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太原之争(第9/18页)
自己没有听错,太不可思议了。父亲,这位唐朝廷至高无上的皇帝,竟然在这关键时刻,又犯了胆怯的老毛病。想当初,直驱长安时,如果不是自己苦苦哀求,父亲早就退缩了,那么,还会有今天的大唐吗?
李世民看着父亲,看着金銮殿上那个既陌生,又熟悉的父亲。那时候,他的心里有了“如果我坐上了皇位,一定不会这么懦弱”的念头。
“父皇……父皇放弃晋阳?不想再拿回晋阳了?”李世民的声音有些颤抖,那是他竭力压制住内心愤怒而发出的声音。
“不是不想拿回,是暂时无法拿回!现在的精力如果都放在对付刘武周上,那么,其他地方的割据势力,势必会借机捣乱……”李渊说。
其实,他内心还有另外的担心,那就是曾经不得已归了唐,依然心存不甘的地方官员,很可能在此时起兵谋反。如果真是这样,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还算稳固的李唐基业,又该摇摇欲坠了。他必须防范,加大精力防范。
“父皇!那可是晋阳……是我们兴国之地!”李世民大声说。过度的激动,让他的声音变了调,尖利起来,“任何地方都能失去,这里必须夺回来!不管付出任何代价,都要夺回来!”
李世民那反常的尖利的嗓音,惊呆了在场的官员。他们全都屏住呼吸,有用余光看李世民的,也有抬眼皮看金銮殿上的李渊的。
金銮殿上的李渊,原本端坐的身体稍稍朝前倾着。李世民的反应,同样超出了他的预想。他知道李世民不会认同他的这个想法,但没想到他以这种方式,以和自己对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认同。
他有些愤怒,愤怒让他看起来有些不安,身体不时动着,像有一万只跳蚤在身上爬行。
整个大殿空气紧张,所有官员都像被冻结。长孙无忌不禁为李世民担心起来,他决定打破僵局。
“陛下,这晋阳不能给刘武周!”长孙无忌上前一步说,“刘武周绝对不会只有这么点胃口,他一定还想得到更多!而且得到的越多,想要的也会越多。我们不能让他得逞……一定要遏制住他的野心。”
大殿的空气重新流动起来,“冻结”的官员也活了。
“陛下,刘武周要的是天下!”房玄龄也上前一步说。
李渊前倾的身体重新恢复正常,他看看李世民,又看看长孙无忌,再看看房玄龄,眉头皱得更紧了。他们都是秦王府的人,这秦王府的人,敢这么挑战自己的权威,胆子也太大了,这胆子是谁给的?不就是秦王李世民,自己的二儿子二郎吗?
看来,不仅要防范外侵,防内乱,还要防秦王府啊!李渊想。不过,抛开他们是秦王府的人,抛开他们胆大挑战自己的权威,他们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李渊长长吸了一口气,让自己的心情平复,然后将眼光看向李建成和李元吉。
“大郎、四郎,你们同意二郎的意见吗?”
李建成没有说话,他不知道怎么说,弟弟李世民说得没错,父亲李渊的想法也对。刘武周、宋金刚能力不凡,想要夺回太原并非易事,必定会派出大部队,精锐部队。那么,趁大部队离开,其他割据势力趁长安防守虚弱,进攻长安怎么办?隋灭唐建,不就是长安兵力削弱才让他们有了机会吗?虽然太原重要,可和长安相比,根本不算什么。
李建成犹豫难定。而那李元吉早已忍不住了,他连跨两步,先说哥哥李世民这么说是不知宋金刚厉害,接着又夸张地描述宋金刚如何如何厉害,厉害到犹如天兵天将下凡。
“宋金刚有员大将,大家叫他尉黑子,使起铁鞭来,出神入化,一人抵百!”
李元吉把尉迟恭说得那么厉害,只是在为自己在晋阳的落败,狼狈逃回长安找借口。尉迟恭的本事他根本就没见过,尉迟恭使铁鞭的英勇神武,还是他听逃回长安的刘弘基说的。
“那尉黑子叫尉迟恭,确实厉害!刘弘基和长孙顺德都和他交过手。”李世民看着弟弟李元吉,他对这个长相古怪又无能的弟弟厌恶到极点,冷冷地说,“四郎,你还不知道吧,那尉迟恭夺槊更是天下无敌!”
李元吉眨巴着眼睛,被李世民噎得说不出话来,夺槊是他李元吉引以为傲的技艺,他曾号称自己夺槊天下第一。
“那……那黑炭头虽然铁鞭使得厉害,可那夺槊……夺槊根本不是本王对手!”李元吉瞪着细眼,斜视着李世民说。
李世民又是冷冷一笑。
“那么,有机会,你们可以较量较量,看到底谁是天下第一!”
李世民说完,收回眼光,看向父亲。他不再愿意和李元吉争辩,也不屑于和他争辩。
“父皇!晋阳乃大唐基石,那里资源丰厚,要是我们真把那里丢了,也就太可惜了。父皇能否给儿臣精兵三万?若能,儿臣定会夺回晋阳,灭掉刘武周、宋金刚!”李世民说。
李渊的眉头皱得更紧了,答不答应呢?夺回晋阳当然好,可会不会给长安带来危机?李渊沉默半晌,最后又将目光转向了太子李建成,左仆射裴寂。
“大郎、裴爱卿,你们二位觉得二郎率兵前往如何?”
裴寂看了李建成一眼,他需要知道太子的想法。若从李唐江山社稷考虑,他应该赞同派秦王去出征。可支持去,也就预示着支持秦王李世民,那么,太子李建成会高兴吗?如果从支持秦王还是太子中选择的话,裴寂是会选择支持太子的,不仅支持秦王他得不到什么好处,更主要的是,太子是储君,未来的帝王。
“儿臣觉得二郎定会不辱使命!”李建成说。
“微臣觉得太子所言即是!”裴寂小声说,不敢看李元吉,更不敢看李世民。
不敢看李元吉是因为说了和李元吉相反的话,不敢看李世民则是因为刘文静。
裴寂自陷害刘文静丢了命,便有些怕李世民,怕李世民眼神里飘过来的鄙视。裴寂经常有种错觉,觉得刘文静死后,把对他的鄙视,全都留给了李世民。
他不知道,他只是做贼心虚而已。
李渊在又沉默半晌后,下定决心,大声道:“二郎听令……”
自此,李渊诏李世民为益州道大行台尚书令,统领关中兵,收复晋州北,夺回并州、晋阳……
(11)
公元619年10月,李世民统关中军进攻刘武周、宋金刚。一行人马浩浩荡荡地向晋州方向进发。路途中,突然涌出很多逃难者,他们衣衫褴褛,慌里慌张;看到他们后,惊慌失措,径直低着头急速离开,逃跑一般。
“问问怎么回事?从何处来?到何处去?”李世民突然停下,对身边的房玄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