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联动(第2/3页)

姜凌的方案,虽然增加了派出所的工作量,但也提供了一条更积极、更治本的路子。

沉思良久之后,王所长开了口:“应教授,姜凌同志,你们说的有道理。以前我们管,主要是盯着别让他们再犯事,比较被动。你们这个思路,是主动去拉他们一把。报告很详实,想法也实在。这样,我们先在咱们所试点,跟社区老张他们商量着办。具体怎么做,还需要细化,但这个方向,我支持!”

最后一站,是清源市第三中学。

犯案的五名少年,不管是初中还是高中,都在这里读书。

校长办公室里,气氛有些微妙。校长和几位德育主任显然已经知道了本校学生涉案,脸上带着尴尬和压力。

应璇玑教授没有客套,直接点明来意:“校长,各位老师,我们此行并非追责,而是希望和学校一起,从这起案件中反思,如何更好地守护我们的学生,避免悲剧重演。”

姜凌将陈栋等人的《个体犯罪风险评估报告》复印件放在校长面前,尤其指出了报告中与学校教育环境相关的关键点。

——周晓阳面临过度学业压力、在精英评价体系下的自我认同缺失。

——陈栋在校表现平平,但内心压抑未被察觉。

——李伟内向自卑、缺乏关注和引导、易受群体影响。

——王强、赵小鹏初中辍学,学校并未关注。

“校长,周晓阳是年级前十,陈栋在校表现平平,李伟默默无闻。在传统的评价体系里,他们可能都不是问题学生的代表。但报告显示,他们内心的压力、情感的缺失、认同的渴望,都成为了将他们推向犯罪边缘的力量。”

“王强父母双亡、赵小鹏父亲失业,家庭经济状况堪忧,因为交不起书本费而辍学,这一点,学校有推卸不了的责任。他们都是初中生,还在义务教育范围之内,学校应该认真家访、了解学生辍学原因,帮助他们回到课堂上来。”

姜凌的语气带着沉痛,“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塑造人格、守护心灵的家园。这起案件提醒我们,只盯着分数是远远不够的!”

学校几位领导听得冷汗涔涔。

清源市这起青少年暴力犯罪案件引发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学校也承受了极大的压力,不少记者进学校采访,都提到了辍学少年问题,教育局更是派驻了监察组进校,全面对学校进行整顿。

校长抹了把额头上的冷汗:“是,这是我们学校的失职,我们近期也在整改。具体措施,还在细化之中。”

姜凌拿出自己与导师一起熬夜完成的《关于减少青少年犯罪、加强学校监督管理的几点建议》:“我这里,倒是有几条具体的建议,请你们看一看。”

《建议》结合青少年犯罪心理,提出的措施都具备可行性。

姜凌的话语清晰而有力:“第一,建立心理健康筛查与干预机制。学校应该定期开展学生心理测评,尤其关注高压力学生、家庭问题学生、内向不合群学生,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对高风险个体进行早期干预和跟踪辅导。”

校长点头:“是,这点我们也考虑到了。这次案件的发生给学校提了个醒,一定要防患于未然,将青少年犯罪掐死在萌芽状态之中。”

姜凌:“第二,加强生命教育、法治教育与情绪管理课程。让课程更生动、更贴近学生实际,教会他们认识生命价值、敬畏法律、管理情绪、应对压力、学会拒绝不良诱惑和群体压力。”

校长与几位老师交换了一个眼神。

其中一名德育老师开了口:“行,回去我们就组织集体备课,优化德育课程内容,重点关注那些排斥教育的孩子,以理服人。”

姜凌点了点头,继续往下讲:“第三,营造包容多元的校园文化。要改变单一以成绩论英雄的评价标准,鼓励发展多元兴趣和特长,为不同特质的学生提供展示和获得认同的平台,减少边缘感和压抑感。”

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实施起来就比较困难了。

校长一脸难色:“现在学校考评看的都是成绩,毕竟考试成绩全是数字,好量化。你说的这些兴趣、特长什么的,怎么量化?带孩子们搞这些,根本就不和老师工资挂钩,他们没动力啊。”

应璇玑来自高校,自然也知道学校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可以搞兴趣课外小组,发挥各科老师的优势。一个小组给一定的课时量,如果学生参加比赛获奖另外有奖励。”

一说到发钱,就比较敏感了,校领导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发言。

最后还是校长一锤定音:“行!就按教授说的办。咱们学校这次算是臭名远扬了,怎么也得咬咬牙、狠狠心,一次性改到位!”

应璇玑微笑道:“校长有这样的决心,我相信三中一定能够打个翻身仗。”

校长苦笑:“承您吉言。”

应璇玑看向姜凌:“还有两条建议,你继续说吧。”

姜凌:“第四,加强家校沟通深度。不仅沟通学业,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变化。对像陈栋、周晓阳这样的家庭,学校应主动沟通,提供家庭教育指导资源。第五,对‘小透明’学生给予更多关注。班主任、任课老师需要主动关心那些性格内向、存在感低的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融入集体,避免他们成为不良群体的‘猎物’。”

校长和几位主任翻看着报告,听着姜凌一条条具体的建议,脸色越来越严肃。他们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到,在成绩单的背后,隐藏着如此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校长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长长叹了口气:“这份报告,真的是振聋发聩。我们立刻召开校务会,研究落实你们的建议。心理健康筛查和课程改革,也会提上日程。请放心,经过这起案件,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学校教育的短板与不足,一定好好整改!”

清源市公安局的案情总结会议顺利召开。

当姜凌和应璇玑带着厚厚的家访记录、五份详实的《个体犯罪风险评估报告》、派出所初步的联动意向书以及三中校长的整改承诺,再次走进会议室时,氛围已然不同。

赵刚大队长和其他侦查人员看着眼前这一摞摞凝聚着心血、带着生活气息和沉重分量的材料,再听着姜凌条理清晰地汇报这几天的走访、沟通成果以及基于此完善的、更具操作性的“分层次干预建议”时,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没有质疑,没有打断,只有沉默的倾听和眼神中流露出的沉思与动容。

家访中陈父的叹息、周母的痛哭、王强奶奶的哀求、李伟父母的懊悔、三中校长的郑重承诺、王所长表示支持的务实态度……这一切,远比任何理论说教都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