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从救上到勤王戊戌庚子间的朝野政局(第14/16页)

[30] 清华大学历史系编:《戊戌变法文献资料系日》,第1209页。

[31] 参见王树槐:《外人与戊戌变法》第三章《政变之后》。

[32] 清华大学历史系编:《戊戌变法文献资料系日》,第1098、1213页。

[33] 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三,第538页。

[34] 《列强在北京》,1898年10月14日《字林西报》周刊,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三,第498页。

[35] 《胁从罔治》,《申报》1898年11月12日。

[36] 皮锡瑞:《师伏堂日记》,《湖南历史资料》1981年第2期,第144页。

[37] 1900年2月《致孙仲恺书》,胡珠生编:《宋恕集》下册,第696页。

[38] 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二,第634页。

[39] 《申报》1898年12月29日。

[40] 几天后姬乐尔致函莫理循:“我很相信你的判断,但是我必须说,还没有发生什么事情足以动摇我的这种信念:维新派的倒台不符合我们的利益。就连为外交使团夫人们举行的招待会,也不足以动摇我的信念!”(骆惠敏编,刘桂梁等译:《清末民初政情内幕——莫理循书信集》上册,第130—131页)另据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太后觐见各国使臣夫人,特备二人充作瑾、珍二妃,防人问也,足见未尝不心虚也。”(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一,第352页)

[41] 清华大学历史系编:《戊戌变法文献资料系日》,第1074页。

[42] 朱寿朋编,张静庐等校点:《光绪朝东华录》,总4279页。

[43] 《伊藤博文关系文书》,汤志钧:《乘桴新获》,第187—191页。

[44] 清华大学历史系编:《戊戌变法文献资料系日》,第1244页。张之洞报告总署时,未提及聘请日本军事教官和派遣留学生之事(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二,第618—619页)。

[45] 《戊戌变法文献资料系日》,第1247页。

[46] 《伊藤博文关系文书》,汤志钧:《乘桴新获》,第190—191页。

[47] 《清议报》第9册,1899年3月22日。

[48] 《知新报》第90册,1899年6月18日。

[49]《清议报》第20册,1899年7月8日。

[50] 《北京要事汇闻》,《知新报》第98册,1899年9月5日。

[51] 《清议报》第27册,1899年9月5日。

[52] 《北京要事汇闻》,《知新报》第98册,1899年9月5日。

[53] 《记南洋电请圣安事》《新加坡阖埠华商电达总署奏请圣安折稿》,《知新报》第103册,1899年10月25日。丘逢甲复邱菽园函谓:“恭请圣安之举,内地闻之,人心为之一震。内地不能有此,以电局皆由官主,决不肯代发商民电奏,非督抚代奏,总署亦不敢收译也;督抚亦无肯代奏者。阅邸抄,见九月初八日上谕,有特褒海外商民忠义之语,当系电奏到后所发。”(广东丘逢甲研究会编:《丘逢甲集》,第794页)

[54] 《北京要事汇闻》,《知新报》第103册,1899年9月25日。

[55] 《京外近事》,《知新报》第107册,1899年12月3日。

[56] 《咸思圣主》,《知新报》第112册,1900年2月14日。

[57] 《北京近事要闻》,《知新报》第111册,1900年1月11日。关于各地华侨要求归政之事,郭景荣《海外华侨对康梁及保皇会态度的演变》论及祝圣寿和为慈禧祝寿两次(中山大学孙中山研究所编:《孙中山与华侨——“孙中山与华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144页)。

[58] 《格抑电奏》,《知新报》第112册,1900年2月14日。

[59] 王栻主编:《严复集》第3册,第533—534页。

[60] 《知新报》第100册,1899年9月25日。

[61] 侯宜杰:《二十世纪中国政治改革风潮》,第15页。

[62] 《北京要事汇闻》,《知新报》第104册,1899年11月3日。

[63] 《论各国宜干预中国新政》,《知新报》第104册,1899年11月3日。

[64] 皮锡瑞:《师伏堂日记》,《湖南历史资料》1981年第2期,第171—172页。

[65] 陈庆年:《戊戌己亥见闻录》,《近代史资料》总81号,第138页。

[66] 《北京要事汇闻》,《知新报》第94册,1899年7月28日。

[67] 《北京要事汇闻》,《知新报》第103册,1899年9月25日。

[68] 广东丘逢甲研究会编:《丘逢甲集》,第794页。

[69] 《北京要事汇闻》,《知新报》第102册,1899年10月15日。

[70] 《论汉阳宓大令奏请太后撤帘皇上亲政事》,《知新报》第104册,1899年11月3日。1901年5月11日郑孝胥称:“过关道,见所议十条及密[宓]昌墀《戊戌奏稿》,空疏而守旧之言也。”(《郑孝胥日记》第2册,第794页)

[71] 骆惠敏编:《清末民初政情内幕——莫理循书信集》上册,第150页。

[72] 《北京近事汇闻》,《知新报》第111册,1900年1月11日。

[73] 天游先生(唐才常):《答客问支那近事》,《亚东时报》第13号,1899年8月15日。引自清华大学历史系编:《戊戌变法文献资料系日》,第1392—1393页。

[74] 《保救大清皇帝会例》,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上册,第420页。

[75] 《致濮兰德书》,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上册,第424页。

[76] 《知新报》第89册,1899年6月8日。

[77] 中国历史博物馆编,劳祖德整理:《郑孝胥日记》第2册,第735页。

[78] 《谕旨照录》按语,《知新报》第112册,1900年2月14日。1898年底清廷就曾更换医治光绪有效的医生,令刘坤一感到疑惑(光绪二十四年十一月《复彦咏之太守》,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主编:《刘坤一遗集》第5册,第2240页)。

[79] 《北京要事汇闻》,《知新报》第100册,1899年9月25日。

[80] 《支那朋党论》,日本《东邦协会报》1899年9月10日,引自《知新报》第102册,1899年10月15日。

[81] 孙诒让致汪康年,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二,第1480页。

[82] 《清议报》第29册,1899年10月5日。

[83] 胡珠生编:《宋恕集》下册,第690—694页。

[84] 《知新报》第108册,1899年12月13日。

[85] 胡珠生编:《宋恕集》下册,第693页。另据12月22日日本《东京日日报》报道:“工部尚书廖寿恒革去军机之职。闻廖为翁同龢门生,前日翰林院沈鹏参劾三凶之折,为刚毅等见,以沈为常熟人,疑为翁党,遂追寻原因,谓廖主使,迁怒于廖,故设法逐之也。”(《北京要事汇闻》,《知新报》第110册,1900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