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6/10页)

还有,她爱读激情的诗词,爱唱哀怨的曲子,愿意帮助有困难的人,不轻易忘记患难时期的朋友……所有这些都是由于她凄凉的童年生活在她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的缘故。

从目前令人羡慕的生活地位和社会关系来看,她已经日益背离她所出身的童年生活,并且走得那么远了。她不自觉地、不断地被吸进上层社会,但这并不使她高兴,反而使她产生了痛苦、不满和反感。她企图挣扎、企图反抗,她的那种“冷”的性格,实际上就是反映了她的挣扎和反抗的一种特殊形式。

她的挣扎和反抗在与官家的接触中达到了最高潮,因此官家比较多地看到她的冷的一面,而没有想到她也有热的一面。事实上能够授人以手,又能不忘故旧的人就不可能没有热的一面,只是官家看不到此,想不到此罢了。

她没有跟哪个客人谈情说爱过,在这方面她的确表现得严肃而认真。但这并非因为她持有一个特别严格的道德标准,恰恰是由于她的职业就是制造“爱情”,她对自己的制成品已经腻得毫无胃口,犹如制作糕点的师傅不喜欢吃自己做的糕点一样。但她不能够拒绝来访问她的客人,不得不献出自己的技艺来博取缠头。她高兴的时候,也可以很活跃,甚至不免要打情骂俏。当官家缠上她以后,她也一度有过压倒侪辈的虚荣感……在任何职业范围中,如果不具有通常具有的职业病,这个人就不可能在他那一行业中出人头地。如果师师没有这样、那样的弱点,她根本不可能在东京的歌伎界中混迹,更加谈不上成为一个艳冠京华、名噪当代的歌伎了。

东京人并非因为她的性情乖张、行止独特,而是因为她也具有他们所能理解和接受的弱点才把她捧红的。人们只能喜爱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事物。直到把她捧红后,才突然发现她还具有许多与众不同的行径以及他们不能够理解和高不可攀的赋性,这才对她顶礼膜拜起来。脆弱的东京人很容易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出一些非常规的事物来满足他们的崇拜狂。崇拜也是一种都市病。

正因为师师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弱点,因此,她并非完全不考虑自己去当个皇贵妃,她也不能够完全拒绝那一份虚荣。可是有一股从她灵魂深处发出来的力量反对她去当皇贵妃,这股力量才是她身上最宝贵的东西。它使她看到她与官家两人之间的分歧,使她从根本上认识到他与她并没有共同的感情基础。作为过访频繁的客人是一件事,要把她的命运联系在他身上,那又是另外的一回事情了。

官家把自己的宫廷看成阆苑仙境、神仙洞府,单单缺少一位仙姝来管领;师师却把它看成一洼足以枯竭她的生命源泉的死水、一口机栝甚深的陷阱。她十分明白,自己一旦进入宫廷,官家确会非常宠爱她,把她当作一幅稀世名画,亲手题上标签题跋,钤上“宣和天子御览之宝”,然后深密地珍藏在葆和殿东、西序,以便随时展视珍玩。这样,她就是一幅失去生命力的名画,再也不能流传人间,让真正的赏识者鉴赏、观摩、赞叹了。十分重视个人身份自由的师师,不愿意牺牲它来酬答官家的厚意。她尊重自己,一顶皇贵妃的冠子买不动她,即使它是用纯金铸成的。当然,屈服于权势,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拜倒于冠子下,甚至利用它来作福作威、流毒人间的还是大有人在的。师师觉得这种人十分可耻,决不与她们同调。

再则,她以歌伎的切身体会,深深知道她如果待在自己家里,就可以使官家处在跟别人一起来竞争她的地位上;反之,她要进了皇宫,就会使自己处于跟别人一起去竞争他的地位上。一向高傲的师师不屑也不愿使自己处在这样一个屈辱的地位。

三十岁的李师师,饱尝人间的辛酸甘苦,已经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于官家,她既不能决绝地摒弃他,这样就会堵塞她向上层社会靠拢的道路,也不愿顺从地屈就他,这样她就会丧失她好不容易才保留下来的一切。她既不愿市恩,也不想丛怨,所有这些在她心里千萦万转反复循环考虑的理由都很难向官家明说。但她有的是各种战术,她绰有余裕地可以把他的攻势挡住。在这场攻守战中,她始终掌握了主动权。

昨夜,她退回了皇贵妃的冠子,毫不客气地把小丑张迪撵出大门。她预料今天官家可能作为不速之客到她的醉杏楼来发动一个新的攻势。对此,她已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思想上、语言上、行动上,严阵以待。

5

不出师师所料,第二天傍晚,官家果然跨着骏骡“鹁鸪青”,轻骑简从地来到师师家里。

从宫苑侧门到镇安坊李家有一道长达三里半的宽阔的夹墙,名义上是为拱卫宫殿的禁卫军建造宿舍而砌的。夹墙砌好了七八年,宿舍却一间也没有动工,后来索性造到别处去了,于是这道夹墙就成为官家到镇安坊微行的绝对安全和完全保密的专用孔道。但是官家只能有限度地使用它,因为根据他们之间的默契,官家要来访问,必须事前取得她的许可,而师师也不是每次都同意他的访问的。官家只取得百分之四十九的自由微行权。

今天官家破坏成约,突如其来。为了填补这个缺口,他特地携来一副围棋子相赠,作为借口。他刚走上醉杏楼时,像平时一样洒脱地吟了一句自己的诗“忘忧清乐在枰棋”(他曾命令待诏的棋手们编了一部围棋谱,自己题诗作序,这部棋谱就名为《忘忧清乐集》,不知道是先有了这个书名才题这句诗的,还是书以诗名),然后抱歉地说:“今天朕替师师带来的这副棋子,是当代高手玉工高韫玉花了一年多功夫,细细碾成,贡为御玩的。棋子温润匀净,实在难得。朕今天才得了,心里喜欢,等不得派人来打招呼,就径自携来了。师师可莫见怪!”

师师谢了官家的厚赐,不无带点委屈的口气回答:“官家今夜突然赐临,使臣妾莫测所以,惊讶万分。这个可是只此一遭,下不为例的。”

“当得,当得!只此一遭,也就够了,朕今后决不食言。师师尽可放心。”

这“只此一遭”四个字下得非常突兀,难道他有什么把握在一次谈话中就可以达到目的了吗?她倒不相信起来。有人干着很有把握的事情,故意把话说得很婉转、很谦逊,有人正在进行毫无把握的事情,却故意说得很响亮,表示自信。他对于今天要干的事情到底有几分把握呢?师师用充满了疑问的眼光咄咄逼人地一直看到他的眼睛中去。他果然不敢正面回答她的疑问,只好暂时避开她的眼锋。师师且不理会这个,先欣赏这副棋子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