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僵局,1945~1953(第8/16页)
斯大林仍然拒不承认——也许就连他自己也不相信——在德国问题上,苏联已经失去了战略主动权。受苏联管制委员会报告的影响,他决定在争取德国统一的运动中再上演戏剧性的一幕。1952年3月10日,他给西方三大国发布照会,提出签订和约的新条件。未来的德国将通过自由选举产生并保持中立,但要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可惜的是,对于斯大林当时的想法,现在没有任何第一手的资料。不过,按照他先前的政策,几乎可以断定,这是想再次搬出苏联关于德国统一的那一套语无伦次的宣传,以破坏西方的同盟并在西德人当中挑拨离间。长期以来,奥地利一直受到德国问题和苏联军事计划的绑架。对苏联有关奥地利的计划的详细分析也显示,当时,克里姆林宫的外交只不过是为备战做掩护。但苏联人的新倡议未能对建立欧洲军队的计划造成影响。西方各国政府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很快就拒绝了这份照会,认为它是宣传。
在照会遭拒数日之后,1952年4月7日,斯大林向东德共产党各领导人透露了他的真实意图。他说,民主德国现在可以加入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的备战工作中。对于受过反战宣传的东德青年,现在必须教育他们,要为“保卫”自己的国家、防止西方侵略做好准备。“不管什么样的军队,只要你们有了,”他对东德人说,西方列强“跟你们说话的方式就不同了。你们会得到认可和关照,因为所有人都喜欢力量”。斯大林建议成立一支综合性的东德军队:30个师的步兵和海军陆战队,一支空军,一支潜艇舰队,再加上数百辆坦克和数千门大炮。这支军队将被部署在西部边境。在这些力量的后面,斯大林打算部署苏联军队。
在与民主德国各位领导人的第二次会谈中,斯大林不只是彻底改变了自己先前的政策,他还透露了从占领之初自己一直没有停止考虑过的问题。“为了把西欧掌握在自己手里,”他说,“美国人需要在西德驻军。他们说他们的军队是用来防御我们的。但这支军队的真正的目标是要控制欧洲。”斯大林看上去情绪低落而又无可奈何。“美国人会让西德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他们会建立西德军队。阿登纳是在美国人的掌握之中。所有以前的法西斯分子和将军们,也在他们的掌握之中。”最后,克里姆林宫的领袖承认,在德国陷入了僵局。他对东德共产党人说了他们想要听到的东西:“你们必须组织你们自己的国家。要把划分东、西德的那根线看作是边界线,而且不是一条简简单单的边界线,而是一条危险的边界线。”换句话说,斯大林开始不把民主德国当作一种临时安排了,而认为它具有永久的战略价值。不过,斯大林并没有把事情做绝,他没有关闭与西柏林的边境。柏林封锁的惨败让他心有余悸,所以他只是“建议”,人们出境要受到限制。西方的特务,他说,在民主德国各地的行动太自由。他们也许会采取极端行动,暗杀乌布利希和苏联管制委员会的领导人瓦西里·崔可夫将军。
由于年事日高,斯大林的工作能力也在下降,但他的思维还很敏捷,充满活力。几年来,他一直计划把东德变成未来与西方作战的前线。同时,他也按照自己对德意志民族主义的认识,极力向居住在西德的社会民主党人和民族主义分子呼吁,以削弱对美国在联邦德国的军事存在的支持。“争取德国统一的宣传运动要一直搞下去。你们现在握有这个武器,永远也不要放松。为了揭露美国人,我们也会继续拿出有关德国统一的建议。”
历史学家路德·范·戴克(Ruud van Dijk)认为,斯大林1952年4月的决定,“解决了在其对德政策中的基本矛盾”,即占领区的现实与在德国问题上已经公布的政策之间的矛盾。这些决定随即也带来了其他麻烦。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乌布利希按照与斯大林达成的一致,把民主德国从温和的苏联化转向全面的“无产阶级专政”和速成的社会主义建设。1952年7月9日,克里姆林宫通过政治局决议,正式批准民主德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后来,莫洛托夫声称,乌布利希错误地把这理解为同意早日建成社会主义。不过,斯大林从来没有反对过乌布利希的行动。总之,这位德国社会统一党领导人觉得自己的行动得到了莫斯科的批准,而且他在做的时候也是满腔热情。民主德国的全面军事化涉及财产充公、逮捕破坏分子以及公开谴责西方的“战争贩子”和“内部敌人”。这个政权摧毁了私营工商业,并在农村开展了集体化运动。
即便是一个更健康的经济体、一个没有经受战火蹂躏和苏联掠夺的经济体,也不可能完成莫斯科下达的天文数字般的生产计划。斯大林和乌布利希的新政策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急剧的通货膨胀、农业危机以及遭到极端扭曲的经济发展。更糟糕的是,斯大林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减轻东德战争赔偿的支付等负担。截至1953年,民主德国已经支付了超过40亿美元的战争赔偿,但仍欠苏联和波兰27亿美元,也就是每年超过2.11亿美元的预算支出。另外,民主德国还要继续支付给苏联每年约2.29亿美元的占领费用。最后,斯大林用他与对待中、朝共产党人同样的精明和无情(他们要用美元购买苏联的军用物资,用来与在朝鲜的美国人作战),卖给东德这个共产党国家66座他们早先没收的工厂。苏联人把它们作价1.8亿美元,付现金或大批货物。
实际上,民主德国的人民日子比苏联人民的好多了。在苏联国内,备战的开支使得生活条件始终停留在一个极低的水平。但东德人并不清楚,与其苏联同志相比,自己有多么“幸运”。他们是拿西德同胞的生活水准与自己的相比。在速成的军事化之前,东、西德的生活水准相差无几。在联邦德国1950-1951的“经济奇迹”开始之后,西德人的生活水准迅速提高,把东德人远远地抛在后面。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以及其他项目,为西德提供了大量经济和资金援助。最重要的是,德国的商品可以进入美国的消费市场。西德有更好的经济机遇,再加上东德的压迫和艰难日甚一日,这让许多受过职业训练和教育的人离开了民主德国。1951年1月~1953年4月,有近50万人离开东德,逃到了西柏林和西德。他们中有职业工作者、农民、被应征入伍的人,甚至还有许多社会统一党和青年团的成员。在那些留下来的人当中,不满情绪也在滋长。瓦尔特·乌布利希成了民众怨恨甚至仇恨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