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大门口的陌生人:抵抗的政治 (1842—1849)(第14/15页)
[137]FO17/145,“文翰—徐广缙”,快件12,附件3, 1849年1月20日。
[138]《史料旬刊》,北平,1931,台北1963影印,地339下。
[139]《史料旬刊》,地340下。
[140]《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卷79, 24上。
[141]密迪乐与郭士立。
[142]这件事后来被野史说成总督文翰扣为人质,由团练救出。见《清朝野史大观》,台北,1959,第2册,第176页。
[143]FO17/153,“文翰—巴麦尊”,快件22, 1849年2月21日。重点是作者所加。
[144]《1849年的伪诏》。
[145]光绪《广州府志》,卷81, 44下。《叶名琛总督与广州事件》,6.1: 49,注24。《清代通史》,第3卷,第460页。《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卷80, 13上。
[146]《中西纪事》,卷13, 4下—5上。
[147]《中国丛报》,18∶162页,1849年1—12月。这可能是海光寺或南海观音寺。
[148]《中国丛报》,18∶163页。
[149]《中国丛报》,18∶217—218页。
[150]《中西纪事》,卷13, 4下—5下。《英吉利广东入城始末》,见赵之谦编:《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丛书》,1929年照相重印本,4∶2下。
[151]如南海县是谭璐,番禺是许应、潘正炜。见同治《续修南海县志》,卷15, 16下;民国《番禺县续志》,卷20, 1上;卷19, 30下。
[152]一亩稻田征一两一钱;一亩菜园七钱;一亩鱼塘五钱。
[153]FO17/153,“文翰—巴麦尊”,快件28, 1849年3月19日。
[154]FO17/153,“文翰—巴麦尊”,快件28, 1849年3月19日。
[155]《中国丛报》,17∶360—364页,1848年1—12月。
[156]《史料旬刊》,地,341下。
[157]FO228/99,“艾姆斯莱—文翰”,快件36, 1849年3月5日。《中国丛报》,18∶167页。《中西纪事》,卷13, 14上。《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卷80, 14上—14下。《广东十三行考》,第169页。FO17/153,“文翰—巴麦尊”,快件28, 1849年3月28日。
[158]FO228/99,“艾姆斯莱—文翰”,快件43, 1849年3月12日。
[159]《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卷80, 14上—14下。
[160]WO1/461,“义律—奥克兰”,1841年6月21日。
[161]FO228/30“李太郭—璞鼎查”,快件22, 1843年8月18日。
[162]FO228/30“李太郭—璞鼎查”,快件65, 1843年9月29日。
[163]FO228/30“李太郭—璞鼎查”,快件12, 1843年11月14日。FO228/40,“李太郭—璞鼎查”,快件1, 1844年1月8日。
[164]FO228/40,“李太郭—璞鼎查”,快件2, 1844年1月31日。FO228/51,“马额峨—德庇时”,快件9, 1845年2月4日。
[165]1844年和1845年的领事报告可参考的材料太多,此处难以列举。关于这些垄断化尝试的记叙,见当事人德庇时:《战时与议和后的中国》,2∶48—109页。
[166] 《英国人民的历史》,第161—162页。
[167]《中国通和外交部》,第12—13页。
[168]FO228/73,“马额峨—德庇时”,快件172, 1847年8月18日。
[169]《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363—366页。《中国丛报》,12∶331页,1843年1—12月。《清代通史》,第3卷,第457页。《太平叛乱时期两广海盗的作用》,第43—48、54—55页。
[170]就进口方面说,上海耗失商业订单的最初征兆,早在1846年就出现了,那时,广州货栈里堆积着英国的大批毛织品,卖不出去。见FO228/61,快件28,附件1, 1846年2月21日。
[171]FO17/154,快件37,附件1, 1849年3月28日。《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366页。
[172]《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313页。
[173]《广东十三行考》,第168-169页。
[174]数字据英国领事报告:FO228/61,快件28;FO228/72,快件11,FO228/85,快件65;FO228/99,快件25。
[175]《广东的公行》,《通报》2.3∶309—311页。
[176]G.William Skinner: 《泰国的华人社会:分析历史》,依萨卡,1957,第42页。
[177]FO228/143,快件169,附件1, 1852年10月28日。
[178]FO228/99,“艾姆斯莱—文翰”,快件34, 1849年2月28日;快件41, 1849年3月10日。
[179]“近者乐,远者来”,见《论语》子路。
[180]英译文见FO17/153,“文翰—巴麦尊”,快件28, 1849年3月28日。
[181]对这一时期广东省经济的总的讨论,见本书附录四。
[182]FO17/153,“文翰—巴麦尊”,快件32, 1849年3月22日。
[183]FO17/154,“文翰—巴麦尊”,快件40, 1849年3月30日。
[184]《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卷79, 36下—38下。
[185]《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卷79, 39下—40下。《1849年的伪诏》。
[186]《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卷79, 43上—46上。
[187]《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卷79, 46上—47上。
[188]同上。
[189]同上。
[190]包令后来宣称,美国领事曾把巴麦尊放弃进城要求的意向告伍崇曜,伍又告诉了徐广缙,见FO17/188,“包令—格兰维尔”,快件1, 1852年4月19日。
[191]FO17/154,“文翰—巴麦尊”,快件45, 1849年4月18日;“徐广缙—文翰”,快件45,附件1, 1849年4月1日。
[192]《1849年的伪诏》,第310—313页。
[193]郭士立原是荷兰教会派往泰国和中国的德国人。他是最早掌握了中文的传教士之一。他在各地热心布道的同时,也为鸦片商和西方官员做翻译,后来他成了英国公使的中文秘书。
[194]FO17/154,“文翰—巴麦尊”,快件41, 1849年3月31日。
[195]FO17/154,“文翰—徐广缙”,快件45,附件2, 1849年4月2日。
[196]FO17/154,“徐文缙—文翰”,快件45,附件3, 1849年4月6日。
[197]FO17/154,“文翰—徐广缙”,快件45,附件4, 1849年4月9日。
[198]《中国丛报》,18∶280页。《中西纪事》,卷13, 5上。《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卷80, 12下—13下。
[199]徐被封为子爵,赏戴双眼花翎;叶,男爵,单眼花翎。
[200]《中国近代历史文选》,第229页。又见《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卷80, 14下,《中西纪事》,卷13, 6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