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70亿人的幸福额度(第4/10页)
既然工业必须继续增长,产业必须升级,中国也就必须获取资源,而且是越来越多的资源,这一点无可置疑。但是随着欧美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世界市场已经饱和,特别是出口资源的发展中国家已经越来越多地陷入革命和动荡。我们作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自然要更多地考虑自己的国际责任了。
所幸,我们这几十年来在坚持实现工业化的同时,也没放弃过自己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为全世界穷人争口气,找出路的责任。这个责任也正是我们的出路所在。
乍看起来,欧美债台高筑印不出钱来,发展中国家自然也没有钱,不过,想想咱们前面聊过的美元,它是干啥用的来着?美元、欧元、英镑,不过是结算工具。
现在我们绕开美元、欧元,和很多发展中国家直接签货币互换协议,咱穷人之间互通有无,不鸟他们那些欺行霸市的钱串子恶霸行不行?
在过去这个不行,过去没人敢惹恶霸,尤其恶霸要靠控制国际结算收铸币税。不过有了中国就不一样了,我们一穷二白都敢抗美援朝,还能打赢。现在我们隐形飞机都有了,我们不会战争,也不惧怕战争。
我们的工业化道路对于别的国家来说是求之不得的,毕竟不是每个国家都能打赢朝鲜战争,都能先后从美苏双方得到产业转移。但是,中国人口占世界的1/5,工业压倒所有国家,钢铁、水泥等许多工业品的产量已经超过世界一半,这样一个国家要完成产业升级,乃至于突破下一次产业革命,必须要有机会把钢铁造成机器,把水泥造成工厂。要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设计机器,发明机器,真正全面掌握产业升级能力。
很显然发展中国家最想要的就是机器和工厂,中东的埃及、突尼斯、利比亚这几个国家之所以发生变乱,是因为它们的失业率都高达40%左右,几千万年轻人没有工作,看不见自己的未来,自然要出事。这样的国家全世界到处都有,只不过其他地方的国民更穷,教育水平更低,对社会不公的忍耐力更强,可以发推特的智能手机还没普及,发生变乱要慢半拍。所有这些国家的出路都是搞工业,最起码把农业机械、水利、化肥、农药那套东西建起来,解决吃饭问题。
正好我们需要造机器练手,他们要买机器开摊,现在欧美日自顾不暇,这买卖不干白不干。而且我们要完成产业升级,还有一个必须考虑的大事,就是资源和市场从哪里来。
从中国人的视角看来,既然过去的二三十年,中国工业产能占世界总量的比例从7%上升到20%,又上升到接近40%,那么再增加到90%甚至99%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如果从其他国家的视角看来,这又意味什么?
当然,科威特、沙特甚至俄罗斯这样的国家可以抱着打酱油的态度卖石油,反正不管谁在造东西,都需要石油,自然就会拿出足够的工业品和他们交换,他们自己那点人口也造不了什么,三个饱两个倒也就一辈子了。
但是工业化并不只需要石油,矿产品、农产品也都是必需的。这几年中国工业迅速崛起,让很多国家的工业难以竞争,工业崩溃收不上税,自然导致财政崩溃,民众连现有的生活水平都维持不了,更不要说未来,自然会陷入变乱,政局动荡会导致更大的经济灾难,变乱自然也会长期化,这样的长期变乱肯定会导致我们经常性地出现资源短缺,影响工业化进程。
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现在正是把出口工业制成品的模式转变成出口工业本身,甚至出口工业化进程这种全新模式的绝好机会。
输出工业化,需要用工业化时代的科学理性突破农业时代的狭隘市场思维。在农业时代的市场经济中,人无我有才能垄断,才能发大财。但是,工业时代,越有效率的工业往往也越复杂,越复杂的工业就越需要多个企业配合。从长期来看,人无我有不如共同协作,搞产业升级。
几十年来的发展证实了这一点。工业从沿海向内陆扩散,不论是当年的三线建设,还是这些年的产业转移,都没有造成沿海地区的萧条。相反,在更多的配套厂、合作企业的配合下,原来造小五金的工厂现在可以造汽车,甚至琢磨造飞机,把小配件的生产大量外包到内地;过去造普通机床的工厂现在可以造数控机床,机床的外壳、基础等简单铸件挪到了西部的企业生产。再加上沿海地区在内地的投资本身就得到了丰厚的利润回报。沿海地区尽管一再抱怨“民工荒”和“产业外逃”,楼却越修越高,白领越来越多,研发中心的规模越来越大。
这就是内部输出工业化的结果,在国际上有没有参比性?答案是肯定的。中国老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卖给别国,甚至送给别国的工业品,再多也会用完。
当年越南战争结束的时候,由于美国扶植的南越垮得太快,中国、苏联援助越南的武器和物资根本没用光,在越南的仓库里堆积如山。而南越和美国人也留下了几十万美式部队所使用的装备。再加上越南人用中苏物资供应的100多万军队,从纸面上看,越南军队的装备水平超过了不少工业国家,所以才敢于自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
到现在,从纸面上说,越南还有几千辆坦克,几百架飞机,但除了近年向俄罗斯重新购买的几十架飞机,大部分武器装备怕是动都动不起来,只能卖废铁了。除了老挝、柬埔寨等邻国,没有谁还把越南的军事实力当盘菜。这就是没有工业的后果。现在自己造不出工业品,要享受工业化生活的人口却越来越多。像尼日利亚、埃及、也门等国,很快就要因为没有工业而崩溃了。这样的国家,让他们买更多的工业品很难,假如中国主动表示愿意帮助各国建设工业社会,可以想象,这对所在国来说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输出工业化,绝不仅仅是卖一批机器那么简单。事实上,缺乏工业传统的国家就算得到了全套的工业装备,也会在几天内把机器糟蹋成一堆废铁。100年来,后发大国中只有中国变成了工业化国家,这个事实足以证明搞工业的难度。
借鉴当年苏联援助中国的模式,首先,中国要帮助这些国家调查本国资源,规划工业布局,然后才能谈判具体的贸易条件——否则这些国家根本不知道自己适合搞什么样的工业,也就完全不知道需要什么样的工业化。然后中国按照规划,为这些国家定做机器、派出专家、技工,手把手教他们搞工业化。当然,也不能忘了建设双方共用的矿山和基础设施,毕竟交易不是纯援助,中国工业则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为自己拿到足够的资源供应。