忘不了,你看他们笑得高兴,可能只是我们的到来让他们感到亲切而已,何况荆州的事情已经过去了,难不成要他们天天沉迷在那些痛苦不堪的记忆里才是好事吗?”

章二娘语塞。

到了这儿后,她想找个人聊聊荆州,聊聊爹娘的死,可等她刚刚张嘴,村民们就会打断她的话。

他们好像在回避。

她不懂。

她想是不是村民们已经忘了,或者不想提过去的事儿,所以故意避而不谈。

那样的话,岂不很遭人讨厌?

梨花隐隐猜到章二娘的心思了,可能觉得是有相同悲惨遭遇的人,见面后会抱头痛哭,诉说荆州的种种经历,但村民们笑嘻嘻的,不仅表现得很开心,还种了菘菜,养了兔子,烧了炭。

和她预想的截然不同。

梨花说,“那些事儿他们绝对不会忘,之所以不说,应该是还没到说的那天吧。”

章二娘认真琢磨梨花的话,瞳孔一震,“十九娘...”

“章二娘,心里的那些伤暂时收起来,等将来回了戎州,慢慢说给那些想听的人吧。”

村民们躲避荆州的话题,还有种可能,不想心里的那股气断了。

安福镇的日子再好,哪儿比得过全家其乐融融的时候?

章二娘揉了揉湿润的眼,“竟是我误会了...我...我会在这儿好好种地的,我阿耶...我阿耶生前一直念叨着想回老家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