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太原之争(第8/18页)
刘文静说的时候,流下了眼泪。一向自负骄傲的他,不得不低头。
萧瑀心软了,沉默了一下后,把大理寺奏章上对他的罪名又说了一遍,刘文静心里全都清楚了,是那个他不曾看在眼里的裴寂在陷害他,太狠毒了。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怪不得!怪不得!”刘文静喃喃着,“他比我狠,我只是辱骂他,盼他死,可他是真想置我于死地啊!”
萧瑀虽然也看不惯裴寂溜须拍马,但却并不觉得裴寂会去害刘文静,不然,皇上让他和自己审案,他怎么还主动回避呢?何况刘文静口无遮拦,得罪了不少人。即便真像刘文静说的,他是被冤枉,被陷害的,也很难说会是谁冤枉他,陷害他。
当然,萧瑀和秦王李世民一样,都觉得刘文静不至于谋反。
“刘大人放心,本人一定向皇上如实陈述!”萧瑀说。
“多谢宋公!”刘文静磕头跪谢。
只是,萧瑀太过老实,太过按章办事,在给皇上陈述时,邀上裴寂同去。他觉得,既然皇上派他和裴寂一同监理此案,审理时裴寂避了嫌,可向皇上陈述时,裴寂一定要在场。
结果,在他给皇上陈述完,向皇上为刘文静求情,说刘文静并无谋反之意,只是对一些朝廷大臣有怨言,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希望皇上能念在刘文静的忠心和功劳上,予以惩戒,不要以谋反治罪时,李渊看了看裴寂。
“萧爱卿为刘文静求情,裴爱卿怎么看?”
“陛下,刘大人素来对臣有怨言,微臣说什么都不合适,微臣请求回避!”裴寂又假意道。
“裴爱卿如此宽宏大量,但说无妨!”李渊说。
裴寂这才假装无奈道:“皇上既然让微臣说,微臣不敢隐瞒。刘文静确实论才能和谋略,均在微臣之上。可是此人性格浮躁,生性猜忌阴险。一直以来,他都嫉妒陛下对微臣的厚爱,身为右仆射,只因对微臣有怨言,就醉酒时不顾身份,做出如此丑态,实在不该。何况,他对微臣不管做什么,微臣都能忍耐,可对陛下如此不敬,若此次饶了他,日后怕会遭到报复,后患无穷啊!”
裴寂的话有理有据,丝毫看不出在公报私仇,何况还说刘文静的才能和谋略在他之上,他的谦逊和刘文静的自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萧瑀不禁在心里说:“刘大人怎么可能斗得过裴大人?”
裴寂的话,正中李渊心思,他想,刘文静到处说自己偏袒裴寂,对他不公,此次若不“杀鸡骇猴”,不知其他臣子是否还会有样学样,对自己不敬呢?
因此,那刻的李渊,已经在心里给刘文静定了死罪。无奈萧瑀为刘文静求情,也为了让朝廷百官觉得他对此案很“谨慎”,便又令他们二位再次重审。
“此事重大!不能有丝毫马虎!”李渊说。
萧瑀接令回府,心里很是难过。自己没能说服皇上,刘文静的命,看来也只有秦王李世民能救了。于是,他托人给狱中的刘文静递话,让他写信求李世民。刘文静一听,萧瑀都救不了自己,心顿时凉了半截。他只得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李世民身上,遂写了封信给李世民,说了自己的悲惨遭遇。
李世民本想装聋作哑,不管此事,可收到刘文静的信后,又觉得他很可怜。另一个,也怕身边人说他冷血,便决定去见见父亲。李渊一见李世民提到刘文静,便知道意思了。
“朕知道刘文静和你的关系,你给他说情,朕能理解。可此人若此次赦免,不知他下次又会惹出什么事来。此人为人处世均有问题,在这种时候惹这种事。朕又怎能饶他?”
李世民一听,父亲是一定要刘文静死的。再一想,父亲说得也对。刘文静的脾气性格是容易惹事,如今外患未除,内忧又起,抓他又放他,谁知他又会乱说什么,对朝廷很不利。于是想了想,请求父亲,给他一个和刘文静畅饮的机会,还说希望父亲给刘文静一具全尸。
李渊也知刘文静冤枉,也愿意成全李世民,便答应了,
当天晚上,李世民提着酒肉,去了关押刘文静的监狱。
见到李世民的那一刻,刘文静似乎回到了太原起兵前,那时候,也是他在狱中,李世民提着酒肉来看他,和他喝酒。喝完那次酒后不久,他就被释放了。
“看来,秦王还是那个叫自己肇仁兄的二郎啊!自己得救了!”
刘文静高兴不已,曾经的画面重现:两个人坐在狱中的草席上,大口喝酒,大口吃肉。
不同的是,这天的刘文静,没有谈时局,没有说他宏大的理想,更多的是发牢骚,是骂裴寂,骂裴寂是小人,是奸臣……
李世民看着刘文静,轻轻叹了口气,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心想,早都要你改改性格了,你就是不改。此时死到临头,仍然如此。没救了!
不知将要死到临头的刘文静,睡了一个好觉。
第二日,狱卒给刘文静送去了掺有毒药的酒。刘文静变了脸色,这才知道,昨天的李世民,不是去救他的,而是为他送别。
“高鸟尽,良弓藏!”他流着泪,大声说。
临死前,刘文静还是不改他的自大。在抚胸长叹完这句话,他泪流满面,中毒而亡。
那年,刘文静52岁。刘文静的哥哥,刘文起也因弟弟受到牵连,被赐死,刘家被抄家……
10年后,也就是公元629年,李世民坐上皇位,追复刘文静官爵,当然,这也是后话。
第三十九节 李世民屠夏
(10)
刘文静的死并未在唐朝廷引起多大反响,大家的关注点在另一件关系着李唐江山的事上。这件事就是刘武周夺得晋阳,得晋阳以北大部分地区。
晋阳对李唐意义深远。隋炀帝先失晋阳再失长安,最后失去大隋江山,这让深信宿命的唐高祖李渊很是焦虑。再加上裴寂和李元吉不停地在他耳边说刘武周、宋金刚多么多么厉害,加深了唐高祖李渊的恐惧心理。如何避免不再重蹈隋炀帝覆辙?那就是严加防守长安。只要长安不失,隋炀帝的悲剧就不会重演。
既然已经失去晋阳,那就固守长安,让刘武周无法得逞。李渊的这种念头一生出,便有了放弃整个山西的想法。
这天上朝时,面对李世民等人提出的攻打晋阳请奏,他淡淡地说:“刘武周的势力越来越强,只几个月就攻下了多半个山西,天下割据势力不单是他一个,先把他放放吧!攻打晋阳的事就暂时不要提了!”
李世民在惊愕中抬起了头,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
“父皇要放弃晋阳?”他喃喃着。
“皇上是这个意思!”身边的长孙无忌,用只有他们两个人才能听到的声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